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烟区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中烟蚜寄主植物的筛选

2019-06-04 03:02李亚纯张正杨沈雪婷王建峰魏洪义肖子康张鑫平张超群胡蓉花焦绍赫
烟草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烟蚜寄主植物历期

李亚纯,张正杨,沈雪婷,王建峰,魏洪义,肖子康,张鑫平,张超群,胡蓉花,焦绍赫

1. 江西省烟草公司吉安市公司,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大道456 号 343000

2. 江西省烟草公司,南昌市洪城路298 号 330000

3.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225 号 330045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称桃蚜,广泛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烟区。具有发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烟草大田生产的主要害虫[1]。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对烟蚜的寄生作用明显,能显著防控烟蚜,是生物防治烟蚜的优势物种[2]。在云南玉溪烟区,已开始利用烟蚜茧蜂来防治烟蚜[3]。目前,关于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烟蚜茧蜂的行为、生态学及规模化繁殖方面[4]。在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的研究中,有关烟蚜寄主植物的研究也较多。李凤琴等[5]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的种群动态。方燕等[6]研究了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伍绍龙等[7]比较了4 种不同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目前,有关江西吉安烟区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比较了吉安烟区3 种常见的烟蚜寄主植物(烟草、油菜、小白菜)的繁蚜、繁蜂能力,旨在筛选出适宜吉安烟区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将采集于吉安市安福县严田镇烟田的烟蚜在JDKP3-1 人工智能气候箱(河南佳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中连续饲养数代。饲养条件:光周期(光照∶黑暗)=14 h∶10 h、温度(22±0.5)℃、相对湿度(70±5)%,收集均一化3~4 龄的烟蚜。

将采集于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保育温室(温度20~25 ℃,相对湿度70%~75%)内的僵蚜放入容量为300 mL 的锥形瓶中,瓶口使用孔径为0.25 mm 的防虫网密封,置于人工智能气候箱中饲养。饲养条件:光周期(光照∶黑暗=14 h∶10 h)、温度(22±0.5)℃、相对湿度(70±5)%,收集羽化后的烟蚜茧蜂。

供试寄主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K326)、油菜(Brassica napus,阳光131)、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上 海 青)。在温 室内(18~25 ℃)使用育苗盘培育寄主植物,待烟苗长至5~7 片叶、小白菜和油菜长至5~8 cm 高时,分别移栽到直径为25 cm 的花盆中,每盆1 株,各30 株。移栽后每隔3 d 浇1 次水(200 mL),每隔10 d 施入200 mL 0.5%硝酸钾溶液,待烟苗长至10 片叶、小白菜和油菜长至12~15 cm 高时进行试验。

1.2 方法

1.2.1 烟蚜日产仔量及发育历期调查

采用叶碟法[8]饲养单头3~4 龄烟蚜,每种寄主植物调查10 株。每天8:00 与20:00 各观察1次,详细记录烟蚜的蜕皮、产仔量、死亡情况,直到所有烟蚜死亡。每次观察时,剔除烟蚜的蜕皮和新产烟蚜,隔天加水并换新鲜叶片。

1.2.2 不同寄主植物单株繁蚜量调查

在寄主植物上接入30 头3~4 龄烟蚜,并放入孔径为0.25 mm 的养虫笼(50 cm×50 cm×80 cm)中,每隔6 d 观察1 次,连续观察30 d。详细记录植株上烟蚜的总量,每种寄主植物调查10 株。

1.2.3 不同寄主植物繁蜂能力调查

在接入烟蚜30 d 后,按蜂蚜比1∶50 将烟蚜茧蜂(接入前,烟蚜茧蜂群体交配24 h)接入养虫笼中,7 d 后记录植株上被寄生的烟蚜数量及未被寄生的烟蚜数量。

用软毛笔分别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随机选取100 头僵蚜,在人工智能气候箱中进行饲养。饲养条件:光周期(光照∶黑暗=14h∶10h)、温度(22±0.5)℃、相对湿度(70±5)%,连续观察7 d,并记录烟蚜茧蜂的羽化数量。

1.3 计算方法

烟蚜被寄生率(rx)= mx/(mx+ nx)

烟蚜茧蜂羽化率(lx)= tx/ Σx

式中:x 代表不同的寄主植物;mx为被寄生的烟蚜数量,头;nx为未被寄生的烟蚜数量,头;tx为烟蚜茧蜂的羽化数量,头;Σx为僵蚜总数量,头。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3 和SPSS Statistics 22 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蚜日产仔量及发育历期

烟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日产仔量见图1。烟蚜在小白菜上的日产仔量略高于烟草和油菜,但3 种寄主植物对烟蚜日产仔量的影响不显著。

图1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的日产仔数量Fig.1 Daily oviposition of M.persicae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烟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历期见表1。结果表明,烟蚜发育前期(1~2 龄),在3 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发育中后期(3~4 龄),在3 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差异较为显著。3 龄烟蚜的发育历期:油菜>烟草>小白菜;4 龄烟蚜的发育历期:小白菜>油菜>烟草。小白菜上的1 龄、2 龄烟蚜发育历期略长于油菜和烟草。油菜上的3 龄烟蚜发育历期显著高于烟草与小白菜。小白菜、油菜上的4 龄烟蚜发育历期差异不大,但都显著高于烟草。烟蚜的总发育历期以烟草最短,显著短于油菜,略短于小白菜;小白菜上的烟蚜总发育历期短于油菜,但差异不显著。3 种寄主植物中以烟草上的烟蚜总发育历期最短,说明烟草繁蚜速度最快。

表1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的生长发育历期①Tab.1 Developmental duration of M. persicae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2.2 不同寄主植物单株繁蚜量的比较

烟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繁殖数量见图2。接蚜后6 d,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蚜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油菜上烟蚜数量略低于烟草和小白菜。接蚜后12 d,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数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烟草上烟蚜数量显著高于油菜和小白菜。随着时间推移,烟草上烟蚜繁殖数量增长较快,油菜和小白菜上烟蚜繁殖数量增长较慢。

图2 烟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繁殖数量Fig.2 Propagation quantities of M.persicae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2.3 不同寄主植物繁蜂能力的比较

寄主植物的繁蜂能力用烟蚜的被寄生率和烟蚜茧蜂的羽化率进行分析。如图3 所示,烟草上烟蚜的被寄生率为56.8%,显著高于油菜和小白菜。油菜和小白菜上烟蚜的被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图3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的被寄生率Fig.3 Aphid parasitization rates by A.gifuensis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见图4。从图4 可知,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羽化率在77.6%~84.3%之间。3 种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图4 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Fig.4 Emergence rates of A.gifuensis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3 讨论

烟蚜在寄主植物上的较短发育历期和较大繁殖量能反映其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和嗜食性[7]。本研究中,烟蚜在烟草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油菜、小白菜,繁殖量显著高于油菜、小白菜,与李凤琴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刘金燕等[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推测不同品系的寄主植物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10-12]。烟草上烟蚜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油菜、小白菜,与王文夕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低龄烟蚜(1~2 龄)更容易被烟蚜茧蜂寄生有关[14]。在吉安烟区,烟草K326 繁蚜速度快、单株繁蚜量大、繁蜂能力强,可以作为大量扩繁烟蚜、烟蚜茧蜂的优势寄主植物。

4 结论

吉安烟区烟草、油菜、小白菜3 种寄主植物对烟蚜的日产仔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烟蚜的发育历期。烟草上烟蚜的发育历期最短、油菜上烟蚜的发育历期最长。接蚜后12 d,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蚜数量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接蚜后30 d,总繁蚜量表现为烟草>油菜>小白菜。烟草上烟蚜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油菜和小白菜。3 种寄主植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烟蚜寄主植物历期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观察与防治
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及其子代发育表现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漂浮烟苗饲养烟蚜及烟蚜茧蜂技术研究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规模饲养烟蚜茧蜂
寄主烟蚜饲养周期与饲养质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