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形式下的民间工艺保护

2019-06-09 10:18孔庆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保护新媒体

【摘要】民间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华中的重要环节与组成部分,我国始终将其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但是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许多民间工艺出现了“市场腐蚀”以及“保护性破坏”等问题,这对民间工艺保护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今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民间工艺的原生态保护工作已成为重点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从民间工艺内容传播入手,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渠道,探寻出一条适应我国文化发展需求的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播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  民间工艺  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苏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SJA1496)。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40-01

一、民间工艺的保护和生存危机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我国尤其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促进各个地区、国家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民间工艺保护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虽然我国现阶段已有大量民间工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已经扫除许多民间工艺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但是在民间工艺文化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度依赖于政府,大部分民众没有很高的热情参与到保护过程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民众自发、自觉、自愿的参与其中才能事半功倍。由于我国开展保护工作时,政府定位不准确且对民间工艺参与主体的错误理解,使得大众没有太多参与的形式,因此产生“缺席关怀”的现象,若是社会大众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民间工艺保护工作之中,将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我们渐行渐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民间工艺生存的两种状态,一种维持原生态状态,主要以其固有形式留存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与山区地带,另外一种则是市场化生存,即逐渐融入到旅游市场、城市市场之中。现在备受大众瞩目或是大众有所了解的民间工艺大多都是在后者的影响下形成的认知。虽然采用第二种状态能够让许多民间工艺死而复生,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这些民间工艺附加了工业气息,失去其原有的民间乡土气息。有些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太多改变,但是失去了其真正的精神内涵。因此为了避免在民间工艺保护过程中其特殊性被市场所破坏,需要重视原生态民间工艺的地位,但是这种原生态的民间工艺大多远离城市,不利于打破空间限制,让大众真正切切的参与其中去体会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所以这已经成为民间工艺生存与保护的一大重点问题。

二、新媒体形式下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播

传统民间工艺的市场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如刺绣分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些民间工艺都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这意味着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播和保护手段非常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会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现阶段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的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传播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新形式。新媒体在城市之中运用非常广泛,对于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非遗不断走进现代生活,人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局面正在开启,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将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原生态民间工艺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使大众所了解的艺术不仅仅是简单市场化的缩影,而是真真正正历经历史打磨与传承,能够体现其真正内涵与本质的民间工艺。数字化技術不仅能保留其乡土气息,更能有效解决民间工艺被市场化影响,同时还能让许多快要消失的民间工艺得以长久保存。

1.新媒体技术在民间工艺保护中的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在适用范围、使用技巧以及组成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的影像技术与声音技术的运用,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能够客观记录与反应实际问题,从而为民间工艺中的关键技术提供有效保护措施。通过照片、视频、音频等记录形式以及3D技术展示形式等等,以更加方便、生动的手段保护民间工艺中的每个细节。

2.新媒体技术在民间工艺传播中的作用

从民间工艺传播角度来说,新媒体不是单单拓宽了原生态民间工艺的受众面,而是实现民间工艺的主体和内容数字化与多元化。新媒体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对内容感兴趣的人可以参与到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化传播,拓宽民间艺术传播途径,很多艺术不用再通过现场表演等亲力亲为的形式,而是通过动画、影像与图片等诸多方式表达。因此,数字化技术不仅给予民间工艺更多的传播内容量,在传播形式上也更加新颖,大众可通过多种多样的传媒方式,如微信、微博、QQ、手机短息、APP等等,达到信息快速传播的效果。新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大众能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便于深入了解民间工艺,避免了许多传统民间艺人的减少和艺人老龄化,有利于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优秀民间工艺推向更加广阔的平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在民间工艺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使传播内容数字化,也拓宽了传播渠道与传播范围,但新媒体毕竟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还需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力争取得更好的实际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3-103.

[2]石国贤,甘来,黄冬妮.略论传统壮锦工艺技术传承与壮锦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青年与社会(中),2014,(10):350.

作者简介:

孔庆婷(1985-),女,江苏句容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保护新媒体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