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向阳开

2019-06-11 20:41苗常育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5期
关键词:危房改造村民

苗常育

4月5日,清明节。看着日历,南济村党总支书记史俊华不禁想起那个已经远去的老伙计。半年前,跟他搭班子20年的村委会主任张宝民倒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现在,史俊华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就在张宝民去世的前几天,他们还一起组织村民卖秋粮。

在史俊华心里,那个一心扑在工作上、身患重病不离岗的老伙计,仿佛还默默坚守在济沁河畔。

心有百事,只言村务优先

坐落在济沁河畔的南济村有着光荣的历史记忆——解放战争时期,嫩江省军区警备二旅五团团部就设在这里。

土生土长的张宝民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说起当年剿匪、土改的一些往事。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干群之间的心连心,给张宝民留下深刻印象,也对他产生深刻影响。自担任村民兵连连长开始,他就把一心为民、秉公办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因为做人踏实、待人热诚,村民对张宝民有口皆碑。1999年1月,张宝民当选村委会主任。

上任第一天,张宝民就给妻子王平立下一条规矩:“既然接了这差事,以后自家的事再急也得往后搁!”

那时,家里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王平每天忙得顾东顾不了西。张宝民也深知妻子的辛劳,但是村里一摊子事,如果自己不全身心投入,就辜负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期望。

尽管心有愧疚,张宝民还是毅然撇下“小家”顾“大家”。

刚上任那年的端午节,嫩江大水出槽。为保证村头的大桥不被冲毁,张宝民和史俊华带着党员和年轻人,扛沙包堵漏点,挖水沟泄洪,日夜坚守在一线。

大桥终于保住了,可张宝民家的玉米地由于地势低洼,已成一片汪洋。虽然王平已经尽力抢救,但毕竟人单力薄,玉米苗还是折了一大半。

十多天后,疲惫不堪的张宝民回了家。王平本想抱怨诉委屈,可看到丈夫双眼布满血丝、满脸胡子拉碴,她不忍心了,端上碗筷后坐在炕边默默抹眼泪。

妻子的委屈和地里的惨状,让张宝民心疼难过,但也无可奈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咱家的事好解决,不行的话,养几头猪补补损失吧……”

这些年,张宝民一心扑在村务上,不但家里的大事小情指望不上他,他还拉上儿子一起为村里服务。

2011年春季大旱,他和儿子每天天不亮就开着家里的四轮车,用水桶给五保户、残疾人拉水种地,自家的地却因没能及时浇水而大幅减产;哪个村民家里盖房子缺人手,他就带着儿子又拉砖又送料。

眼看着许多人家都住上了砖瓦房,他们一家还住在破败的泥草房里……

这些年,史俊华听张宝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村民选了咱,咱得对得起良心”。这质朴的良心,就是张宝民不变的初心。

病痛袭来,没倒就接着干

从2008年开始,张宝民时常觉得胃不舒服。家人、同事都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每次都一笑了之:“一个庄稼人,没那么娇贵。”

直到2009年7月的一天,张宝民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感到胃部一阵剧痛,晕倒在地。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是胃癌。

这个检查结果,让张宝民一家人如五雷轰顶。然而,只是消沉了几天,张宝民又打起精神:“做手术。要是能多活几年,就多干几年。”

手术之前,史俊华到医院看他,本想說些让他宽心的话,可张宝民先让他宽了心:“俊华,你放心,这次要能挺过去,咱俩还接着搭班子!”

经过9个多小时的手术,张宝民的胃切除了三分之二。命是暂时保住了,但需要终生治疗。

按医生的要求,拆线后要休养一个月才能做化疗。而张宝民为了尽早出院,不等时间到就接连进行了6次化疗。从住院到出院,张宝民瘦了30多斤。当他摇摇晃晃回到村里时,村民们都认不出来他了——原本精神头十足的张宝民头发稀疏、面无血色,完全看不出40多岁的实际年龄,就像一个瘦骨伶仃的小老头儿。

令人叹服的是,“小老头儿”也能冲锋在前。

2009年9月,村里争取的灌溉井项目落地了。身体尚未恢复的张宝民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叮嘱,与史俊华一起忙活起来。

在施工现场,张宝民负责给施工人员安排食宿,并与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勘探选址,在工地上昼夜连轴转。他急不可耐地说:“早整完一天,就能让村民早获益一天。”

很少有人知道,张宝民时刻都在与放化疗的后遗症搏斗——刚吃完的饭立马会吐出来,大声说话会震得胸腔剧烈疼痛。

即便病魔缠身,即便身体虚弱,但村里的大事小情,张宝民件件上心,关键时刻更是冲在前面。

2013年8月,嫩江又发生洪水灾害,张宝民与年轻小伙一样扛沙袋垒土坝,完全看不出是个病人;2017年5月,为扑救山火,张宝民扯破嗓子指挥,奋战一天后不得不住进医院……

9年时间里,张宝民陆续做了28次放化疗,长期免疫力低下。但是,他总是舍不得花钱买补养品。

残疾人史俊红家的房屋受损没钱维修,张宝民跑前跑后为他争取资金,还掏出1000元钱让他办理后续房产事宜。史俊红既感动又难过:“主任身体那个样子,还想着给我送钱。除了把日子过好,我还有啥能回报的!”

为了让村民都把日子过好,张宝民拖着虚弱的身子,与时间赛跑,用生命搏斗。

生命倒计时,依旧奋力前行

忙起来的时候,张宝民常常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但是,不时袭来的疼痛和日渐消瘦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可他的心里还有许多牵挂——37户贫困户没有实现脱贫,村里的产业项目还没有上马……

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张宝民只能跑步前进。2017年6月,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开始实施,张宝民生怕错过这个难得的机遇,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排查出37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村民。

张宝民知道,这些村民家庭贫困、没有积蓄,国家拨付的危房改造款必须精打细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了节省开支,张宝民跑遍了龙江县的建筑施工企业,终于说动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以最低价格雇到了施工队。

无论是哪户村民家施工,张宝民都要跑去当“监工”,比自家盖房子还上心。

村民万君良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得知危房改造款拨了下来,而自己又无法赶回来修房子,令他焦虑不安。张宝民掌握这一情况后,二话没说,把这事揽在自己身上。他和史俊华带领党员一起拆危房、挖地基,从施工到装修,全程指挥。直到老人搬进新房,张宝民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因为讲效率、重质量,南济村的危房改造工程在全乡拔得头筹。不到一年,已有29户村民的危房改造完成并通过评估验收。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居,可张宝民却因耽误了化疗时间,病情恶化。

躺在病床上,张宝民还在担心村里的产业项目,用手机远程调度。为了让37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张宝民和驻村干部经过考察,把食用菌项目作为推进重点。2018年5月,县农业局投资的50万元到位,村里建起5座食用菌大棚;张宝民又联系信用社,为每户贫困户争取到5万元无息贷款,让村民带资带地入社,为他们铺设了一条省心省力的致富路。

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张宝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2018年10月25日,这个顽强的“老黄牛”站完最后一班岗,悄然离世。

按照张宝民的遗愿,家人将他安葬在村边的跑马沟——他要九泉之下永远注目难舍难分的南济村。

猜你喜欢
危房改造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某些小官大贪
力争2019年基本完成农村重点危房改造工作
吉林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召开
365户农民顺利拿到危房改造补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