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人:用一生来诠释“什么是传承”

2019-06-06 08:37李思瑾张恒
当代贵州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鉴茅台酒茅台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李思瑾 张恒

传承是什么?茅台人以行动作答:茅台的传承,是文化的传递,是精神的共鸣,是更好的发扬,是美德的光大。

2018年年初召开的茅台集团年度会议提出实施“文化建设暨服务提升年”品牌战略,通过突出文化内涵、注重服务保障,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茅台、创建服务品牌。

文化的传递

在中国数千年的酿造史上,茅台酒酿造工艺严谨复杂: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煮,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再经上甑、摊晾、高温发酵、高温馏酒、贮存、勾兑等工艺。

茅台人,早已把“视质量为生命,视质量为衣食饭碗”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是对传统技艺的传递。

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入市场经济时代,茅台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经销商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今,第一代经销商都到了退休的年纪,如何实现茅台精神财富的永续传承?

2016年6月,茅台集团提出要重点支持和培育“茅二代”;同年11月3日,茅台史上首次“茅台二代传人交流座谈会”在广州召开;12月,茅台集团颁布了《关于支持和培育经销商百年老店传承人的实施意见》。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表示,“茅二代”是茅台市场营销的生力军,更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茅台集团要围绕经销商、联谊会、传承人和“茅粉”大力开展培训活动。

2017年,数百位传承人接过父辈们的事业。茅台集团从营销指导、市场支持、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对“茅二代”进行支持和帮助,将他们进一步培育成为茅台事业的传承者、创新者、推动者。

——这是对销售精神的传递。

如今,茅台酒经销商队伍中的“茅二代”,在茅台集团的积极引导下,接力父辈的火炬,弘扬茅台精神,传承茅台文化,正在为茅台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把茅台酒的事业传下去,成为所有茅台人共同的心声。传承人计划,是茅台集团放眼未来的深远布局,也成为茅台独特的竞争优势。

价值的坚守

“要善讲故事、要善谋大事、要善做实事。”李保芳强调。

“善讲”“善谋”“善做”成为各地茅台酒经销商的目标,他们正尝试着从“做销售”向“扬文化”转变、由“卖产品”向“提服务”转变。

“在这个以‘高品位’为核心构建的消费者网络中,怎么更好地汇聚、连接和融合每一个节点的力量?”广东友谊酒业有限公司的符迪迪告诉记者,品鉴会是他们在营销中经常使用的营销方法,但近年来,他明显感觉到,“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

于是,经销商们试图“把品鉴体验做到极致”。

“我们非常注重在每一次品鉴会上为消费者把体验做到极致。比如结合主题元素的精致场景布置,注重现场氛围感与仪式感的营造,为活动定制宣传视频,专业讲师进行茅台文化讲解和互动引导品鉴。”符迪迪说。

广州超扬贸易有限公司的郭超仁邀约了几位老店传承人共同成立了“三凡空间”,以“三凡空间”作为舞台,精准邀请有交集的高粘性高价值的圈层客户,策划品鉴、餐饮、美学生活、艺文空间、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相信,今日撒下的种子,会在某处生根发芽”。

茅台人明白,销售不是简单的产品到用户、品牌到创意,而是寻求四者的交集点,一方面坚守价值,一方面以融合的姿态传递价值,让沟通方式变得更有人情味和人性化,建立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鸣,不断激发出品牌需求与消费者需求的共振。

更好的发扬

“父亲喜酒,也会喝酒,更好藏酒。我第二个本命年生日的晚宴,他乐呵呵地从二楼下来,手里拿着一瓶茅台,‘今天这瓶,是我姑娘第一个本命年时收藏的,那时,她还是个黄毛丫头呢。’”这是茅台靖江专卖店冠名的“我与茅台的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父亲的茅台酒》一文的片断。通过故事,搭建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很多消费者对茅台酒的喜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瓶酒,而是对经典的记忆与情怀。

除了打“经典牌”,茅台集团还试水“粉丝经济”。继在成都、香港、广州、上海、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城市和国家设立“茅粉节”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茅台镇举办全球“茅粉节”,搭建茅台与“茅粉”的互动交流平台,利用互利的双赢模式增加黏度,充分发挥铁杆“茅粉”的社会资源优势,让粉丝来传播茅台的声音,塑造茅台的形象。

播撒茅台文化的种子,茅台人不仅瞄准了“现在”,更锁定了“未来”。洛阳洛百烟酒有限公司的赵弘睿分享了“薪火计划”案例:与高校合作,发动更多优秀企业家成为“校外辅导员”,为具有创新创业项目的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

“文化茅台是茅台引领性的又一次体现。”北京一咨询机构的董事长杨光说,“‘薪火计划’创领性地将这种担当刻在了新时代优秀学子的骨子里,融入到血液中,并落实到行动上,代代相传。”

贵州茅台2018年度经销商联谊会开幕式上,经销商们进行诚信宣誓。(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李思瑾 / 摄)

公益的担当

茅台的另一份事业是公益。通过公益让茅台品牌落地,不仅符合贵州茅台打造文化茅台的愿景,也体现出茅台人的责任和担当。

自2017年6月起,茅台分批资助赤水河流经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00所农村贫困小学,建立乡村“蓝梦图书馆”,捐赠优秀少年儿童图书共计45万余册 。

李保芳认为,随着这些孩子成长成才、进入社会,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能有效解决家庭脱贫问题,打破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周边贫困家庭转变观念,更加注重子女读书教育,带动一片群众脱贫致富。

茅台的公益之路,远不止“教育扶贫”,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参与脱贫攻坚战也成为茅台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茅台对道真自治县精准帮扶,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多元,贴息贷款3亿元,减少贫困人口近三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91.66%。2018年,茅台精准帮扶的地区又增加了务川自治县。

在硕大的公益版图上,处处都有茅台人的身影。从爱心筹款到扶贫济困,从巡山护水到植树造林,茅台传承人更是公益践行者,让茅台的公益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热心公益,是茅台不变的基础色;回报社会,是茅台人秉持的情怀。这正是对“大品牌有大担当”的生动注脚。

猜你喜欢
品鉴茅台酒茅台
茅台冰淇淋销售火爆
墨韵书香
做好这三点 开好白酒品鉴会就不难
牙科界茅台来了
墨韵书香
辣椒之争
文化茅台建设之我见
茅台酒
茅台酒
OPPO R7s登场2015年OPPO秋季新品品鉴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