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019-06-06 08:37徐圻
当代贵州 2019年2期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成就贵州省

徐圻

教授、博导,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历任贵州大学哲学系主任、贵州省社科联主席、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等职。

短短40年,中国实现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国强民富的目标,这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40年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可以从讲话中涉及的中国老百姓40年的切身感受,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不可逆性和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空前性。

1978年底的中国是一个什么状况?如今40岁以下的人多半不甚了了。总书记讲话说得很清楚:当时,党和国家正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这个重大关头是由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远处的欧美不用说了,周边的日本、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成为发达经济体。而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持续内乱,造成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老百姓温饱不能保证,整个国家百业待兴、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改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最高决策层,深刻洞察当时世界的时代潮流,深刻体悟当时中国人民的期盼和需要,言简意赅地提出了“赶上时代”的口号。怎么赶?除了改革,没有出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当时的一个振聋发聩的转变,就是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盛行十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又是为什么?道理更简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如果不纠正“左”的错误,如果不彻底否定“文革”,就不能理解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和迫切性,也不能说明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必然性和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

普通老百姓总是根据自己的得失、利害、好恶等来判定一种体制、方略、政策的好还是不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提出过许许多多改革的理论、方针、政策,更实施了数不胜数的改革实践,所有这一切归结起来只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邓小平);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习近平)。

的确,用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反差最能说明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对“短缺”二字有切肤之痛!有人曾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你青少年时代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莫言说就是一个字:饿!那个时候,除了粮食严格定量供给外,其他生活用品几乎全部凭票供应,各种票、证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改革开放永远改变了中国人民这种窘迫的生存状态。不仅如此,改革开放甚至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未能解决的生活困顿问题。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曾给外国友人说:穷了几千年,不改行吗?经过短短40年,中国实现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国强民富的目标,这个历史性伟大成就,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

什么是“道路自信”?我想,还有比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更能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的无比正确性吗?十一届三中全会40年来的实践,不仅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问题,甚至解决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再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性的讲话,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成就贵州省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从不忘初心到砥砺前行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对高中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质疑
邓小平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