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2019-06-10 07:46李晓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护理人员

李晓琳

在导致失明的眼部疾病中, 青光眼的排名仅次于白内障,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科学, 将会对患者的视觉功能造成严重损伤, 甚至导致其失明[1]。目前, 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方法较多, 但首选的治疗方法还是采用降眼压药物, 并且以滴眼药方法为主[2]。 因此, 本文选取78 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分析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1 例, 女18 例;年龄26~ 69 岁, 平均年龄(43.5±9.4)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3 例, 女16 例;年龄28~72 岁, 平均年龄(44.3±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滴眼药方法专科常规护理措施, 即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指导患者滴眼药的正确方法, 并且在出院前叮嘱患者遵医嘱或按照眼药说明书使用滴眼药。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专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即护理人员在使用语言指导患者的基础上, 演示滴眼药的正确方法。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安排专职护士进行护理干预, 专职护士需要向患者讲解关于青光眼的疾病知识, 讲述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正确滴眼药的方法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专职护理人员通过演示和语言协作的方式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 直至其能够正确独立操作。在患者出院后,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回访, 了解其出院后滴眼药的使用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 采用Likert 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用药1 周后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Likert 评分≤11 分为较差, 12~16 分为一般, ≥17 分为良好[3]。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率=(良好+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用药1 周后的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率为97.44%(38/3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6, P=0.0131<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1 周后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情况比较[n(%), %]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乳头凹陷等为共同特点的眼部疾病, 其主要患病原因是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异常, 视神经承受压力损伤的能力也和青光眼的发病有关, 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眼压正常性青光眼[4]。临床上按照青光眼的病因、眼压等基本情况, 将其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以及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对防水循环造成干扰素所致;而先天性青光眼则是胚胎异常发育所致[5]。病理性眼压升高是诱发青光眼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眼压升高后能够导致视神经缺血, 对视神经造成机械性压迫。眼压升高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 对视功能造成的损伤也就越严重[6]。眼压升高虽然可诱发青光眼, 但不是青光眼病发的唯一高危因素, 部分患者在眼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发生青光眼病变, 或在眼压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青光眼症状仍在发展, 充分说明青光眼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而常见的因素主要有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年龄、糖尿病、近视眼等[7]。

临床上治疗青光眼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要原则, 因为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如果病情得不到科学有效控制, 将会引起严重后果。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压, 减少疾病对眼组织的伤害, 以达到保护患者视功能的目的[8]。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以滴眼药为主, 掌握正确的滴眼药方法, 准确无误地滴眼药, 是保证眼药效果、缓解眼部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 在青光眼患者中, 能够掌握正确滴眼药方法的患者非常少, 如果从滴眼药实际操作的标准性来看, 能够进行标准操作的患者更少。青光眼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滴眼药方法, 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并在工作中对患者加以指导, 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 进而提高滴眼药的治疗效果, 降低青光眼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滴眼药的过程中, 不仅要通过语言指导, 还要配合滴眼药演示操作, 让患者清晰观看护理人员滴眼药的完整过程, 并在语言指导的配合下, 加强患者对滴眼药操作的直观理解, 可以纠正语言指导时的偏差;而后在护理人员指导、监督的情况下, 患者自主滴眼药, 发挥出护理人员语言指导的巩固作用。护理人员还应对滴眼药的重点步骤进行详细讲解, 使患者了解到正确滴眼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经常擅自更改滴眼液的使用量, 甚至还存在停药现象。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抗青光眼的药物, 或导致其结膜的上皮血管的通透性变大, 炎性细胞渗出, 容易诱发结膜炎等疾病, 后期还会造成角膜损伤、结膜下纤维化等症状, 容易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在指导其正确的滴眼药操作方法时, 向患者宣传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的危害, 提高患者对滴眼药的重视度。只有患者本身重视滴眼药, 才能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在掌握正确滴眼药方法的情况下按照医嘱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用药1 周后的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青光眼患者在专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正确滴眼药方法掌握率, 从而确保滴眼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由于青光眼患者在自主滴眼药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会有操作不正确或不标准的现象, 护理人员可以在传统语言护理的基础上, 加强演示指导, 提升对患者的指导效果, 促使患者掌握专业的滴眼药方法, 从而保证眼药使用效果, 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 临床上应针对青光眼患者的滴眼药实施护理干预, 为提升护理效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护理人员
青光眼问答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