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融入

2019-06-10 12:59何月华
广西民族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身份认同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少数民族农民工进入到城市谋生。因为兼具农民和少数民族双重身份,在与城市居民和其他民族接触中,其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多元性和矛盾性逐步凸显出来,这明显不利于其城市融入和“市民化”。本文以主观视角入手,在分析少数民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身份构建与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认为,在“市民”和“农民”认同中的模糊性和被动性,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长期影响的结果;民族身份相对明确,并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随着群体内部的社会分化日益明显,多重身份在转化和构建中也呈现出差异性、多元性和非均衡性特点。最后,就其“内卷化”困境和城市融入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城市融入

【作 者】何月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重庆北碚,400715。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2-0074-009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设计

人是寻求归属感的社会动物,通常很“在意”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身份认同源于和关乎“我是谁,从哪里来,去向何方”的哲学式思考。西奥多森(Theodorson)将认同看作“一种同化与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它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1]。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将认同分为自我认同(ego identity)和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两种形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是在与城市居民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对自己情感归属、未来行动归属的主观性态度。[2]虽然目前学术界对身份认同概念的界定还不统一,但是大家都认为身份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基于社会位置的判断和认知,从属于自我概念,表现为身份感、归属感、地位感和价值感等。本研究所涉及的身份,既包括制度性身份(农村人与城市人),也包括族群身份(民族身份),还包括职业身份等。这些身份来源于少数民族农民工根据其城市生活以及与他人交往的体验而形成的对自己所具有身份的认知;同时也来源于基于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认同。

传统的农业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们具有相对明确而固定的“身份”。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急剧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流动人口身份认同中的模糊性、多元性和矛盾性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之一,长期居住在城市,却不具有城市户口,同时兼具少数民族和农民工双重身份,在身份建构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往往会处于尴尬的境地。当前,寻求相对“稳定”的“身份”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农民工重要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本研究试图运用身份认同理论,以主观视角入手,对广西南宁市一个少数民族农民工聚居的“城中村”进行考察,在研究少数民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其身份认同的因素,探讨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加诸于他们身上的多重身份如何实现转化和构建。

本研究选取的平西村隶属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街道辖区,毗邻邕江西南岸,位于邕江一桥、北大桥、桃源桥南边,三条桥交汇之处。全村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平西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而是依靠租赁房屋或者从事一些商业和服务业谋生,其中自建房房租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平西村因为距离南宁市老的商业集散地——“朝阳商圈”只有一江之隔,所以成为流动人口重要的居住地。据福建园街道2017年提供的数据,当地常住人口有2400余人,流动人口有3000余人,有汉、壮、苗、瑶等20多个民族。

二、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困境

(一)农村人、城市人和夹在中间者

本研究以平西村为调查点,在调查中随机选取200名少数民族农民工(其中35岁以下的122人,男性116人,壮族119人、瑶族33人、回族17人、苗族13人、侗族7人、仫佬族6人、毛南族3人、土家族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在问及“从根本上说,你觉得自己是哪种人?——农村人,城市人,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时,得到的回答如表1所示:200个样本中,分别有34.5%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其中35岁以下21人);29%的人认为自己是城市人(其中35岁以下47人);认为自己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的21.5%,15%回答不知道或无所谓。笔者随机抽样进行了访谈,他们的回答可能代表了一些人的心声。

梁先生是壮族,广西百色人,46岁。他长期在南宁打工,在平西租房居住了7年,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一起住。他说:

“虽然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像城市,吃、穿、住、用、行基本上都靠用钱买,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农村人。因为我们还是和农村人打交道多,我们的思想还是农村人的思想——保守、本分、知足。”

像梁先生这样的人很多,在他们眼里,他们骨子里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因为他们的文化、交际圈子、生活习惯依然是農民式的。

周女士是瑶族,广西来宾人,35岁,来平西有5年了。她在平西市场租了一个门面,做快餐生意。她白手起家,从摆摊卖早餐做起,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开了自己的快餐店。现在她的父母都在平西,全家租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住,儿女也在这边读书。虽然每天挺辛苦,但是生活上还过得去。周女士说:

“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一个城里人,因为我已经生活在这里这么长时间,学了许多在这里生存的本事。我的老公孩子都在这里,尽管平西人不大接受我是平西人,但是在外人眼里我是平西人。虽然城市人看我是乡下人,但是我家乡人却把我看成城里人。我既是农村人又是城市人,既不是农村人又不是城市人。所以,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身份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