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穗瘟防治适期初探

2019-06-11 11:55陆邢峰易红娟杨凌峰周浩谢松华孙雪梅
植物保护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稻

陆邢峰 易红娟 杨凌峰 周浩 谢松华 孙雪梅

摘要本研究于 2015-2016 年对江苏沿江稻区水稻穗瘟不同防治时期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进行分析,发现防效与用药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以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模拟的二次曲线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较小,方程的适合性较好。明确在前期雨水较多湿度较高时,应当适当提早用药,可将预防时间提早到破口日前5~7 d,以后再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用药防治;而在破口日前后降水较少的年份,则可等到破口日前5~6 d至破口40%进行防治。

关键词水稻;穗瘟;破口日;防治时期

中图分类号:S 435.111.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18026

由病原真菌Magnaporthe oryzae (Hebert) Barr.[無性世代为 Pyricularia oryzae (Cooke) Sacc.]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在江苏沿江稻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田块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1]。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控害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2],但由于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3]、品种抗性退化等因素,药剂防治仍然是重要的防病手段[4],在水稻破口5%左右时用药效果最好[5],但是穗颈瘟的重发与连阴雨天气相吻合,常常会出现最适宜防治时期天气条件不适合,无法进行防治。尤其是家庭农场的兴起,承包面积不断扩大,很难在1~2 d完成所有田块的防治,造成错失防治适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大量的损失[6]。作者于2015-2016年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金北村通过不同时期施药效果比较,研究分析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防治时间段,为优化穗瘟防治策略提供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分装)。

施药器械:华绿H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华辉动力机械(南通)有限公司),主要技术参数:容量16 L,工作压力:0.2~0.4 MPa,流量:0.8~2.5 L/min。

1.2试验设计

1.2.12015年试验方案

2015年试验从8月21日至9月8日(水稻齐穗)共19 d每天喷药,每6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50 kg,均匀喷雾,3次重复,另设空白对照处理,共设20个处理,合计60个小区,每小区47.7 m2。每天喷药时施药小区随机选择,防止田间肥力水平差异引致的防效差异。

1.2.22016年试验方案

2016年试验设计同2015年,施药时间因抽穗期不同,调整为从8月16日至9月2日共18 d,另设空白对照,共19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50.2 m2,总计57个小区。

1.3试验田概况

两年为同一块试验田,前茬均为小麦,栽插方式为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试验区地势平坦,砂壤土,pH 7.7,肥力中等偏上。供试水稻品种,2015年为‘南粳5055,2016年为‘扬农稻1号。

1.4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15年试验期间 (8月12日-10月15日)雨日23 d,总降水量418.9 mm,日平均温度23.0℃,平均湿度79%。2016年试验期间 (8月12日-10月15日)雨日18 d,总降水量342.0 mm,日平均温度24.6℃,平均湿度80%。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生育期调查

在水稻破口抽穗前,调查水稻生育期,掌握在水稻破口前3~5 d开始用药。破口1%~5%的日期定为破口日。

1.5.2药效调查

穗瘟调查:在水稻蜡熟期每小区查25穴,记录病穗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调查分级标准参照《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7]。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

病穗率防治效果=(对照区病穗率-施药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指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施药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施药期及前后的天气情况

两年试验期间遇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气条件。2015年水稻破口期前后降水较多,破口日施药后2 h内遇雨,但未及时补施药液,故当年稻穗瘟发生较重,对照区最终病穗率达14.44%,病情指数达10.2。2016年水稻破口期前后一直天气晴好,试验期间无降水日,尤其是破口抽穗以后持续低湿天气,故稻瘟病发生较轻,对照区最终病穗率为4.44%,病情指数3.09。

2.2破口期前后逐日施药对稻瘟病防效比较

2015年试验区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生育期较长,破口日在9月1日,比2014年大面积抽穗期迟了近7 d,故试验安排的用药时间也偏早,在破口前11 d即开始,至破口抽穗后7 d停止用药,全程19 d(表1)。

调查发现破口前7 d至破口后3 d用药,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差异不显著,以破口前6 d施药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2.42%,破口前6 d至破口后第2天施药防效基本可稳定在70%左右,病指防效可达75%~80%。

2016年试验则以破口当天施药防效最好,破口日前3天至破口后第5天施药对水稻穗颈瘟病穗防效在60%以上,其中以破口当天施药病穗防效最好,达71.4%,病指防效为76.68%。总体趋势与2015年的试验结果相近。

2.3用药时间与防治效果之间关系分析

将2015、2016年各处理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防效与用药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通过对回归分析结果比较,三次曲线的拟合效果略优于二次曲线,但是并没有显著优势。为计算方便只需采用二次曲线即可。

以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模拟的二次曲线方程,计算理论值,通过χ2适合性检测,2015年病穗防效的χ2值为9.754,病指防效的χ2值为8.686,在自由度為16时的χ0.05=26.296,χ0.01=32.000。2016年病穗防效的χ2值为7.143,病指防效的χ2值为9.873,在自由度为13时的χ0.05=22.362,χ0.01=27.688。χ2值远小于误差达到显著水平的所需值,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较小,方程的适合性较好。

为排除生产实践中对最佳施药时间的判断困难,通过模拟方程计算理论值,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平滑的防效变化趋势。两年的计算结果如表4。

3讨论

本研究通过两年试验,得到两种天气条件差异较大情况下,最佳预防适期方案。在前期雨水较多湿度较高时,应当适当提早用药,可将预防时间提早到破口前5~7 d,以后再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用药防治;而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则可等到破口期前5~6 d至破口40%进行防治。

本试验结果是以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药剂作出的判断,对于不同药剂,应根据其药理作用机制、药效期长短和防治效果,进行适当修订。

本试验中2015年破口日施药后2 h遇雨,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试验明确。

水稻穗期三大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根据柯汉云等试验研究,水稻稻曲病的施药防治适期应选择在破口前3~12 d[8];孕穗期是水稻纹枯病重要的发病阶段,对纹枯病要提早防治[9];结合本试验对于稻瘟病穗瘟防治适期探讨,可以对水稻穗期三大病害进行科学统筹防治。

参考文献

[1]孙国昌,杜新法,陶荣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J].植物病理学报,1998,28(4):289292.

[2]阮宏椿,杨秀娟,陈双龙,等.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4):304307.

[3]肖丹凤,王玲,黄世文,等.中浙优系列组合对稻瘟菌的抗性现状[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00303.

[4]赵正洪,周政,吴伟怀,等.湖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其致病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2):173177.

[5]朱凤,田子华,邰德良,等.从2014年稻瘟病重发谈今后防控对策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155158.

[6]孙雪梅,易红娟,刘嘉德,等.2014年通州区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5):4345.

[7]刁春友,朱叶芹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52.

[8]柯汉云,赵帅锋,许渭根,等.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10):6465.

[9]易红娟,王节萍,孙雪梅,等.江苏沿江稻区水稻纹枯病病情扩展时间动态模型[J].江苏农业学报,2016,32(6):12561261.

(责任编辑:杨明丽)

猜你喜欢
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