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在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9-06-10 12:28吴云
医学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缺铁性贫血鉴别方法

吴云

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行治疗的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型将缺铁性贫血38例设为甲组,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42例设为乙组,选取同期接受體检的健康者40例设对照组,比较3组血常规各项指标。结果  甲组、乙组HGB、MCV、MCH、MC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甲组、乙组的RDW水平高于对照组,乙组的RBC(4.78±0.79)1012/L、RDW(0.20±0.02)%、HGB(94.29±6.58)g/L、均高于甲组,乙组RBC(4.78±0.79)1012/L高于对照组,甲组RBC(3.55±0.63)1012/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方法。

关键词:珠蛋白生成障碍;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鉴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11+1;R5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54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8-017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clinical value of blood routin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globin-producing anemia.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anemia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lassification, 38 cas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ere set as group A, and 42 cases of globin-forming anemia were set as B. In the group, 40 healthy subjec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of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HGB, MCV, MCH and MCHC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DW level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BC of group B was (4.78±0.79) 1012/L, RDW (0.20±0.02)%, HGB (94.29±6.58) g/L were higher than group A, group B RBC (4.78±0.79) 1012/L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A RBC (3.55±0.63) 1012/L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to differentially diagnos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globin-producing anemia.

Key words:Globin production barrier;Iron deficiency anemia;Blood routine test;Identification method

贫血(anemia)是临床中常见的血液疾病,常表现为脸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易疲倦等,原因为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大量出血等,以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在临床中最为常见[1]。虽然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同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然而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上截然不同。因此在临床需要对上述两种贫血类型进行准确诊断鉴别,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十分重要[2]。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其操作简便,标本易得,结果直观,是很多疾病诊断常用的方法。本研究运用血常规检测方法及结果来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对血常规鉴别诊断两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佳木斯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确诊收治的贫血患者80例。本研究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贫血类型分为甲、乙组,其中甲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91±5.1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25±0.53)年; 乙组42例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76±4.21)岁; 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04±0.76)年;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中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39.25±5.06)岁。

1.2纳入标准   ①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3]。贫血程度:轻度贫血:91 g/L3.5%,出现异常血红蛋白带。

1.3方法  在采血前1 d晚10时后禁食,采血当天空腹,采用真空负压采血管于肘部肘正中静脉采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及有关血液采集的规范,严格核对检测人员基本信息及采集项目。取端坐位,用碘伏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予以采血针穿刺,采血后轻摇采血管。检测血液样本使用同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

1.4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血常规各项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男:(4.5~5.5)×1012/L,女:(4.0~5.0)×1012/L;血红蛋白(HGB)正常范围:男:120~165 g/L,女110~150 g/L;红细胞体积(MCV)正常范围:男:83~93 fl,女:82~92 fl;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范围:男:26~38 pg,女26~38 pg。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甲组RBC、MCH、HGB、MCHC、M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R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MCH、HGB、MCHC、MC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RDW、R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RBC、HGB、RDW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的MCV、MCHC、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贫血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细胞低于正常值的下线。我国诊断贫血最常见的为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的临床表现相似,如果诊断错误,治疗不当,会加重病情。

缺铁性贫血是因铁的摄入、吸收、利用不足或流失过多使得體内铁的储存不足,导致需要铁的红细胞生成不足而贫血[4]。常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与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挑食和妇女月经量过多以及某些病理因素有关[5]。缺铁性贫血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轻度时表现不明显,中度、重度时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称为地中海贫血,东南亚是高发地区之一,我国南方多见,北方少见。其是一种遗传性的溶血性贫血,是遗传基因的缺陷所导致一种或者超过一种的珠蛋白链合成缺失所导致的贫血,由于基因缺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缺陷的珠蛋白链可能因类型或者数量所发生的不同病变,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有较大的变异。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程度也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患者出生后即可有相应的贫血表现,甚至出现黄疸、发育不良,严重者不能存活;中度患者大多可以存活至成年,轻度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常通过家族史发现。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在治疗中所选择的方案不同[6],乙组主要补充维生素E,出现血沉,可能甚至要去铁治疗,而甲组主要补充铁元素,但两种疾病又有其相似性,所以两者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临床上有鉴别两者的“金标准”(骨髓铁染色)[7]或其他方法 ,然而操作复杂,费用高,时间长,不具备普遍临床应用价值。血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方法,其检测方便,对患者损伤极小,出结果快,患者接受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8]。

本研究中,甲乙两组红细胞异常在血液中的表现及血常规的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甲组与乙组的HGB、MCV、MCH、MC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甲乙两组的RDW均高于对照组,甲组的RBC(3.55±0.63)1012/L、HGB(73.29±21.65)g/L、RDW(0.15±0.20)%均低于乙组,乙组RBC(4.78±0.79)1012/L高于对照组,甲组RBC(3.55±0.63)1012/L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MCH、MCHC、MCV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用作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方法在缺铁性贫血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两种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就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根据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RBC、RDW、HGB具体值来分析鉴别两种病症。

参考文献:

[1]陈海坤.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中的鉴别诊断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6):39-40.

[2]王素莉.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34):6674.

[3]姚文娟,穆启明.血常规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129-1130.

[4]林艾晶.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9-30.

[5]邓涛,谢明水,刘方方.血常规检测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22(4):665-666.

[6]周敏,潘宁.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68.

[7]吴心语,孙家宜.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检验与诊断2017,11(33):65-66.

[8]马晨阳.血常规检测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7(10):142-143.

收稿日期:2018-12-26;修回日期:2019-1-16

编辑/冯清亮作者简介:吴云(1980.1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缺铁性贫血鉴别方法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基于FDA-MIMO的距离欺骗干扰鉴别方法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脑血通片显微及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
珍珠粉的近红外光谱定性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