从“混沌”到“共生”

2019-06-03 01:49李玲
读书 2019年6期
关键词:混沌建筑学克斯

李玲

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系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也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学理论家、评论家。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创造性地把“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建筑学结合起来,并首次从理论上对“后现代主义建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具体的界定与说明,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代建筑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他也因此被人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评论家。此后,他一直不断地发表新的论著,或预言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的诞生,或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术语和口号。尤其在一九九七年出版《跃迁的宇宙建筑学》一书中,詹克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未来建筑学,即宇宙观建筑学,他以“混沌”理论解释西方纷繁杂乱的建筑风格,预告或宣告新建筑风格的出现;他站在宇宙发展规律的视角上,阐明了建筑存在的意义。他的上述思想不仅引领了西方建筑学界的后现代主义运动,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的建筑学、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读詹克斯的《跃迁的宇宙建筑学》,不难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全书始终。事实上,正是这条红线揭示了詹克斯宇宙观建筑学思想的演进逻辑。这条红线可概括如下:混沌的宇宙一复杂的宇宙秩序一复杂的建筑宇宙观。

在詹克斯看来,正是“混沌”理论开创了建筑学的一種全新的宇宙维度,使当代建筑学不仅能够以复杂科学理论为导向,不断地探索建筑与宇宙本应存在的协同关系,同时也促使建筑学能更好地遵守自身内在的审美逻辑,从而创造性地确立了现代建筑学的自然生态的审美原则。在这里,建筑被詹克斯融入了一种神圣的宇宙意志,从而也使建筑成为一种打动人心的伟大力量,成为人与自然的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场;从“混沌”到“秩序”,最终达到“共生”。

按照詹克斯的理论,“混沌”是一种包含有序的自然淳朴的状态,是指在毫不相干的事物、事件之间,蕴含潜伏的内在关联。混沌(chaos),原指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浑然一体、模糊一团的状态,后来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现代意义上的“混沌”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简单与复杂的统一、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这些矛盾对立范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相对性的“区分”,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某种意识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哲学上说,“混沌”是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调和的一种方式。郝柏林说“混沌是决定论系统的随机性”。爱因斯坦在一九四四年写给玻恩的信中称:“你信仰掷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这里所说的“完备的定律和秩序”是指“混沌”和“有序”相互转化组成的宇宙基本定律。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在《观念的历险》中说:“宇宙的最终目的就是产生美。”混沌往往在简单中包孕着复杂,在确定性中包含着随机性,混沌绝不等于混乱,貌似无序,却存在着规律和有序,简言之,混沌是无序和有序的统一。这正是对宇宙演化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定律的最好注解。在混沌让位于秩序,秩序又产生新形式的混沌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创造美。这种美,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交融一体的和谐美。柏林特在他独树一帜的“交融美学”中说:“交融这一概念囊括了语境美学的这些特征……在审美交融中,边界消失了,我们直接亲密地体验这种连续性。”“混沌”和“秩序”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描述。一方面,主体与客体的“边界消失”形成了一种交融美学,从而打破了传统美学的主客二分理论;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美学理论家程相占教授在《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中认为:“通过审美交融这种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审美方式,人与世界之间的亲和关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这是审美活动对于生态意识的根本贡献。”可以说,詹克斯的建筑宇宙观是在“混沌”和“秩序”的转化过程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是一种自然生态美学。

詹克斯关于建筑的混沌理论,一改建筑学中流行的机械宇宙论,不仅使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家陷入了某种窘迫状态,而且让有机主义新宇宙论引领当代建筑学成为一种现实可能,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传统思维的颠覆迫使建筑师们去“蔽”求新。詹克斯的“混沌”理论充分运用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来探讨各种动态系统,研究复杂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在“混乱”与“秩序”并存之间,赋予建筑一种深奥的、有张力的甚至是某种隐喻的美,最终达到一种进步的混乱,即合乎时代发展的、高科技的、笨拙和美丽的混乱,在建筑在审美愉悦中获得全新的存在意义。

詹克斯宇宙观建筑学充分考虑了不同建筑师以不同的视角为建筑设计加入不同的变量的客观现实,他的“混沌”建筑理论大大拓展了建筑师的开放性视野,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不仅如此,他还把建筑的未来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主题加以深入研讨,充分强调现代科学对于建筑学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实践表明:建筑并非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单纯地以线性系统的模式发展,极小的变量也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每个事件都存在某个临界点,一旦到达临界点,微小之变就可能迅速引发为系统剧变,正如蝴蝶效应一样。美国谚语云: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只骆驼。“混沌”理论清晰而深刻地揭示出非线性系统存在着对初始条件的强烈敏感性,这种特性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不言白明。

通常情况下,建筑师在设计中往往热衷于收集各种信息,数据、档案,从而企图准确地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建筑系统。但混沌理论告诉我们:系统进入混沌状态时表现为整体和局部的不可预言性。詹克斯认为,城市发展是混沌的,城市系统是非线性的,都有不可预测性的一面,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企图完成几十年的建设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詹克斯指出:现代城市建筑之所以存在单一、乏味的缺陷,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建筑师既没有和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没有更与城市的历史建立有效联系,其结果必然会被人们所抛弃。“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他提出了建筑设计不应只局限于建筑师的个人想象,必须让建筑成为一种语言,一种能够与大众进行有效沟通的公共语言,建筑必须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他认为真正的后现代建筑既基于新科技又不合弃老形式,既精英又通俗,既古老又新奇,这正是所谓的后现代建筑的“双重编码”。换言之,詹克斯既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又尊重现实环境,重视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文脉。后现代建筑对环境的尊重是建立在反思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的,需要强调的是传统不仅指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还包含经过抽象和个人化的建筑符号。现代主义强调单体建筑的表现欲和重要性,后现代主义则极力突出单体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詹克斯看来,这个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他用双重编码的手法实现建筑的社会审美价值观,利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建立自上而下的参入性系统,让普罗大众都能理解和体验到建筑的社会功能,从而让建筑具有了政治意义。

以此为基础,詹克斯提出了一系列当代建筑发展所必需的新概念,试图从自然界规律、科学发展、时代特征去界定与理解建筑的意義,在建筑形态上寻找“混沌”。在他看来,建筑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超出常规的三维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受多元因素决定的非线性系统。在混沌、有序的宇宙中,建筑强调思维时空连续性,强调动态物质环境下的系统性,同时寻找建筑与宇宙之协同;关于建筑的本源,詹克斯写道:“如果说建筑必须源于自然和文化,它还应该拥有一个更大的源泉,即作为整体的宇宙。”即建筑应具有宇宙向度,其形而上的特性使建筑的诉求对象转向宇宙发生论,其核心内容是进化与跃迁。在这个理论中,詹克斯力图借助当代科学的最新概念来解释建筑发展的本源及出现的复杂现象,构建“建筑新范式”。詹克斯描述建筑的特质:“通过波动的、流动的或结晶体的形式以及计算的模糊性表现了发生过程,其参照对象非常广泛。建筑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创造真正能够运动的局部,使居住者或参观者与建筑建立共生关系,积极反映宇宙发生的过程。”建筑的形式及计算的模糊性即混沌,其最显著的表现是空间以及外形的模糊与不确定。“混沌”状态突破了建筑的边界,从而导致模糊化,建筑各部分彼此发生联系,同时建筑各部分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等各元素相互问存在着一系列相互渗透贯通的过渡状态和环节,呈现出多元融合和并存的形态。而这种状态既符合建筑本身的客观存在,也顺应了宇宙的运行规律。

由此,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理论,从常规的三维系统建筑学,演变成一个由多元素决定的非线性开放性系统。这一系统在混沌、有序的宇宙中,不断地寻找着建筑与自然、建筑与宇宙的同一性和共生性。

詹克斯认为,要想实现建筑共生性的目标,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建筑空间必须在复杂的环境变化中保持着与环境协调、交流、适应环境变化的开放性。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而建筑空问的开放也像有机的生命体一样,各类事物互存互利,而开放为这种互利互存创造了共生的前提条件,使这个共生体的各类成员彼此都有好处,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的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二是公众的参人性。就建筑本身而言,其基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是为人类提供宜居的、舒适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家园。共生性的设计理念,倡导的是一条开放的设计途径:设计一反馈一再设计,针对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既注重设计师的个人创造,也尊重公众的评估及反馈,这样建筑也就体现了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的合作的过程,因为使用者的行为需求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多样的,所以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各个方面的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影响。三是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生态建筑空间的共生,既要求同一层次的各种元素和谐共生,相互作用,还要求各层次之间保持稳定和谐的共同发展关系。生态系统中的元素都呈多层次分布,这种分布决定了与生态建筑空间相关的元素也具有多层次性,其实各物种的共生现象也是以物种“社会”的环境来进化的,这种共同的环境称为“生物圈”或某条“生物链”。建筑空间中的共生也是如此,也像生物圈或生物链一样,互相依存、互为依赖,从而形成了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互利共生关系。

詹克斯的宇宙建筑学理论是在“跃迁”架式建构中展开思考的。他强调建筑来源于宇宙(故也译为“宇源建筑学”)的同时又突出建筑的时间性。一般来说,建筑的时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在客观世界中随时问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二是主观世界对建筑的认识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三是时问是主观世界的内在体验,由于主观世界的差别,导致建筑的时间体验性具有不同的分形维度,即复杂形体占有空问的有效性。“跃迁的宇宙建筑学”中建筑随时问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主观世界对建筑的非线性变化认识实际是定位建筑的传统文脉和现代风格之间的关系。詹克斯对宇宙中建筑创作的跃迁规律的发现和认识使传统文脉继承和时代风格之间的原有定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可以说使建筑的传统思维定式有了一个明显“跃迁”。

按照詹克斯的理论,建筑是在宇宙中沿着时间线的非线性跃迁,其所涉及的各个事件构成一种有机体。建筑的“共生观”在宇宙中非线性跃迁展现了建筑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然混沌走向理性成熟的自然生态之美。“建筑”在詹克斯的宇宙发展中,从“重视实用功效、讲究适度”之“器”转变成具有一种“关系场、力量场”的“道”,最终使建筑具有了永恒的存在意义。

新时代建筑学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诗意的栖居”的美好生活向往与现代建筑发展不生态、不平衡之问的矛盾。詹克斯的宇宙建筑学,拓展了现代建筑的后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为新时代建筑学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方案。

必须承认,文明和科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活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核爆炸危机、生态崩溃危机、环境污染危机、能源耗竭危机,无一不是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人类在开发、利用我们这个美丽星球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把自己带到毁灭、灭绝的万丈深渊。而在人类所有的活动当中,对地球的开发,建筑活动占有巨大的、决定性的比重。建筑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合理介入和科学干预,即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使人类意愿和自然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理论的根据就在于这种全新的后现代宇宙观,他力求在不失去时代风格和作者个性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在尊重大众、环境和历史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城市空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筑意识与人类生存之问的一种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让建筑的各种关系良性循环并使之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包容性等特征,最后使建筑真正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道”。这就是把“混沌”用于建筑学(共生)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混沌建筑学克斯
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续)
吹曲子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混沌与教育学
混沌优化算法在TSP问题的应用
基于一种Wang—Chen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分析
基于混沌理论的自适应参数图像加密算法
Glaucus/格劳克斯 GL609(DLCS01A)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