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迁”出来
——思南县抓实党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9-06-06 08:37王青文叶飞万芬
当代贵州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南县易地社区

文_王青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万芬

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可融入”目标,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

傍晚时分,搬迁群众成群结伴来到设施齐全的双塘文化休闲广场,漫步、跳舞、唱歌……这是在思南县双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看到的居安民乐景象。

近年来,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可融入”目标,采取“入户动员搬得快、联合治理融入快、搭建平台致富快”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

解开恋乡情结迁出大山深沟

“要是能在这里住,以后写作业就不用点蜡烛了。”11岁的雷双参观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房,牵着弟弟的手说。

雷双的母亲是板桥镇贫困户杨胜平,几年前丈夫不幸离世,她自己又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与两个孩子艰难度日。驻村干部在走访排查时发现他们住的房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多次上门动员搬迁,甚至发动亲戚朋友进行劝解,但因故土难离和心存疑虑,一直未做通杨胜平的思想工作。

心思慎密、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驻村干部黄进华思谋良久后,提出“先撤小再撤老、先上学后搬迁”的思路,利用周五放学时间,接送杨胜平的两个孩子参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的新房。

“孩子回来说新房很漂亮,都想去住,我现在签协议可以吗?”参观回来后的第二天,杨胜平便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村委会,表达了愿意搬迁意愿。

“搬家了!”随着一声高亢的吆喝声,2018年2月,杨胜平一家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和杨胜平一样,原本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的13890名贫困群众,相继搬迁至铜仁市万山区和思南县境内的15个安置地,迎来全新的生活。

为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工作,思南县5475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39093户贫困户,上门宣传搬迁政策,帮助群众算经济账、健康账、致富账、儿女上学环境账,逐步化解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思想,消除易地生存的后顾之忧。

构建五共社区迁出安定团结

“政府送给我们一套房子,比老家的条件好太多了。党的政策好啊,不然我家哪里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说起搬迁,双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群众方勇喜笑颜开。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搬迁群众。”这是思南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首要之策,发出的铿锵之声。

统筹考虑医院、学校等布局,思南重点在县城、中心集镇、产业园区集中兴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15个,配套完善路、水、电、讯、娱、购、医、学等基础设施。

为让搬迁群众稳得住、住得下,成立由县委书记刘云成和县长席龙海任双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县四家班子相关领导一线督战,出台《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统筹抓好搬迁群众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衔接,以及“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政府部门出资补贴搬迁群众学前教育费用,安排专车每天接送在校学生,组织志愿者开办“四点半学校”,帮助辅导作业,让搬迁群众放心创业就业,兴业富家。

群众搬到哪儿,党组织就建到哪儿。思南县按照“一构架三清单”要求,在双塘街道和塘头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先后成立党支部,由乡镇(街道)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其他安置地采取挂靠的方式,将党员纳入就近党组织进行管理。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机制,同步实施“网格化”管理,选优配强小区党小组组长和楼长,构建起“社区-小区-楼栋”的三级“五强五共”社区多元化治理体系。

此外,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推动安置地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互融式共建。同步高标准推进党员群众创业就业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娱乐中心等阵地建设,相继组建24支文艺队伍,先后举办“感党恩、跟党走”文化活动40余场(次),帮扶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拓展增收渠道实现安居乐业

走进位于乌江岸边的思南县三道水乡集镇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排排浅黄色楼房整齐划一、装饰一新,小区道路四通八达、干净宽敞,桂花树、翠柏、槐树把偌大的小区装点得生机盎然。背着书包上学的花季少年,三三两两聚伙散步的耳顺老人,一路欢笑走进社区工厂上班的妇女,让安静详和的移民小区充满了活力。

“大家都是从贫苦地方搬迁来的,现在有了好的就业环境,都显得干劲十足。”三道水乡春晖使者杨飞投资50万元,在安置点兴办了飞杰玩具厂,带动40多名年轻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根据搬迁群众生活实际和厂里扩大规模发展用工需求,乡党委、政府不断优化辖区布局,让利于商,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厂房和贴心服务,让搬迁群众能安心、放心在家门口务工,解除后顾之忧。”三道水乡党委书记罗福乾介绍。

思南县在统计搬迁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让搬迁群众一技在手、脱贫有方,致富不愁。图为塘头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技术培训现场。(思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家人。”在塘头镇旗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国盛鞋厂上班的搬迁群众田进方,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家庭账。

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搬迁群众要创业就业,没有技术怎么办,没有起步资金怎么办?思南县因地施策,积极探索,相继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以培训增强能力。在统计搬迁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近30期,覆盖群众4000余人。让搬迁群众一技在手、脱贫有方,致富不愁。

以产业带动就业。坚持“以稳促搬、以产带迁、先产后迁”原则,通过招商引进64个企业相继落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产业园区,优先推荐搬迁群众进园务工,推动就近就地就业,最大程度排除了易地失地带来的失业返贫风险。

以资金促进创业。结合“民心党建+信合+”金融扶贫,政府部门贴息为有创业意向的搬迁群众贷款5万元至20万元;将安置地门面优先面向搬迁群众出租,3年租期只需缴纳1年租金,帮助解决搬迁群众创业起步资金不足的问题。

惠民利民爱民措施环环相扣,近年来思南县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50余场(次),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400多人(次),帮助创业80多人,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很多思南搬迁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从深山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他们怀揣着搬出大山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保持大山般坚毅的干劲,以农民勤劳善良、忠诚朴实的精神状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猜你喜欢
思南县易地社区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全家总动员上学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铜仁市工关委到思南调研
影像社区
思南县蔬菜育苗现状与前景分析
影像社区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思南县思林乡辣椒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