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临床结果及随访分析

2019-06-10 07:35刘明政姜福清管玉龙黑飞龙吉冰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永久性主动脉瓣起搏器

梁 影 王 巍 王 旭 刘明政 姜福清 管玉龙 黑飞龙 吉冰洋

自2002年成功施行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以来,该微创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目前美国每年施行TAVR已超过24 000例[1],然而国内TAVR现状鲜有报道。本文总结阜外医院施行TAVR的围术期资料及临床随访结果,以探讨经导管TAVR术应用的安全性,并分析预测影响术后综合死亡的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总结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阜外医院拟实施TAVR的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病例,筛选流程见图1,术前使用胸外科协会制定的模型预测30 d死亡风险(society for thoracic surgeons predicted risk of mortality,sts-prom/sts score)。

图1 本组TAVR随访患者入组筛选流程图示

2.TAVR手术及麻醉 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进行诊断和评估髂血管解剖、瓣膜形态及钙化程度,手术入路包括经股动脉、经心尖、经升主动脉、经颈动脉4种类型。术者根据术前超声、MDCT及术中所见综合判断来选择合适型号的瓣膜,包括Venus-A(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valve(苏州成杰医疗科技公司)、Micro Port(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Taurus One(苏州沛佳公司)、Sapien XT和Sapien 3(爱德华公司)六种类型。根据术前团队讨论会诊意见及诱导阶段血流动力学状况,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或喉罩)或局部麻醉强化(仅面罩吸氧),术前预防性安置临时起搏器。所有手术均在一体化复合手术室进行,术中利用超声及血管造影判断人工主动脉瓣位置和反流情况、冠状动脉血管状况,术后根据患者的基础病情、手术顺利与否及麻醉情况选择回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直接回病房。

3.研究终点事件 所有终点事件定义均来自瓣膜疾病研究共识(valve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2 criteria,VARC-2)。定义术前肾功能不全为肌酐清除率<50 mL·min-1·1.73 m-2,严重肺动脉高压定义为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1 mmHg=0.133 kPa)[2]。主要终点事件:30 d和1年的综合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30 d及1年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率、卒中率、新发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事件、血管并发症,1年心功能及超声改变、二次入院率、血栓形成率。远期结果:截止至随访结束,目前总死亡率、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率。

4.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均来门诊及住院病例、电话随访等,随访时间点为术后30 d、1年以及至随访结束,该研究通过阜外医院随访中心及瓣膜研究中心认证。

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构成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术后生存时间;COX回归校正性别、年龄、STSscore、BMI、糖尿病、术后30 d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30 d卒中等影响术后综合死亡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本资料 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间,住院患者拟行TAVR手术206例。其中186例患者属于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经导管实施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术中10例患者植入失败改行其他术式,6例患者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手术相关病死率为3.2%(6/186)。最终170例患者成功完成TAVR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1.4%(170/186)。患者中位年龄77(74,89)岁,术前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TAVR患者术前基本信息[,n(%)]

表1 TAVR患者术前基本信息[,n(%)]

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项目 数值STSscore/% 5.0±3.4年龄/岁 76.6±5.8 BMI/(kg/cm2) 23.1±3.9 EF值/% 60(53,67)性别/男性 101(59.4)卒中 94(55.3)心肌梗死 22(12.9)永久性起搏器置入 11(6.5)二叶瓣 41(24.1)糖尿病 52(30.6)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19(11.2)高血压 104(61.2)外周血管疾病 52(30.6)PCI史 29(17.1)心力衰竭 117(68.8)心房颤动 38(22.4)COPD 39(22.9)瓣膜手术史 11(6.5)CABG 9(5.3)吸烟 65(38.2)高脂血症 130(76.5)冠状动脉狭窄>50% 92(54.1)术前正性肌力药 33(19.4)术前肾功能不全Ccr<50 mL/min 92(54.1)完全性束支阻滞 16(9.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2.4)房室传导阻滞 19(11.2)

2.手术及麻醉 170例患者中,有132(77.6%)例经股动脉路径,22例(12.9%)经心尖路径,14(8.2%)例经升主动脉路径,2(1.2%)例经颈动脉路径。另外,7例患者(4.1%)术中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同时行PCI,8例(4.7%)发生瓣膜错位,15例(8.8%)实施瓣中瓣治疗,中位手术时长118(95.5,140.5)min,中位麻醉时长161(137,185)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8(5,11)d,中位总住院时长为16(11,21)d,术后共109例(64.1%)清醒直接回病房,其余61(35.9%)例回ICU,中位ICU滞留时间为3(2,5)d。在6例手术相关死亡的患者中,1因发生冠状动脉口梗阻,2例因术中发生严重心室颤动,3例由于心室穿孔、心包填塞未抢救成功。另外,6(3.5%)例患者因重要器官出血、心包填塞、或出现循环不稳定而开胸探查。

3.随访情况 中位随访时间为2(1,3)年,最长随访时间为6年。在本次研究中,11例患者因住址更换、拒绝随访等原因未成功进行随访,但部分患者仍可通过门诊就诊结果获得部分随访数据,因此,总体随访率在93.5%(159/170)以上。

4.术后1年超声结果 术后1年主动脉瓣平均有效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66±0.22)cm2上升到(1.7±0.40)cm2,平均提高(1.07±0.46)cm2(95%CI:1.00~1.14,P<0.001);平均跨瓣压差由(56.88±17.48)mmHg下降到(10.36±4.31)mmHg(P<0.001),主动脉收缩期峰值射流速度由(4.75±0.69)m/s下降到(2.20±0.42)m/s(P<0.01;收缩期最大压差由(92.12±26.70)mmHg下降到(20.23±8.16)mmHg P<0.001);中位EF由术前60%(53,67)提高到64%(63,65)(P<0.001);患者术前心功能≤II级比例为13.5%(23/170),术后1年心功能≤II级比例为52.0%(80/153),心功能明显改善(P<0.001)(图2)。术后2例患者随访可疑瓣膜血栓形成加强抗凝,但目前有的瓣膜超声记录结果未证实本组存在明确瓣膜衰败病例。

图2 术前与术后1年心功能分级比较

5.终点事件 30 d和1年综合死亡率分别为2.9%和7.6%,30 d时,16例(9.4%)新发束支阻滞;22例(12.9%)新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7例(77.3%)直接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术后1年24例(14.1%)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0例(83.3%)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术后1年时,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3%(9/170),瓣膜血栓形成为1.2%(2/17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8%(3/170),二次入院率为7.6%(13/170)。截止至随访结束,25例(14.7%)死亡,27例(15.9%)安置永久性起搏器,见表2。

表2 TAVR患者随访结果[n(%)]

6.Kaplan-Meier生存分析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平均总体生存时间为[(4.280±0.132)年,95%CI:4.02~4.54],4年生存率为80.3%,见图3。

图3 生存分析曲线图示

7.Cox回归分析 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HR=3.05,95%CI:1.02~9.06,P=0.045)、30 d内发生卒中(HR=6.30,95%CI:1.56~25.44,P=0.01)对中长期综合死亡率有显著预测意义,而年龄(HR=0.94,95%CI:0.87~1.01,P=0.069)、STSscore(HR=1.13,95%CI:0.99~1.29,P=0.08)、术前EF(HR=1.00,95%CI:0.97~1.03,P=0.944)、BMI(HR=1.028,95%CI:0.91~1.16,P=0.646)、男性(HR=2.12,95%CI:0.87~5.15,P=0.097)、糖尿病(HR=0.52,95%CI:0.19~1.42,P=0.20)、30 d新发永久性起搏器置入(HR=0.93,95%CI:0.26~3.32,P=0.908)在本研究中未见明显意义。

讨论

TAVR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开胸手术禁忌(如虚弱、瓷化动脉、胸部放射或CABG史等)和极高风险的人群(30 d病死率>50%)。在Leon等[3]的报道中,保守治疗1年病死率达50.7%,而施行TAVR的患者1年死亡率为30.7%,生存率明显改善(P<0.001)。随着技术经验增长以及设备逐步改良,TAVR在高危、中危群体中也已普遍使用并获得满意效果,在某些欧洲国家,TAVR的实施例数已经高于传统手术瓣膜置换。

Partner IIS实验[4-5]是美国和加拿大51家医疗中心参与实施的共1 078例TAVR的大型临床实验[STSscore(5.3±1.3)],本研究与其相比,1年综合死亡(7.6%vs.7.4%,P=0.885)、新发心房颤动(6.5%vs.5.0%,P=0.427)、卒中(4.7%vs.4.6%,P=0.928)、永久性起搏器置入(14.7%vs.12.4%,P=0.371)两者均未见明显差异。Werner等[6]报道的德国92家中心登记的6 469例TAVR的病例结果显示1年死亡率为17.5%[(STS score为4%~8%,平均年龄(82.5±5)岁]。Arnold等[7]报道,美国252家中心13 351例TAVR的结果显示:1年病死率为20.7%。与上述结果相比,本中心的结果较好,但仍需更大规模的随访数据验证。

尤其注意到,Partner IIS实验所用的瓣膜为爱德华公司研发的Sapien 3瓣膜,以其独特的防瓣周漏设计而闻名。而本组的TAVR所用瓣膜94.7%为国产瓣膜,两者30 d内均未见严重瓣周漏,且30 d内无/微量瓣周漏(61.1%vs.55.9%,P=0.268)、轻度瓣周漏(33.3%vs.40.7%,P=0.113)、中度瓣周漏(3.4%vs.5.6%,P=0.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国内TAVR技术及设备发展迅速,自主研发的瓣膜效果确切,不亚于国外新型瓣膜,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未来,随着经验的增加以及瓣膜的更新,国产TAVR瓣膜的二次置入率将大大减低。

二叶瓣患者比例高是中国TAVR的主要特点之一,在Song等[9]研究中,国内实施TAVR的患者中二叶瓣占41%,而本组研究中,二叶瓣患者占24.1%,因此,主动脉二叶瓣患者实施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成为我国TAVR的主要发展方向[10]。另外在本次研究中,低危人群占50%,而在Arnold等[8]的研究中低危群体仅占14.2%,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低危人群的TAVR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在本研究中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并未影响到长期生存率(P=0.908),77.8%(21/27)的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在发生在30 d内,主要原因为新发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Thyregod等[11]的结果显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在低危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未来有可能成为限制TAVR向低危人群发展的因素,而本研究中低危人群比例较高(占50%)。因此,永久性起搏器高置入率是需要今后研究的课题。

在本研究中,37.6%(64/170)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其中15.6%(10/64)术毕直接回返病房;62.4%(106/170)采用局麻强化,其中93.4%(99/106)术毕直接回返病房。因此,以局麻强化为主导的快通道麻醉大大降低了ICU的滞留率,降低了住院花费,未来可能是TAVR手术的主要和首选麻醉方法。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患者住院期间随着内科治疗方案的实施,心功能评价结果有所波动。其次,尽管本研究的随访率在93.5%以上,但仍有少量患者失访,由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在计算术后终点事件时,我们假定这部分未知的终点事件未发生,忽略了这部分失访数据可能产生的偏倚。尽管由于随访时间较短,本组未发现瓣膜衰败病例,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瓣膜的衰败评估和预防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对于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病例,经过TAVR团队全面评估后,可以安全实施各种途径的TAVR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结果。国内TAVR的主要特点:二叶瓣和低危患者数量居多,在这两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局麻强化为主导的快通道麻醉技术可能成为TAVR的首选麻醉方法。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30 d卒中是预测长期综合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永久性主动脉瓣起搏器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40例麻醉管理分析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