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讨

2019-06-09 10:18刘春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策略高校学生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置身于世界大环境下,虽然大学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批评精神和能力,但是政治辨别力以及自控能力依然显得薄弱,消极思想文化以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长期侵扰,难免会使他们的意志动摇。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就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国际以及国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  新媒体  主流意识形态  影响因素  教育策略  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2017SJBFDY3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98-02

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着他们的健康发展以及全面成才,同时也是中国梦伟大梦想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是摆在国内高校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學生主流意识形态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与问题和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为深入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层次进行随机抽样,从国内20个不同类型的高校中随机选取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75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共计636份,回收率达到了84.8%,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1.国际因素影响

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些问题,比如“你对文化渗透有所了解?”。这一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受文化渗透的影响程度,结果8.5%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不了解”,53.0%的学生选择了“听说过”,同时也有 34.6%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只有4.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这一数据表明,被调查学生对国际文化的渗透有所认知者,占比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过程中虽然未对学生受西方文化渗透度进行深入的考察,但是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已经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且西方社会从未放弃对国内学校学生的文化渗透与影响。再如,“你认为国际意识形态以及西方价值观对其有所渗透和影响吗?”,考察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学生个人是否意识到西方文化、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对其产生了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3.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生活与学习各方面都有影响”,10.4%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同时还有21.7%的学生“没注意”,只有4.6%的学生认为“不影响”。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学生逐渐意识到国外文化以及西方意识形态对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社交等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有占比较大的部分大学生未注意或者感觉到西方价值观对其产生影响,不少学生对此持漠视的态度。同时,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你是否经历过网络‘翻墙?”,其考察的内容是高校学生对网络“翻墙”的认识度以及频率,调查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未经历过网络“翻墙”,约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知道“翻墙”,部分学生经常经历“翻墙”。对于网络翻墙而言,学生的主要目何在?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图2所示,27.3%的学生“好奇”,19.8%的学生“上社交网站”,25.1%的学生“看外媒新闻”,14.1%的学生“娱乐”,13.7%的学生为“其它”目的。这里的“其它”内容,主要包括搜集材料、查看资讯以及旅游路线等。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进行网络“翻墙”的主要目的,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特征并不统计或者集中。值得一提的是,“看外媒新闻”的学生占比较之于其他选项略高。同时,新媒体背景下西方国家基于网络系统以及智能手机等方式,对国内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而且其手段呈现出多样性,其主要利用了高校学生好奇心、质疑权威与批评的心态,以此来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

2.国内因素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设计问题“你怎么看待网络炫富?”,其考察的是网络信息以及非主流价值观对当前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学生对网络炫富持中立的态度,认为那是他们个人的自由,对此行为并不明确反对,甚至部分学生调侃到“有钱自己也会炫富”。这一调查结果,值得深思。同时,针对高校学生对社会常见观点的认同度,设计以下问题,即“有钱、有权最好”、“不谈理想,只谈实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以我为中心”、“为获利可以不择手段”以及“钱是万能的”、“宁愿有钱哭,不愿苦逼笑”、“不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学生不谈理想,只谈实际;29.7%的学生认为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应当及时行乐;其他选项,选择的学生人数和占比相对较少;没有选择的学生认为,设计的内容过于功利,因此不愿意选择。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实干精神非常的强,理想信念被弱化,而且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高校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当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和培养学生的三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高校学生主流意识教育。

1.全面把握新媒体特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引导力

在当前新媒体下信息传播具有多向性以及匿名性和去中心与去权威性,事实上每一个高校学生既是自媒体,又是信息主人。在该种传播模式下,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传播提供了平台,能够既是而又生动的与人交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下的信息资讯鱼龙混杂,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网络思路中有一部分时腐朽的或者低俗的,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蔓延速度非常的快,甚至会对整社会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影响,其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及其宣传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使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和社交等更加的贴近;对于网络上迷惑性的宣传报道,可采用官方微信或者微博等形式进行澄清和正确引导。对于对涉及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和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妥善的解决。

2.创新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模式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只是教育教学的一方面,实践中还应当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以及多元化的模式。首先,高校应当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优势,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资源,构建系统的、专业的主流意识形态教学模式。同时,联系有社会影响力的力量,构建高校学生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高校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水平。其次,联合社区、商业组织以及政府组织等机构和单位,为高校学生搭建平台,尤其是新媒体商业平台的搭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对正确的社会导向大有裨益。 最后,密切聯系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新媒体下的信息可谓鱼龙混杂,通过家庭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给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

新媒体是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占优的时代,尤其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充斥的格局下,我们应当加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此来适应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就教育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为普遍,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信息资源以及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与引导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比如网络媒体、数字电视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优化整合信息资源,走进实际、师生以及学习和生活,教学过程中融合趣味性、专业性以及服务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网站,形成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交流系统。同时,培养适应新媒体要求且素质优良的队伍,熟悉高校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并且熟练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形成与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可利用微信、微博以及QQ公众号等,及时与高校学生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社会热点,从而使教育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倾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布正能量的教育内容,并形成舆论导向;同时,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使教育内容深入而又直观,不断加大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与网络化导向,全面掌握当前国内国际新媒体舆论导向以及话语权。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受到了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为此各类高校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立足于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优化和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同时,应当正视当前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的冲击,保持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朱源源,聂立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作用机制[J].河南高教,2015(9).

[2]张震环.“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径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5(5).

[3]曾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4]姚望.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科学社会版),2015(2).

[5]张国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有效性的实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6]王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7]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刘春蕾(1982-),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策略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