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史册上有它们

2019-06-11 01:51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莱西青岛港青岛

韩海燕

青岛很美。她的美不仅是因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海上都市,欧亚风情”也是对青岛城市风格的典型写照。

西部老城区红瓦绿树、青山环绕,古典建筑、名人故居数不胜数。每一座建筑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演绎着一个故事,展现着东西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东部新城区,浮山湾畔迅速崛起的高层建筑群、横贯东西的香港路,勾画出现代海滨都市的壮美。

1979年,青岛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向世界敞开了开放的怀抱。40年转瞬即逝,城市澎湃新生,实现弯道超车一路向前,城市的光彩如今已被世界看得见。在这期间有太多的故事与诗篇值得铭记与自豪,犹如一幕幕精彩的画卷,展现在时间的面前。而有些人物、事迹、故事成为这座城市中精彩的注脚,成为青岛引以为傲的篇章。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青岛向世界展示新形象、为

发展注入新动能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美术、可以是建筑、可以是园艺、可以是民俗,只要它们能在城市意识中激起涟漪,只要它们能存身于城市的记忆之中。不可否认,青岛是一座在“迎来送往”中不断丰富和生动的城市,每年都有诸多盛会在这里激情“上演”。不论是奥帆赛,还是世园会,亦或是十艺节,一场场盛会的成功举办都在细微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命运,让她愈发迷人。

因为,这里不仅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也有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人文特色。从满载记忆的里院到鳞次栉比的高楼,从鸥鸟翔集千帆点点的白昼到光影变幻五彩缤纷的夜色,从游人如织的热闹景点到恬适静雅的书屋……山青水碧、城海相依的青岛如今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峰会之城。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举办的首次峰会,也是历届上合组织会议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12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出席有关活动。会议共谋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计,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共同应对流行病威胁的声明》,成为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是有史以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盛会。习近平總书记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赢得与会嘉宾高度认同。

虽然举世瞩目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已经圆满落幕,但浸润着东方智慧的“上海精神”和黄海明珠青岛的名字依然在世界激荡回响。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与会中外嘉宾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市民的交口称赞。青岛向世界全面呈现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开放与文明交融的别样风采。

中德生态园:节能示范之名引领着亚洲被动

建筑发展方向

白色的建筑外立面,在几条白色铝塑板组成的不规则“飘带”围绕下更显飘逸,与自然流水、卵石等形态元素相得益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这栋被动房技术中心已成为地标性建筑。常年温度在20°C到26°C,湿度控制在40°C到60°C,是人体最舒适的区间,PM2.5基本保持在个位数水平,节能率可达92%,这座目前亚洲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综合体,以节能示范之名引领着亚洲被动建筑发展方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中德生态园将节能、生态示范建筑的研究和建设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利用对德合作优势,对德国被动式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园区还积极引进德国先进的被动房理念及技术经验,打造从设计、建造、关键装备于一体的被动房发展、推广体系。

高标准规划建设,铸就了被动房技术中心项目示范引领的坚实基础。据悉,该项目2014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签约,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世界功能最复杂的通过德国PHI权威认证的单体被动式建筑,被动房发明人、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菲斯特教授被誉为“被动房之星”。2016年9月,中德生态园倡导发起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及芬兰等国家的200多名被动房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内外被动房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

园区内,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推广示范住宅小区一期——绿色公元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该小区建成后将打造成为中国被动房居住建筑大面积推广的典型示范项目,小区二期——弗莱·德建公元项目是国内首个由德方参与投资开发的被动房项目,目前也已开建。用不了多久,“被动房”这个曾经陌生的名字,将正式融入市民的居住生活中。

青岛港: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青岛港位于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港口群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青岛港加快推进百年老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耕现代物流+“金融、国际化、互联网”三大战略,闯出了一条量增质更优的创新创效发展道路,实现了港口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不足2000万吨到跨越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978年的1000多个标箱到跨越1800万标箱……历经126年的风雨,青岛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七大港。作为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港,青岛港2017年吞吐量达到5.1亿吨,是1978年的26倍,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如今的青岛港,拥有行业领先的港口设施,建设了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停靠2.1万标准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22.7万吨级邮轮的邮轮专用码头;拥有数量领先的集装箱航线,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拥有门类齐全的作业货种,涵盖了全球港口作业的所有货种,并形成了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支柱货种。铁矿石、油品作业量已突破1亿吨;拥有世界一流的作业效率,集装箱、铁矿石、纸浆等货种作业效率世界第一;上市公司净利润位居全国上市港口第二位,净资产收益率居全国上市港口第一位。

作为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港口枢纽,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政策优势,青岛港已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区域性航运与物流中心。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成为“开放青岛”的桥头堡。

胶州湾大桥:承载着这座国际海洋名城的蔚

蓝梦想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青岛跨海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青岛至兰州高速青青岛跨海大桥岛段的起点端,也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主框架中南济青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青岛市道路交通规划网络布局中胶州湾东西岸跨海通道中“一路、一桥、一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上黄金通道”。

从空中俯瞰,胶州湾大桥如长虹卧波,横卧于万顷碧波之上,壮美如画卷。如今,这座横跨胶州湾、长达36.48公里的跨海大桥已通车多年,成为挺立在这座美丽滨海城市中的一座地标式建筑,承载着这座国际海洋名城的蔚蓝梦想。

胶州湾大桥由山东高速集团代表省政府出资人职责投资、建设、经营、管理,2007年5月24日开工,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是中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大桥投资超过100亿元,规划全长41.58公里,设计基准期100年,现通车里程36.48公里。大桥起于市区东部海尔路,止于黄岛侧红石崖与青兰高速公路连接,将青岛、红岛与黄岛更为紧密地连成一体。

大桥建设规模浩大,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建桥史上建设标准和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桥梁之一。外在的磅礴大气颜值与内在的高科技内涵,让胶州湾大桥在国内外桥梁界频频走红。

2011年9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出“全球最棒的11座桥梁”,胶州湾大桥榜上有名。《福布斯》给出的上榜理由是:“该桥的建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数项桥梁‘历史纪录”。

2013年6月,在美国匹兹堡举办的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胶州湾大桥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奖。此奖项是迄今为止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2018年7月,胶州湾大桥以现场核验评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得中国公路行业的最高奖项——李春奖。

作为青岛市高速公路网中的枢纽工程,它跨越胶州湾,以8车道的引桥深入市区,并与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相衔接,从而将青岛市区直接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从大青岛的视角来看,胶州湾大桥则是承载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城市战略的重要交通命脉。通车8年来,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网络,扩大了青岛市城市框架,大桥通行总量近8000万辆,运行平稳、有序,车辆通行安全、顺畅,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工程质量和运营管理都经受住了考验,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水平。

“莱西会议”:确立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青岛莱西市推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探索形成的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莱西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鉴于“莱西经验”,1990年8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莱西县联合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时称“莱西会议”。“莱西会议”统一了全党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认识;确立了党支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格局;肯定了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确定了把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村级组织的中心任务。会议推广的“莱西经验”,经长期实践证明,完全符合上世纪90年代初面临的形势,也适应了此后中国农村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证了农村改革沿着健康的方向深入推进。

“莱西会议”以后,莱西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面貌为之一新。1990年9月,莱西成为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试点县(市),1995年、1998年莱西连续获誉“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1998年底开始推行村委会直选,农村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农民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因此,“莱西会议”对当下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许振超: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1950年1月,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74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进入青岛港,成为了一名码头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港口也迎来了大发展。当过搬运工、电工、门机司机的许振超成为青岛港第一批桥吊司机。

1987年,许振超曾创出两小时卸载120个集装箱的纪录,当时青岛港装卸效率仅为每小时30多个集装箱。一次,桥吊突然坏了,国内没人会修。外国维修专家来后,不允许港口工人看维修过程,但在维修了12天后却拿走了4.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许振超10年的工资。这一事件深深的刺痛了許振超,于是,他发誓一定要攻克难关,挺起中国码头工人的脊梁,要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集装箱装卸速度干到第一。

立下誓言后,许振超开始自学成才,苦练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最终,他成功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1992年10月,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

担任队长后,许振超在新岗位上如鱼得水,迅速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开发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指挥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集装箱作业“无人桥板头”,完成了业界首创“无动力自动摘锁垫”项目,打造了“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保”服务品牌,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他还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

2004年,许振超被评为当代产业工人典型。在全国人大任职以来,他连续多年参与提交了有关保障劳动者权利、待遇和职业技能开发的议案,践行工匠精神。

除此之外,在青岛的史册上还记录着诸多的青岛故事,他们或许是普通的人,或许在做普通的事,但他们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代人……蔚蓝的大海、青翠的山峦、温润的气候,天地造化给予了青岛婀娜多姿、令人遐想的美景。不论是市区里延绵起伏的绿色山丘,还是如宝石般四处镶嵌着的西式建筑,亦或是粼粼海面上的点点白帆都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自觉的走进这座城市,并爱上这里。

猜你喜欢
莱西青岛港青岛
深化道路交通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莱西实践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再创新高
莱西市打造 分钟农村社区服务圈
基于蓝色经济理念的青岛港产业集群研究
青岛港集装箱船队投入运营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青岛港有望取代香港港成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港口
美丽的青岛
灵犬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