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击队歌》为例,谈歌唱中声音的“收”与“放”

2019-06-10 09:19陈焱琼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游击队员歌唱音乐

陈焱琼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准确、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在歌唱教学中,能够简单地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中学生歌唱能力已经有啦一定的储备,如何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歌曲演绎得更加到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内容,笔者发现,歌唱活动中对于收、放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歌唱水平的高低。那么,何为声音的“收”,又何为“放”呢?在歌唱活动中,孩子们通常有这样的错觉:觉得歌唱的声音越大越好,竭尽全力的歌唱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歌唱效果。然而事实是:高水平的歌唱,总是能自觉地处理自己的声音,懂得释放,更懂得控制,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张弛有致”。这个学生能理解,但是要做好,确实需要假以时日的训练和积累,这也恰恰是检验我们教师指导歌唱是否有效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尺。

花城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节奏活跃,曲调轻快,形象鲜活,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在学习中以唱为主线,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一开始击拍视唱,到后来多处调整,注重引导,关注细节,关注声音,能够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处理好歌唱中的很多问题。在上完这一课后,心里有一种迫切的想法,想以此为例谈谈歌唱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分析作品,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声音的“收”与“放”。

一、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风格和结构来初步感受声音收与放

《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节奏活跃,曲调轻快,形象鲜活,在击拍视唱环节,可以视谱和击拍节奏相结合,体验贯穿歌曲始终的小军鼓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仅仅是对音准和旋律的把握,它有更高的歌唱要求,需要孩子们在演唱中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声音,收放自如,力求声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视唱中可以击拍身体各个部位,如击手、击腿、击桌椅等,注意打击声响不宜过大。应突出唱谱,保持音符和节奏的弹性和跳动感,同时关注弱起节奏的灵活性。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温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规律,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二、引导学生从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来准确感知声音的收与放

《游击队之歌》塑造了游击队员不同的形象,如a、b乐句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音乐形象,c句乐观豪迈的游击队员音乐形象。那我们如何通过歌声来表现音乐形象和音乐主题呢?我和学生们讨论:

师:歌词表现的音乐形象决定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处理歌曲,a、b句是描写怎样的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应该怎样唱?

生:表现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应该用较弱的力度,轻快地唱。

生:应该用很强的力度去唱。

师:那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力度去唱,看看哪一种更符合音乐形象,学生唱了两遍以后都会发现弱一些唱更符合音乐形象。

师:“如何做到,试试看。”“咬字松一些,力度弱一些,唱的有弹性一些,对声音有更好的控制力……”这里,声音的”收”孩子们很好地掌握了。

歌曲的c句则是需要放,表现的是乐观豪迈的游击队员音乐形象,这一部分相比于前半部分,则更需要我们将声音适当地放一些,以表现游击队员的乐观豪迈。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歌曲,从音乐形象分析上,很容易找准歌曲的演唱关键点,如第二单元的《半个月亮爬上来》、第六单元的《照镜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其塑造的音乐形象大多鲜明有特点,多引导学生们关注作品内容、教师自身关注教学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歌声,让歌唱教学中对声音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从作品呈现的音乐要素来细致拿捏声音的收与放

从作品呈现的音乐要素来分析歌曲,从而准确的拿捏歌唱中声音的“收”和“放”,是我们在歌唱指导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在本首歌曲学唱过程中,欣赏完歌曲和分析歌曲的内容之后,我提問:你觉得歌曲中哪个乐句最能表现游击队员的机智与勇敢?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一句。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旋律中使用了休止符和弱起节拍”。

师:“那面对这些休止符和弱起节拍,我们怎么唱能表现游击队员的机智和勇敢呢?我们试试吧”……本课中弱起节拍和休止的演唱方法,或者说是“收”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而第二部分,则要求学生们用比较有力和连贯的声音来唱,相对于前一段的弱起和休止,这一部分的歌声则要求学生们要“放”一些,力度强一些。

通过分析作品音乐要素帮助学生们掌握声音的收放尺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直是我们音乐课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计一,这对于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的审美体验来对比表现声音的收与放

歌唱方法更多的时候是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当中,也常常会觉得困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对于中学阶段接受非音乐专业教学的孩子们来说,每个孩子的先天基础不同,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有高有低,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孩子们能接受、浅显易懂的方法指导,更容易让孩子们了解歌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本课的教学中,声音的收和放如何更为直观地让孩子们感知和表现,我采用让学生对比不同的唱法所表现出的歌曲的审美性,从而直观地感知声音的收放。如“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一句,为了表现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声音可以“收”,轻快,富有弹性,而第二部分是不是同样也是用这种方法?老师示范两种截然不同的唱法,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前收后放的声音使乐句更有层次感和美感,听起来更好听,同样“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一句,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们如何处理声音。

当然,充分利用我们教材每个单元中针对性的一些小练习,让“小身材”焕发“大味道”:欣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合唱中的和声看现,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歌唱活动中的声音,给学生一个好的熏陶。

声音只是衡量歌唱水平的一个标准,而声音的“收”和“放”更是歌声质量和歌曲表现中很小的一个点,也许,我们平时疏于去关注这样的细节,也或许,我们音乐课的内容多,课时少,赶进度的实际情况,让我们确实也无法面面俱到地去关注这些细节,甚至,孩子们歌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永远做不到立竿见影,永远无法体验付出立刻就能收获的欣喜,然而,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成为我们音乐教育中亟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这势必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做个有心人,愿意花精力,舍得花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以教科研的眼光,务实的态度来处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对课标和教材有解读,对自己和学生有要求,对课堂和教学有研究,如此,相信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会是句空话。

猜你喜欢
游击队员歌唱音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白发满头终不悔 愿化甘霖润“蓓蕾”——老游击队员钟梅英用爱温暖新生代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