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开启国门的那一刻

2019-06-06 08:37梁衡
当代贵州 2019年2期
关键词:睁开眼睛国门猪场

梁衡

本刊顾问,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历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等。

历史证明,国门打开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1978年以后中国人再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直接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已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现在的中国人,小学生假期出国游,都已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不可想象,40年前中国的大部分高干都未曾踏出国门。“文化大革命”已使我们多年隔绝于世。1978年,“文革”结束,中央决定派人出去看看,由副总理谷牧带队,选了20多位主管经济的高干,出访西欧五国。行前,邓小平亲自谈话送行,嘱咐好生考察学习。代表团组成后才发现,20多人中只有两个人出过国。一个是水利部长钱正英,也就只去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个是外交部给配的工作人员。这些高干出国后诸多不习惯。宾馆等场合到处是落地玻璃门,工作人员提醒千万别碰头,但有一次还是碰碎了眼镜。吃冰激凌,有人怕凉,就有人说:“可以加热一下嘛。”言谈举止,土里土气,笑话不断。

代表团6月归来,在大会堂里向最高层汇报,从下午三点半一直讲到晚上十一点,听者无不动容,大呼“石破天惊”。

而当时的普通百姓是怎样接触并接受外部世界的呢?

1984年,我任中央某大报驻省记者。一次回京,见办公室一群人围着一件东西看,这是报社驻西柏林记者带回的一张绵纸,八寸见方,雪白柔软,上面压印着极精美的花纹。大家就考我,是什么物件。当时中国还没有纸巾这个词,也没有一次性这个概念,我无论如何答不上来。那位记者说:“这是人家公共厕所里的擦手纸。”我把这张纸带回驻地,给很多人传看,无不惊得合不上嘴。

1980年春,当时人民公社的体制还未撤消。我到山西五台山下一个小村庄采访一位奇人。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即考上清华大学,却因出身不好,被退回乡里务农。他躬耕于农亩却不改科研的初心,自学两门外语,研究养猪技术。公社猪场连年亏损。改革春风稍一吹动,他便带上自己的一个小存款折,推开公社书记办公室的门,说:“我愿承包公社猪场,一年翻身。如若不能,甘愿受罚。口说无凭,立个军令状,以此相押。”说罢将存折“啪”地一声,扣在桌子上。书记也豪爽,说:“如若有失,你我共担。”结果这个猪场一年翻身,大大盈利。

那时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想什么?强烈地想摆脱贫穷,要发财致富。长期穷的原因不是自然条件不好,也不是人懒,是政治上的束缚。

我的家乡出煤,煤矿工人有钱但无肉吃。一日,一青年农民就趁天未亮时背上猪肉到矿上去卖。突然有谁喊了一声:“来人了!”那青年慌急间剁肉,一刀下去砍在自己的左手上,齐刷刷断了四指。这就是那个春风未绿江南岸的黎明前时刻的悲剧。随着大气候的变暖,开放集市的呼声愈来愈高。报上只是试探性地登了一条四指宽的“群众来信”《是赶集还是撵集》,当日报纸便脱销,甚至有人上门要加订报纸。农民赶集时将这张报纸挂在扁担上作为护身符。冰冻十年的市场,哗啦一下,春潮澎湃。

马克思说:“人们能够自由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最大信息,才能得到完全的精神解放。”古今中外,历来的改革都是先睁开眼睛看世界,从对比中找差距。当俄国农奴制走进死胡同时,彼德大帝发起改革,组织庞大的出访团巡访欧洲,而他自己则化装为一个普通团员随团学习。清末,当中国封建社会已千疮百孔,感到不得不改时,也于1866年派出了第一个出国考察团,西方先进文化的信息逐渐吹入国内。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的大门总是时开时闭,思想也就一放一收。

历史证明,国门打开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开国门,思想解放,直接导致后来新中国的成立;1978年以后中国人再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直接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猜你喜欢
睁开眼睛国门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守国门
何国门
出走的中国人
练乘法口诀
清晨10分钟出门术
小 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