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0 09:31黄秀香赖红芳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探索实践

黄秀香 赖红芳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论述,并结合课堂实例对以上问题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数学改革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O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b)-0197-02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基础理论在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主动学习的较少,再加上现在学生玩心较重,有部分学生课堂上总想玩手机或者睡觉,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上课。而有机化学又是理论知识很强的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课为主,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学起来比较累,而且记忆不深,到考试时经常会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就值得我们去探讨[2]。本文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课堂知识的讲授与生活中实际运用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比如价键理论、电子效应、共振论、对映异构等等如果是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感觉枯燥无味,特别是对映异构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学好确实不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具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介绍烷烃普通命名法时,用“正”、“异”、“新”来区别构造异构体,“正”代表直连烷烃,“异”指仅在一末端具有-CH(CH3)2构造而无其他支链的烷烃;“新”一般指具有-(CH3)3构造含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3],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化合物,它是用来衡量汽油品质的基准物质“异辛烷”除外,其结构式为:

不能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但是出于习惯还是把它俗称“异辛烷”,进一步明确“异”、“新”的使用范围。在这里,我们把知识进一步拓展,介绍了衡量发动机燃料的抗爆性能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辛烷值、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汽油的各种标号等,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同学们清楚普通命名中“正”、“异”、“新”的区别,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特别感兴趣,觉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大,不再为加油站的92#、95#感到迷茫,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2 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大学期间,学生对新知识有着浓厚的求知欲[4],对新鲜事物拥有永无止境的追求。在讲授倍半萜时,以青蒿素作为例子:简单介绍了青蒿素的提取、青蒿素在治疗的疟疾中的贡献,尤其20世纪90年代在越南的疟疾高发期间,青蒿素的使用挽救了大部分患者的生命,使当地死于疟疾的人数减少了97%、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屠呦呦的科研历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讲授萜类化合物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天然有机化学)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以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应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建立磁性纳米粒子固化酶——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筛选中草药酶抑制剂的新方法。课后,同学们就特别感兴趣,觉得用磁性纳米粒子固化酶从中草药提取液中筛选出活性成分很有意思,愿意去探索、去尝试,甚至要求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可以弥补课本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激发同学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2.1 小组讨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去年到德国几所应用技术类大学考察学习,座谈会上中国留学生谈到在德国学习最大的体会是德国的学习是主动地而不是被动的。如今中国高等教育大部分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参与非常少,学生是被动学习的;而德国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的。特别提到德国高等教育的小组讨论学习的模式,一章书里面,老师会选择性的介绍一些重点、难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分组讨论,下次课小组派出代表来展示,老师在下面听。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看课本、查资料、讨论后得出最佳的答案;成果展示时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大家在课堂继续讨论,最后老师总结。看课本、查资料、解题、讨论这些环节其实就是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记忆尤为深刻,学习效果显著。

2.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活泼

有机化学除了理论知识比较强难学难记之外,还有一点让学生觉得难应付的就是立体化学,对透视式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如何摆布以及R、S构型判断、对映异构体总是搞不清楚,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比如,讲授2-溴丁烷R、S判断时,在图1中,空间想象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不知-CH3和-CH2CH3在空间中如何放置,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图2中,各原子和基团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小区分,很有立体感,同学们对-CH3和-CH2CH3在空间的位置就能一目了然。显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

2.3 雨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快捷的课上测验、创新的师生互动、完善的作业题型颇受人们青睐。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也可以把雨课堂运用起来,如我们在雨课堂上设计一道练习:将对甲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这四个化合物按酸性从强至弱排序,从雨课堂统计的数据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苯环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基没有区分,二是同一类定位基的定位能力大小无法判断。通过雨课堂的统计结果,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进一步的讲解。雨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方面的运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灵活,由于我们在课堂上讲授时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后可以通过手机的雨课堂进一步学习,而手机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通过雨课堂布置作业后学生答题,雨课堂可以统计学生答题情况,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后面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减少了老师花时间自己去统计。

3  結语

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要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优化课堂内容,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琼,杜思棋,钱施凯,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6):191-192.

[2] 冯高峰,刘福建. 浅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J].文理导航,2017(10):51.

[3] 张文勤,郑艳,马宁,等.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韩满意.浅析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3):27-28.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探索实践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