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画,活跃指尖的艺术

2019-06-11 01:32魏浩浩杜永健
走向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毛绒毛线创作

魏浩浩 杜永健

心灵手巧的人们将毛线织成各式各样的服装,却从未想过它也能做成精美的图画。逼真的眼神、鲜艳的羽毛、锋利的爪子……或许是因为材质的特殊,毛绒画所呈现的画面效果特别立体,尤其是动物,感觉下一秒就要跳脱出画面。令人意外的是,这种独创的手工艺艺术,竞出自一位74岁的老人之手,他就是青岛的工艺美术大师刘学山。

色彩斑斓的毛线,在刘学山的手中变成了作画的“颜料”,而创作毛绒画是他抒发情感的通道,也成为他生活中的乐趣之一。毛绒画,这种活跃指尖的艺术,也让他如同五彩的毛线般绚烂。

从“偶然”变成了“必然”

自小就喜欢绘画的刘学山可以说是自学成才。“我从小喜欢画画,工作以后,虽然时间不多,但没有完全放下,在业余时间也一直自己画。在单位里,经常绘制宣传栏,也参与一些大型展览的创作,时间长了,也为自己的绘画打下了基础。”

谈及如何走上毛绒画创作之路时,刘学山云淡风轻道:“一切都是偶然,或许也是必然。”同时,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就比较普及了,90年代以后,我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人们展示贝雕、沙画、粮食画、羽毛画、布条画等等,看到这些也刺激了我喜欢绘画的神经。当时,老伴经常在家里织毛衣,会剩下很多不同颜色的毛线,我看到这些毛线感觉具备了作画的条件。借助电视中其他艺术作品的启发,就想着动手试一试。应该是在1997年,我就开始动手用毛线作画。”或许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刚开始创作的刘学山遇到了诸多困难,最初,他尝试着将毛线剪成一段一段的,根据图案的情况,用胶水粘贴,但是粘贴出来的效果很平面,缺乏立体感。后来,他就将毛线破开,制成棉絮状,再进行粘贴,立体效果就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让他很欣喜。

“毛线不像绘画颜料,能够简单叠加,获取你想要的颜色。毛线的色彩比较有限而且很直接,因此,创作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方法,将不同色彩的毛线一层层叠加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需要的颜色。实际上,在创作时很受限。不过,通过20多年的摸索,我自己也逐渐形成了一套配色的方法和制作的流程。”刘学山如是说。

在摸索中诞生的独门秘籍

1965年,刘学山离开青岛去了胜利油田工作,这一待就是30多年。2000年,刘学山从单位退休便回到家乡青岛定居。回忆起当初,他清楚地记得,退休前就想着,退休后要有点爱好,不能总在家闲着。平日里,他喜欢乐器,参加了京剧团,而毛绒画成为了他另一大爱好。临退休时,他便开始研究毛绒画。

谈及毛绒画作品,刘学山兴致勃勃地拿出最近创作的作品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活灵活现的模样实在是逼真,或许,正是因为毛线的这种特质,这幅熊猫看上去更有灵气。当被问及毛绒画要用什么样的工具时。刘学山拿出了自己的工具小包。要说是小包一点都不为过,他也坦言,创作毛绒画,工具十分简单。小剪刀、小镊子、曲别针、粉笔、毛笔、墨水,当然还有一盒五颜六色的毛线。

“我选用的毛线是化纤毛线,选它的原因也是因为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絨毛比较细腻,再就是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掉颜色,同时不怕虫蛀,并且不怕潮湿。其他工具也很简单。除了这些,比较重要的就是底板了,一开始我用平滑的底板,用胶水粘,这样的工艺比较复杂。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这种老式纤维板上更为方便。这个板的粗糙面,毛线不用胶的情况下能直接粘上。有不平整或者不均匀的地方用曲别针调整一下就行了,比较简单。不过,这种板的不好处就在于现在基本快淘汰了,不太好买。”刘学山说道。

1997年,刘学山开始研究毛绒画,他坦言开始的一两年特别难,毛线不容易成型,也不好控制,出来的效果和他想象的相差甚远。也正因如此,他的早期作品更具抽象派风格,当时无处借鉴的刘学山只能闷头自己研究、不断摸索。“毛线不好定型,没法固定,一开始很难抓住它的特性。再就是配色,例如,在创作的过程中你想要颜色,但毛线当中没有,这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没办法,只能反复琢磨,后来才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作品。”他回忆说。

先用粉笔在纤维板上打底稿,再用墨水勾出轮框,后面就可以上毛线了。上毛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要先浅后深,但是在一些作品中,比如动物的小爪子、胡须等极其细节的地方,需要先把白色埋在最下面,后面再逐层添加其他色彩,这样才能出来活灵活现的效果。就是这样一个说起来并不复杂的流程,是刘学山摸索了好几年的成果。现如今,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不仅有他擅长的动物,更有花卉、风景、人物等等。

“从1997年开始,直至2005年,我感觉自己的作品比较成熟了,无论是技艺、配色还是完成度,都很成熟。而这个过程中的六七年,我也是经历了创作上的起伏,有困惑、有无奈,还好都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一开始,动物的一只眼睛我可能就要做几个小时,很难达到我想要的效果,现在这都不是什么难点,这让我很欣慰。绘画是我一生的爱好,而毛绒画让我仿佛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刘学山笑言。

老有所为,乐在其中

已经74岁的刘学山现如今仍旧每天在创作毛绒画,很多时候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而辛苦从未击退他对毛绒画的热情。“今年,是我们国庆70周年的重要节点,最近我正在创作一幅相关的作品,想用‘龙作为主要元素,寓意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同时代表国家腾飞,另外加上祥云的图案。现在只是初步设想,我先把主题龙的图样画出来,后面想着让它色彩华丽一些。”说到这些,刘学山的神情愈发激动。

这个倾尽刘学山心血的毛绒画技艺想要传承下去,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谈及此事,刘学山坦言,真的挺难。“对于传承,虽然想但是也有实际的困难,想学这门技艺首先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而有美术基础的年轻人很难静的下心去学。手工的作品制作时间长、工序复杂、收益低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老人去学,想要当个爱好,但美术功底这一项又把很多人拒之门外,所以想要传承并非易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和讯号,让我们这些手艺人对未来有所期待。”

当被问道,这么多年来,毛绒画带给他怎样的乐趣时,刘学山表示:“毛绒画是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寄托。我的作品不仅可以自己欣赏,也被更多人认可,这个过程比较有成就感吧,通过它,我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借助青岛民俗学会等各个平台,我也带着我的作品参与了很多的活动,通过多方的举荐,获得了很多的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奖项,对于我这个岁数的老人,我感到十分知足,对我也是一种鼓励,老有所为、乐在其中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没有哪一份对艺术的执着是不值得的,不知哪天,这份执着所给予的回报将是影响一生的财富。刘学山对毛绒画,是坚持探索,而毛绒画给予他的可能是更多更多,在这样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快乐,也看到坚持的快乐。

猜你喜欢
毛绒毛线创作
毛绒情结
Jazz
比较:毛线谁最多
毛绒兔
Colorful Teddy这个冬季毛绒极速“发酵”
小画匠
可爱的毛线兔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毛绒王国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