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

2019-06-05 01:26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训话头目气节

沈嘉禄

古人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中提炼出一种叫做“气节”的东西,后来就演化为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经过五四运动的荡涤,“气节”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尤其到民族危亡的时刻,它足以撑起民族的脊梁。比如朱自清,今天的中学生从他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中感知平民情怀和文人气质,老师也会讲一讲他在人生谢幕前的悲壮故事。但是近来有人“考证”出朱自清的死与他拒绝吃美国的救济面粉无关,而是死于他早就有的胃溃疡,甚至说他在死前一个月还在大吃大喝。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当然生气。朱自清的死,已经有许多同辈作家讲得很清楚了,还用钻牛角尖似的“考证”吗?前不久我看萨沙编著的《民国往事》,里面也讲到朱自清一节,“抗战爆发后,物资开始紧缺,朱自清由于家中有8个孩子,生活也开始拮据起来,一天只吃两餐,经常吃个半饱而已,朱自清的病情开始加重……”。抗战结束以后,朱自清的胃溃疡越来越严重,而供应教授的粮食虽然比老百姓好一点,但也“坏到不能挑了”。

他继续写道:“当时清华大學的一批爱国教师起草了一份《百十师长严正声明》,表示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性的一切施舍物资,其中就包括所谓的美援平价面粉,也就是‘救济粮。”

当吴晗找到朱自清询问他是否愿意在申明上签字时,朱自清已经无法下床,如果他婉言拒绝签字也是不会受到谴责的,因为他家中实在很困难。但是朱自清没有犹豫,签了字。1948年8月12日,终因胃穿孔而结束了50岁的生命。

我还想起一件事,那年我与几个专家去洛阳考察一个文化项目,我们下榻在一个市中心的宾馆里,第二天哗啦啦来了两三百人,晚上在餐厅里看到他们浩浩荡荡开了二十多桌,饭前还有训话环节。经打听得知他们是来参加培训的,跟保险或传销有关。第二天晚上他们又蜂拥而入,同样是每桌十人,围着桌子站成圈,有人一挥手,马上鸦雀无声,听领导训话。再一挥手,齐刷刷坐下开吃。但是有一桌人像僵尸一样站着,一个小头目围着他们顺时针、逆时针地转着,一边大声训斥。

我们吃完了饭,小头目还在打转,我走过去对他轻声说:“行啦,菜都凉啦,三鲜锅巴一凉就不好吃了。你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理应同舟共济,何必弄得举座不欢呢?”

小头目也许觉得可以收场了,但又不想给人因为我的介入而结束这场游戏的印象。这时,一个站着的女青年大声对我说:“管你什么事,我们正在认真反思自己,受罚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修为。”

我吃了一惊,没等想出一句话来讥讽她,又有一个男青年说:“我们把受处罚当作必要的历练,你快点走开,不要破坏我们的团结。”接下来好几个人都鹦鹉学舌地表忠心,呱呱聒噪,使我陷于孤立境地,相当狼狈。

小头目得意洋洋地摆手示意表过态的人坐下进食,但还有一个人昂首挺立着,小头目眼珠子一瞪:“你怎么不吱声?”最后一个的表情有点抽筋:“我就是想比别人多站几秒钟,以证明我对企业的忠诚!”

哇,我真的要晕过去了!

我身后这一桌人怕我激动,就催我回去。转身前我冷冷地对小头目说:“你们这个团队一定会做出最好的成绩!”

回到座位上,我气呼呼地对大家说:如果换成我,肯定把桌子一掀走人了。

一位老专家拍拍我的肩膀:兄弟,拒绝嗟来之食不仅需要气节,也是需要实力的!

猜你喜欢
训话头目气节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开心果丫丫
请抬起头
竹外疏花
训话基本原则例说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中国人的气节
“头目”逛“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