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教材理解与处理的影响分析

2019-06-11 03:47吴邦芳
学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新课程标准

吴邦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当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善后,“物的要素”不再被看成是造成教育教学效果好坏的凭据,人们对教学的重点重新回归到了“人的要素”。而教师和教材是教学中最能动的因素,因此,教师和教材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就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让教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目的的达成,成为更多人所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理解与处理;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07

在社会各界都重视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道路上迎来了新课程改革标准,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教师在教材理解与处理上提供了新的建议。

一、小学教师对教材的传统理解与处理

1.教师对教材传统处理之“它不动,我不动”法。我们知道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其中,教学媒介一般更多被理解为教材,而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依据。这就导致了许多传统教师在教学中本末倒置,造成教材至上论。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授什么,照本宣科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加以开发,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随之降低了。

2.教师对教材的传统处理之“随意发挥”法。这类教师往往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自我理解能力不错,他们极少备课,全靠经验的临场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相对而言教师轻松不少,但学生收获的知识却仅仅只是干巴巴的“知识”。缺少新意的教学让教师不能从每一堂课中有所收获和反思,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

3.教师对教材的传统处理之“生搬硬套”法。有一部分教师,他们的课堂内容不可谓是不充实。课堂中引经据典,教学媒介运用丰富多彩,把握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台上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反观台下学生一个个神情漠然,似乎没有融入到教师辛苦营造的教学世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教学反差呢?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这样的教师往往表面对教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查阅了不少资料,耗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这类教师却缺乏将其他人的教学成果与自己班级的学情进行自我消化融合的能力,没有注意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生搬硬套之嫌。

4.教师对教材的传统处理之“简单粗暴”法。这类教师往往更普遍出现在农村,由于他们受到的教育偏老旧,缺少对新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接受。他们在处理教材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在课堂中教学仅仅只是为了教学,采取以自己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手法,以灌输知识为目标,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为标准。教材僅仅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媒介,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强势地控制学生,对合作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知之甚少。单刀直入的授课方式,缺乏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产生不了好的教学效果,严重时还容易危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尽量避免。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1.灵活处理教材,引入多元教学资源。新课改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要加入教师自己的想法,灵活处理教材,打破教材至上的定势,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多元的教学媒体为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能动的学习态度。

2.完善备课流程,提高课堂活力。一堂精彩好课必定是“备”出来的,一个人的思维再缜密,也抵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因此,制订和完善教学备课流程,让教师重视备好课的重要性,通过充分的备课能让一堂课更精彩,加入时下最新的信息和资源,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新鲜、有营养”的课堂。

3.结合生活实际,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其他课程资源与自己的课堂充分结合,树立动态生成的课堂模式,让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成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4.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备教师考核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收的信息日新月异,对于教材中的老旧问题时常提出不同的新观点和看法。这越来越考验新时代教师的知识储量,而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就必须学在他们的前面。然而,不少教师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这类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吃力,跟不上学生的思想脚步,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显露疲态,在抱怨学生思想“怪异”的同时缺少对自我的反思意识。因此,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通过完备的教师考核机制来规范教育事业,保证教师进行不断的自我成长。对于教师职业而言,育己,方能育人。

三、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处理教材的影响及意义

1.转变课堂角色。教师将从以往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重归教学的主体地位。需要从处理教材中建构新的教学观,摆正各自教学位置,形成教师少念“紧箍咒”,学生自主“取真经”的学习方式,让课堂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2.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只重书本教材,转变成课堂教材资料与课程媒体等其他教学资源并重的观念。教学不仅仅依靠外部的教学媒介,更要有“化有形之物为无形之物”的教学精神。教师对教材既要做到“润物”,也要做到“细无声”的悉心处理,即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这要求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更突出,让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手段。从而灵活地打造学生喜爱的、有活力的、更具生成性的课堂。

3.创新课程资源。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或是超前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而不能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对课程媒体资源的创新,加大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教师要学会从中选择适合新时期儿童发展特点的教学资料,加强对教材“二度”开发的能力,搭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石。

4.加强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落地实行,能够督促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强化自我认知,实现教育进步;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加深学生理解,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自主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能够通过以自己为教学“引子”,以教材为教学圆心,以其他课程资源为辅助燃料,推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前行,促进从排斥学习,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转变。

总之,新课程标准就像一座宝藏,它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各界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与期待,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在新时期,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教材理解的偏差,强化对新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从而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本质,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而努力。就教师自身而言,要重视并反思教学中的行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加快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申大魁.教师教材理解标准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5).

[2]吴亮奎.我国教师的教材素养及其面临的时代要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4).

[3]杨伟.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統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8(7).

[4]韩丰芮.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如何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教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