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9-06-11 03:37罗伟强许一桢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罗伟强 许一桢

摘 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创新,并结合学校、企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实践。文章从学生培养的实际目标出发,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课程体系的教学环节进行探究,以找到适合现代学徒制下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31-02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专业的教学主体是学校,学校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位教师教一个班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场所在学校,技能实训也是按学校制訂的专业教学计划开展,所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够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学习期间拥有两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因此,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把学校教学的理论与企业岗位实践操作结合,提升培养的质量。教学实施教师既有学校的教师,也有企业的技术骨干。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基础技能训练等;企业的技能指导主要由专业师傅负责,每位师傅所带的徒弟数量比较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这是学校实训教学无法替代的,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能够充分体现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教学可以较为灵活地安排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学校要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安排教学,重点做好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配合企业师傅做好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其实践操作的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个人选择的,就是为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学习好的学生正式毕业后会被合作企业录用,成为企业技术的后备力量。

(2)现代学徒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规划,教学过程主要由企业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种方案使得学生在学好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培养技能实操能力。学生在企业一线实践操作,可以直接使用真实生产环境的设备,熟悉生产环境,了解企业的生产理念,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并且其掌握的技能符合企业生产岗位的标准。

(3)通常情况下,学生中职学习阶段的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而且在学生进行企业实践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还会按其工作学习表现给予岗位补贴。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是吸引学生的一种力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现代学徒制更具发展动力。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与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针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开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安排在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是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协作开展教学,实现培养学生的目的,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在学生的工作中得到验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实践锻炼,以致岗位操作技能水平达不到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到企业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项技能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学中将实践任务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训练的技能与真实生产所需技能是一样的。在企业的实践操作教学中,师傅负责告诉学生生产过程如何操作,如实践教学一样讲解。同时师傅对学生就跟对学徒一样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中可以熟悉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经营状况,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学制为三年,共六个学期。学校可以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特点制订教学实施计划。

第一学期,安排学生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学校的教师在学校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让试点班的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可以安排企业教学团队成员到学校开展企业宣讲活动,介绍企业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了解。

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按要求进行技能专项训练,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样课外时间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要观摩技能操作的要点,专业技能训练在学校内部的实训车间完成。理论部分教学主要由学校的教师负责,专业技能实操部分教学由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

第三、四学期,学生在学校主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进行理论学习后,再强化训练个人的专项技能水平。同时,企业的师傅将企业的生产流程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有所了解。技能实践时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安排的要求,由技能指导团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远程观摩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操作,也可以登录教学资源平台重复观摩相关的操作教学课件,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第五、六学期,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跟随企业师傅进行实践操作,学校可派教师到企业协助管理。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累积修满学分,并且取得相应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就可以毕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逐步提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学习场所在学校、企业两地,其在学校主要是进行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在企业主要是进行技能方面的学习,学生在学校时难以得到企业师傅的技能指导,在企业实践时遇到专业理论方面的疑惑也较难得到学校教师的解答。通过教学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在学校时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时观看企业师傅的现场实践操作,与师傅互动,讨论、解决技能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得到师傅的帮助;在企业实践时,学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登录信息化教学平台,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向教师提问题,跟同学们在线交流,从而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及时帮助。

要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好信息化教学平台。要通过网络获得教学资源,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建设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搭建起来后,在使用过程中再不断完善教学平台的功能。有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就可以将教学的课件、微课、音频、视频、任务单、习题、调查问卷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供教师、师傅、学生使用,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2)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可以共同完成教学资源的建设方案的设计,将教学的课程内容细分为不同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等资源,再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公布出来让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随时通过网络终端获取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3)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师傅、学生运用信息化的能力。有了信息化平台及教学资源,真正让学生受益、提升使用者的信息化能力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必須对使用平台的教师、师傅、学生进行系统操作培训,让大家熟悉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教学信息化,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效助力。

(4)完善信息化环境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系统也更复杂,功能更强大。同时,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依赖度也不断提高。保证信息化平台使用的安全、稳定、高效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并根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约束用户的操作行为,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更好地服务教学。

(5)加强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实践。为了让信息化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与师傅要结合教学活动的情况总结研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效跟踪。对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入微课教学,开展网络学习论坛等,让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实践教学活动,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并协调好学习、企业实践、作业等教学活动,做到既不误企业工作,又能够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掌握好理论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关 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9-13.

[3]赵文龙,胡应坤,李立斌,等.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5(13):90-91.

[4]王志伟,张法坤.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徒身份及其权利义务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8):18-22.

[5]曹永浩,胡丽英,陈仲宁,等.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74-78.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