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事件衍生议题的生成及演化模式研究

2019-06-09 10:34杨树
今传媒 2019年5期

杨树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舆情事件衍生议题的生成原因及演化模式。通过对近期发生的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发现衍生议题生成主要源于事件及人物的争议性、事件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性、网络推手与意见领袖的诱导以及处置不妥当等原因。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衍生议题三种演化模式,即历时态的单向演化模式、共时态的多向演化模式和复合型的网状演化模式。这些结论对于进一步探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事件;衍生议题;生成;演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5-0035-04

网络舆情事件衍生议题指的是在网络舆情事件基础上衍生、辐射出来的议题。衍生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几乎任何一个事物都能带来议题,不同的只是议题引出的性质、方式、数量和方向的区别。议题是舆情内容的一部分,是舆情关注的对象,也是舆情监测的对象。对衍生议题生成及演化模式的探讨不仅有着较强的学术价值,还有助于我们对舆情、舆论进行科学的引导,以便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

一、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网络衍生舆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衍生(次生)舆情的成因、影响因素等内容。如王慧(2013)等指出,信息异化是网络衍生舆情产生的推手,从环境异化因素、主体异化因素、客体异化因素3个方面对衍生舆情的成因进行分析[1]。靖鸣(2017)等对网络次生舆情形成的直接原因、形成基础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2.研究网络衍生舆情的分类和分析方法。如高宾(2018)等将衍生舆情区分为焦点汇聚式、多向放射式和综合叠加式等,并提出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3]。3.研究衍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如李晚莲(2015)认为衍生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构建和完善网络衍生舆情的引导机制要从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搜集与研判和完善应急与保障机制方面着手[4]。4.研究网络舆情的扩散模型及特征。周惠子(2018)等试图构建自媒体网络舆情扩散模型,并对其发散性特征进行了探讨[5]。5.对突发舆情事件的衍生效应进行研究。如王国华(2012)等认为衍生效应会推动真相揭露、问题解决和治理转型,但也会导致社会压力增加、社会情绪累积和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6]。6.从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对衍生话题进行研究。如朱恒民(2012)等以有向无标度网络为载体提出舆情传播的 SIRS 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7]。

现有的关于衍生舆情的研究对于本文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衍生议题的生成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最先披露的事实信息可以称之为原生事件,它指的是事件本身,传递着舆情事件发生时的状态信息,这些已被披露的信息不一定是事件的全部,可能只是舆情的开始,也可能是事件所有信息被披露的结果,甚至是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衍生议题的生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事件本身或与事件相关的人物有争议  有争议的事件或人物通常能衍生更多的议题。争议本身就能带来议题,有的可能带来一些新的议题。这类事件或事件中的人物在网络用户的评价中不是一边倒的趋势,而是通常有两派互相对立,对立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

2019年3月5日云南“烟草大王”褚时健的逝世成为各类新媒体争相报道和评论的热门事件。在褚时健逝世事件当中,从正面评价褚时健的文章多于质疑类的文章。许多媒体以“传奇人生”“烟王”“橙王”等褒义词语作为新闻或评论标题的一部分,大多从正面进行褒扬,赞扬其生前的成就和贡献。但也有质疑的声音,如微信朋友圈热门评论文章“是谁在神话褚时健?”“论如何看待当前网络对褚时健的吹捧”等。这种质疑和争议源于褚时健生前的“落”,即曾经因为经济问题而坐牢。

(二)事件信息披露不全面或不真实

信息不全面或不真实也会衍生其他议题。不真实事件的传播通常会导致谣言的泛滥,信息传播的不全面会引起各种猜疑,从而为小道消息的散播蔓延提供肥沃的土壤。这类衍生议题主要是捕风捉影式的,很多是主观凭空想象出来的議题,缺乏事实依据的。

在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最先传播的只是一个大概的事实,即公交车与一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相撞后坠入长江。由于事件突发相关细节尚未获得官方的确认,因而在网络上出现了以“女司机”“小轿车逆行”等为标题的文章,网民们对小轿车女司机进行言语攻击,甚至出现人肉女司机的情况,严重伤害了小轿车驾驶人。由于事件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当事件刚披露出来时信息并不全面,因而此时是衍生具有猜疑类议题的高发期,而网络的普及,使得各种猜疑的传播十分迅速,从而会误导不明真相的网民。

(三)网络推手或意见领袖的诱导

网络推手或意见领袖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角度故意诱导民众的关注点朝自己设定的方向转移。这类衍生议题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人为操纵色彩浓厚,有时甚至歪曲事实,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因而衍生议题与原生议题的内在联系相对薄弱。但由于意见领袖在部分网民中的影响较大,其声音的传播会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在一段时期内会引领舆论向有利于意见领袖主观意愿的方向转化。而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引发不明真相网民的盲目跟风,从而导致事件的发展走向极端,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加以防范。

近期部分学生家长反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9年3月17日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安全管理问题,成都市联合调查组新闻发布会”上,警方通报了一起歪曲事件的典型案例。据警方透露,文某某、王某某等3人于2019年3月12日晚10时,强行进入小学,抛洒踩踏食材,改变食材原有形态,并故意摆拍成照片和视频传至网络。这一做法将成都七中推至风口浪尖,民众不自觉地担任了网络推手,加大了事件的处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