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腹地的“民心路”

2019-06-05 11:09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9年4期
关键词:从江县硬化村民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李思瑾

莽莽群山,云雾缭绕,月亮山腹地的加勉乡美如画卷。

遗憾的是,与美丽相伴的,是从江县加勉乡的贫困状况:交通落后,产业基础弱。居住在山巅岭脊或峡谷溪畔的村民,渴望有一条“出路”——出山的路、致富的路。

加勉乡山高,多阴雨,每年入秋进入雨季,要一直延续到来年开春,道路泥泞难行,运输全靠肩挑背扛,部分有想法的山里人,打下山货,装好特产,想进城换成钱贴补家用,但大山的阻隔,又让人望而却步。

2016年9月,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干加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和前线工作队在加勉乡挂牌,由11名交通运输系统精干力量组成的前线工作队员,打起铺盖入驻加勉乡,从修路着手,打响了从江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如今,“毛细血管”通组路的延伸正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早在2005年,加勉乡就开始组织群众开山挖路,两年时间,修通了加勉乡到广西的路,串联起污规村的4个组,村民们出行可以骑摩托了,出行时间也由3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以前大家出去了都不想回来。”污规村村支书潘老央说,“现在年轻人们都愿意回家发展了,我们村的潘文胜就是其一。”

“因为路不好,过去,村民种米只为糊口,养猪只为过年,很少拿到市场去销售。”污规村一组的潘文胜说,“加勉乡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并不适合种中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2012年我返乡后,乡里就鼓励我们发展养殖业。”

刚回村时,通组路还是泥路,一下雨,泥土路冻住,开车易打滑,如何将饲料运进来、将香猪运出去,一度让潘文胜很头疼。

“土路太窄,晴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满地。”潘老央告诉记者,曾经的泥巴路只有3米宽,如今加宽至5.5米后的水泥硬化路,让村民出行缩短为25分钟。

“左边点!”“对准咯!”“好!上螺丝!”1月11日,记者刚进入从江县加勉乡污规村,就遇到一群工人正为道路安装护栏。早在2017年3月,通组路地势陡峭处、拐弯处、雾大处都安装了护栏。近几月,他们又组织村民们再次增加护栏范围。

“我们已经干了几个月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去结工钱。”污规村一组的潘小对笑呵呵地说,“领工钱,高兴!路好了,更高兴!”

2018年9月,加勉乡至宰便镇二级公路和加勉至加鸠三级公路全面竣工通车,终结了加勉乡外出“独路难行”的状况,到宰便镇的车程从原来1小时缩减到20分钟,加勉乡更加“靠近”从江县城。加勉乡境内交通路网也全面形成,其中,建制村硬化路14个项目97.4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24条128.302公里,产业路建设15条40.92公里,桥梁工程11座共377.8米。

“组组通”是山区群众通往外界的“脱贫之路”“求变之路”“通连之路”。图为铜仁市石阡县通组路航拍。(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班浪 / 摄)

“组组通”让群众越来越幸福。图为绥阳县溪源村通组硬化路建好后,村民在家门口就把蔬菜卖出去了。 (黄云 / 摄)

走在污规村里,路上不时遇到村民用摩托载着大捆大捆的猪草驶过,笑着和潘老央打招呼,潘老央告诉记者:“通组路硬化过后,小车、货车都能进出。运送饲料方便,生态的从江小香猪‘出山’也方便了。”

记者返程时夜幕降临,汽车在夜路中行驶,起先有淡淡雾气萦绕,后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雾,照亮了月亮山中的路。

人物故事

乡亲的连心桥

从江县加勉乡污生村村民潘老对自发组织村民维护通组路。(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冯相清 / 摄)

建好通组路,不仅为农民铺筑“致富路”,也架设了一座与群众的“连心桥”。

雨后,走在从江县加勉乡污生村三组的通组路上,记者看到7个村民手握铁铲或大扫帚,沿路清理从山坡上滑下来的碎石块。

“大家加把劲儿,把这条路清干净了,我们就去帮二组清理。”污生村三组64岁的潘老对双鬓已斑白,精神头却很足。

“以前去乡里,天亮出发,天黑回家。每到下雨天土路就变成了泥浆路,摔跤是常有的事。”潘老对叹气,“大人还好,最苦的是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太艰难。”

“通组路没修好之前,我女儿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途中我还要背着孩子过三次河。”村民潘州成很心疼,如果遇到大雨,污茂河涨水,村里的人就出不去了,村外的人也进不来,孩子上学常会被耽搁。

“我总想着,如果公路也能修到家门口,那该多好。如今梦想变成现实了,心里高兴啊。”污生村通组路还包括了三座桥,潘州成很满意,“现在不怕污茂河涨水了,我用摩托载着孩子20分钟就可以到学校。”

雨季长、降水量大的加勉,地质条件也不稳定,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几天前开始的连绵的雨,又将通组路沿途山坡上的碎石冲刷下来,将道路掩埋了一小部分。看着好不容易顺畅的路又被碎石沙块掩埋,潘老对心里着急了。

吃过早饭后,潘老对拉上老伴,跑去敲邻里的门:“山坡坡上滑下来的沙石让路变窄了!我们一起去扫路吧,让车子好走!”邻里们都答应了,一起沿着道路清理。

连续几天,他们都从晨起干到天黑。

“累不累?”记者问。

“不累!儿子在村里帮忙‘三改’建设,我虽然老了,也想为村里做点事。通组路是为咱老百姓修的路,我们要爱护!让行人好走,让车子好走!”潘老对声音铿锵有力,正在干活的村民们也都笑着点头。

猜你喜欢
从江县硬化村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水天一色梯田美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梯田稻熟
贵州从江:“铁牛”助农春耕忙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