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起跑

2019-06-09 11:26
北广人物 2019年17期
关键词:起跑线儿子家长

本期沙龙主题:起跑线。

知乎上36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计”的第4计。

第4个神问答:

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答: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這个“神问答”挺有意思。有意思的不是问答本身,而是问答之外。有些热点话题,真不用搭理,跟流行趋势一样,有时效、有轮回。就像时下网络较热的,早就不是“输”而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了:中科院1 7岁“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3岁童模被妈妈踢踹走红网络,3岁女娃智商171……

而且,注意哦,“神问答”的答案是“百搭款”——即便题面改成:“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也一样适用。反正,拿别人做参照坐标这事儿不靠谱儿。

听哲学课,老师给被家长逼得紧的孩子们支招儿:回去跟爸爸妈妈说,我能不能当学霸,首先要看父母,你们上学时是不是学霸呢?

去博物馆看名画,看见画底下老师带着上历史课、美术课的孩子们,闺蜜开玩笑:瞧这些娃,投胎真是个技术活儿!

当家长的有啥资格跟孩子论起跑线啊?非说起跑线,咱们自己生孩子之前跑到哪儿了?站在起跑线上没有?到底什么是起跑线?

讲个时下正在发生的故事。

儿子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同学,从幼儿园就是同班,一直到现在四年级。小姑娘大气稳当,独生女。这娃上学模式,比较特别:开学来几天,然后休学;期未来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小姑娘平时,要么随爸爸工作,去国外住上一段时间;要么跟奶奶、姥姥、妈妈,去中国备省市走走;要么和妈妈在家,各自读书,中英文通读,阅读量非常大。母女俩的日子一点也不单调,打网球、跑步、家庭讨论、做义工……妈妈时常发个朋友圈:

“阳光、规律简单的节奏里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幸福,简单,从容,用心”;

“周末,一家三口看一个演讲。爸爸看中文字幕版,妈妈看英文字幕版,娃看英文无字幕版”;

“早上晒太阳晨跑,上午学习,下午跳(蹦床)俩小时,完了儿童福利院志愿者晚上几点半收工。充实自律的小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束光,父母的责任是耐心陪伴和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光”……

小姑娘的自教育模式,对应给娃辅导作业、把自己急出脑溢血的个案,想想。同是家长,都有同理心,自是不能这样直白地质问家长:

怎么这么搂不住火呢?身体怎么这么不扛造呢?多久没健身了呢?在智识分层的哪一层呢?人生长跑,自我审视品相几何呢?

但至少,咱得自省:风物长,放眼量到哪儿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速度几何?此时此地,还有跑的心力吗?若有,撒丫子跑啊,不吃亏。

各就各位,预备

李岩

上学时学校春秋两季各开一次运动会,赛跑这一项目开跑前运动员都半跪在起跑线前,听发令员发令发令员都是体育老师担任,他会一手高举发令枪,铆足了劲儿拉着长音喊道:“各就各位,预备。”砰!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把“预备”两个字去掉了,发令员喊完“各就各位”直接打枪发令,懒点儿的发令员只喊“各就位”便打枪发令。

如果没记错的话,学校运动会的赛跑有三个项目,一个是百米短跑,一个是中长跑,是四百米或是八百米记不住了,还有一个是四人接力赛。

百米跑赢在爆发力,中长跑靠的是持久力,接力赛需要团队合作。

虽然我没有机会站在起跑线上,但曾参与过为班上参赛同学呐喊助威的活动。当年为班上写的那些鼓劲儿口号都是些陈词滥调,算不上独创。唯有这样一句:“比赛不仅在跑道上,还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少年时倒也不是完全不参加运动,我学会了滑冰,但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听说一个发小在他所在学校参加滑冰比赛得了第一名,我特别遗憾自己没有同他在一所学校,因为我们在一起滑冰玩儿时,他是追不上我的,、我所在学校从没搞过冬季运动会,我也就失去了争锦标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上学期间都没机会参赛,活脱儿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我成人之后才流行的、而这起跑线在哪呢?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是,学生家长要尽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是他们o目中的起跑线、仿佛能站在这条起跑线上便能保证以后学习、工作、生活一路顺风,从此处处抢占先机。

家长如此焦虑,大概是怕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可人生或是一条悠远长路,更像是中长跑,靠的是耐力。如果输掉一场比赛,你可以再赛一场如果没资格参加一项比赛,可以选择参加其他比赛,

其实只要保持学习能力并争取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说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时刻准备着。”是少先队员的誓言,我没参加过运动比赛但参与宣传鼓动不也是在另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吗?

生活没有人发令,跑哪条道、何时起跑一般是自己的选择我在北京住了几十年从来去过北大和清华,没能从这里“起跑”多少有点儿遗憾,不太好意思去!但是我仍跑在自己选的路上。

让我们一起

李雄峰

面前的一条小河上,相距一米半左右揳着两排木桩子,桩子露出水面近有三四十厘米,一直延伸到河的对面。平时,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做父亲的总得要在儿子面前表现一下不屑,好让儿子佩服自己一把。然而,现在,面对这样一个拓展项目,自己的心的确有点虚,毕竟自己不会游泳,儿子虽然会划拉几下水,但他那时只有五岁。

原本是我这个当爹年龄段玩的拓展挑战,当年要让五岁的孩子参与进来,项目本身是挑战,但项目之外的挑战可能更大——我掉到水里怎么办?儿子掉到水里怎么办?我自己不会水,该怎么在儿子面前战胜恐惧?如何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战胜他的恐惧?脑海翻腾了一溜够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坚定的答案:所有的那些疑问,我只有和儿子协力并胜利完成项目,到达对岸,才算是解决了、我拉起儿子的手:“让我们一起渡河!”

站到第一个桩子上的时候,显得很轻松,但荡漾的河水会让人产生一种木桩子也在浮动的感觉,让人心里没底。如果我们父子俩各走各的那排桩子,我实在不敢保证我们能成功走到对岸。可是,如果我们俩手拉手并排走,保不齐也会因为我们的身高差距、力量差距所产生的重o偏离而一起落水。要不怎么就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在这样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决定,能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不敢说,但至少会让他们在当时眼前一亮。我决定,我和儿子对面而立,然后双手手心与对方相合,搭成了一个人字。然后,我对儿子说:“我们这样站,提高了稳定性,下一步我们横着迈步,站到下一个桩子上去,一边站稳后,另一只脚再离开桩子,”儿子点点头我又接着说:“游戏马上开始了,我们俩现在就是队友了,你的队友不会游泳,所以,你要努力地保护我不要落水;而你是我的小队友,我也一定会用我的力量支撑你成功渡河。让我们相信自己的队友,永远和自己在一起,、”儿子这回使劲地点点头。

当我们开始迈向第二个木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很多顾虑已经被我们父子俩的专注挤压得无影无踪了,儿子屏气凝神,一双手用力地靠在我的手掌上,听着我的指令“迈”、“迈”、“迈”。我支撑着他,甚至有那么第一段时间,真的忘掉了那种再常规不过的“父亲保护儿子”的念头,而就是把眼前的小不点儿,当成了一个大人,一个必须去信赖和依靠的队友,因为,只有彼此的协作,才能确保这次挑战的成功。

一个木桩又一个木桩被我们甩在身侧了,当我们用力蹬过最后一个木桩的时候,我们的另一只脚,已经坚实地踩到了岸边了。“成功啦,胜利啦!”我和儿子兴奋地大喊大叫起来。、我紧紧地抱住儿子,对他说道:“儿子,谢谢你帮助爸爸战胜了刚才的恐惧,同时,你要记住,今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一生活也是一个闯关游戏,我们是最亲密的队友!”

这是个大阴谋

木匠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中国家长的一句座右铭回忆了一下,我当学生家长那会儿,好像也挺深信不疑的。

但是,也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了,我忽然就觉得当初提出这个口号的人,有点别有用心。

那天,有个朋友来跟我借钱。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跟我开这个口的。

“木匠哥,你能借我五万块钱吗?我,这次给写借条……”

“多少?五万!”我听了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我本想一口回绝,一来五万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二来他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跟我借钱了、但以前他每次借,不会超过两千块錢。且我对他的人品一直是信得过的。

我也问过他:“你和你媳妇两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每个月怎么也得有一万多块吧,我看你们两口子过日子也挺节俭的,双方老人又不朝你们要钱,你们就一个孩子,应该够了呀,如果计划得再好点,说不定每月还能存点,可我怎么老觉得你钱不够花似的?”

“唉,还不都是为了孩子,你知道他每年光报课外班需要花多少钱吗?”

“多少?”

“怎么也得两三万!我们每月还得还五六千房贷,哪月不是紧紧张张的?”

“那你这次?”

“我媳妇又给我闺女报了个钢琴班,不得买个钢琴吗?”

“干吗非要学钢琴?”

“可说呢,干吗要学?我媳妇说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闺女他们班一多半孩子都学了,我媳妇听说了,这就非让我闺女学不可了,我哪拦得住!”

又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何其冠冕堂皇,何其掷地有声!我猜最早提出这个口号的人,一定是个办班的老师。这把中国家长给忽悠的,啥是人才,这就是人才,现在补习一门课,动不动就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实在是足以将家庭本该享有的生活质量,拉低一大截了。

另外,我还有种感觉,凡坚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的中国家长,十有八九,都是自以为自己当初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中国家长。何以会有这种想法,当然是生活得不如意。所以,他们都拼命地想让孩子别再走自己的老路,哪怕是把自己的余生都搭进去,把孩子所有的童年快乐都搭进去,也在所不惜。这又是何苦?

其实,换个角度,如果把给孩子报班的钱,省下来,改善生活,生活应该会比现在好不少吧。、生活好了,幸福感也自然就增加了,那你还会以为自己当初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可这事儿,没法劝。劝了,他就可能会认为你这是要把他们家的孩子往井里扔似的。

跑道卜也有风景

程戈

4月15日23:17,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晚上女儿用近两个小时时间写书法作品,终于顺利完成后要奖励——听《东周列国志》。小姑娘兴奋地刷牙洗脚钻进被窝,我告诉她稍等十分钟,等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十分钟后,我点开故事的音频,小姑娘却已经睡着了。”在这条朋友圈文字的结尾,我感慨娘儿俩都不容易,评论区引发共鸣一片,几乎都是带娃的妈妈们。

对于很多娃和娃妈来说,忙碌已经是生活的常态。我的手机里有一个群,名叫“某某街成长小伙伴”,成员全是家住学校附近的女儿同学。每到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总有小伙伴在群里召唤:有没有人出来玩儿?十次里有一两次能得到响应。难怪家长们总是调侃:小朋友的档期太忙,需要提前预约。

孩子们上的课五花八门,语数英只是很少一部分,甚至有人一科都没报过,他们上的大多是兴趣班、每一个孩子都多才多艺,远远超出父母当年一大截。闲时聊天,家长们在抱怨课多事忙的时候总会流露出一丝骄傲与欣慰。赢不赢在起跑线,他们并没有想太多,因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无论快慢都得一路向前。他们心里想的是艺不压身,毕竟会的东西多机会就多,可选择的路也更多。

其实向前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有些孩子甚至跑得很快乐。女儿的同学,一位小男生,是狂热的天文爱好者,购置了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时不时要去野外观个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中拿下了一等奖;还有一位小女生,因为参加学校的管弦乐团而爱上了小提琴,连生病在医院候诊都得找块空地扎着架子练习拉弦;而另一位既学小提琴又是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小女生,在“梦想纸星星”上自信地写下:我长大后要成为排球运动员里拉小提琴最好的人!同样在奔跑,他们已经看到了路上的风景,已经尝到了收获的甜蜜。

在孩子奔跑的同时,家长的陪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很多从来没学过也没想过会学的东西都成了你的新技能。当然,那些折磨人的奇葩作业除外。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书法;有的家长陪孩子一起打球、下棋;陪练乐器的家长哪怕不识五线谱,也能练出一双好耳朵,准确辨别音高音低、节奏快慢在陪女儿学古筝四年多之后,我的脑海里已经存储了无数名曲,时不时就要翻出演奏视频听一听,甚至会买最贵的票去看名家演出。因为陪跑,我提高了音乐素养,可以自信地去给全班42个孩子讲民乐课,轻松做出18页PPT,写下2000余字教案。40+的年纪,在另一个方向感受到成功与喜悦,这何尝不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起跑线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心态。里的那道线是深是浅,看中的是结果还是过程,都会影响跑步的状态。调整心态,换个角度,你会发现—跑道上的风景也很关!

起跑线

董岩

关于教育,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现在影视作品都有展现,全世界的父母好像都患有焦虑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教育上也是最舍得花钱的,一个补习班从几万到十几万不止,不仅有钱,还要“抢”名额,毕竟老师是有限的。同学的儿子刚1岁,他已经开始准备幼儿园报名,咨询学区房的问题,他确信所谓的“精英教育本来就是拿钱砸出来的,教育本身是很花錢的”

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办留学的更是越来越多,“美国有追求的父母大多会给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刚刚到美国半年的吴阿姨,已经考察得很透彻,她和女儿最终决定把外孙女送进私立小学,每天课后高尔夫球课、合唱团、各种社团也会上到晚上7点,她唯一觉得不满意的就是数学课实在不好补,于是全家决定暑假带孩子回国报个数学班。看见已经领跑了,还这么焦虑的父母,实在让起跑线上的父母生无可恋,只好日复一日重复天生我才必有用,做个自我安慰好了。

最近看了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的一段演讲视频《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她认为如今由于家长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机会,而自我效能感远比通过父母赞赏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其实她并不是说家长可以撒手不管,而是要更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用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在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中让他们创建自己的世界

对于这个理念,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朋友的大哥老聂创办了一所很小的民营大学,每年百十来个孩子,大都是“问题少年”。这个学校除了小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的校区里并没有保洁阿姨,所有的卫生都是孩子们自己打扫,老聂提出了“养活教育”。三年后,很多孩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个开马场的朋友,他的暑期夏令营也挺有意思,“小骑士”们刷马蹄、扫马粪,孩子们在酷暑中浑汗如雨却开心无比。在家里,家长们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干这些的,但劳动中孩子们成长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家长我们没有什么经验、考核突然就上岗了,自己并不完美却期望自己的孩子完美。设了个起跑线,画出个道来防止孩子们跑偏,从出生那刻开始就希望他们加速加速再加速,却往往不愿意停下来想想是不是出了问题,怎么纠正?

猜你喜欢
起跑线儿子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儿子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