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体制改革与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

2019-06-11 05:49肖熙航
财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革

肖熙航

摘要: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基本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自上世纪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外汇体制经过数次改革以配合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本文通过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措施的分析,得到了外汇体制改革与金融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即外汇体制改革是我国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外汇体制;改革;金融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浪潮。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外汇管理的控制发生了变化,外汇的管理体制逐渐放松。这些改革促进了对外贸易和资本的自有流入。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为了调整结构失衡,中国采取了货币政策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下文就此,对外汇体制改革与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应的阐述。

一、外汇体制改革

(1)外汇体制改革措施

1993年11月,中共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意见》综合改革战略,其中外汇管理改革是强调市壕姓劲齐的关键要素。基于市场的统一浮动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可兑换被现为该交易所的最终目标改革,并建立了外汇退购制度。公司是要交出经常一项目交易所得的外汇收入,在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需要用外币支付。因此,人民币实现了所谓的“有条件”常规项目下的可兑换性。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被纳入其中。该制度与中国正式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的条款协议同时进行。近年来,企业在夕卜汇储备中持有外汇盈余的配额账户已多次得到提高,具有真实贸易活动的企业被允许提前购汇支付外汇易勿页,企业常秀卿页目下的外汇账户在电脑上进行庵彗注里记录基础,办理5左出口贸易的外汇购汇和支付手续服务已经简化。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外汇购销为满足个人持有和使用的需要,个人的配额已定为5万美元外汇。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顺序上,中国一直遵循“外商自接投资优先”的原则政策。1994年以后,对外直接投资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有更多的地区对外国投资开放,大多数行业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所有权要求降低。核准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权力分配给地方政府。从1995年,外商投资石匕业可以经营国有企业,通常是通过购买股权或注入资本进行改革。除外国自接投资外,所有资本项目交易均由中国人民银有刑忱准中国资本项目交易的收人,包括对外借款,首次公开募股和债券发行,必须存人指定账户并用于指定用途支出,一般不允许将收据兑换成人民币。

(2)外汇体制改革效果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事:件标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时代。除了关税削减,中国还承诺在接1;来的几年里取消对外国公司的大多数形式的歧现。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关键服务对外开放,包括重要的商务服务、快递服务、批发贸易、特许经营、旅游服务、铁路、公路运输、货运代理服务。在许多其他服务中,允许大量的外资习竟,包括人境电讯、视听服务、建筑、零售贸易、保险、银行、证券和海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银行行业内,更多的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中国在资本巾.场开放方面亦取得突破。自2001年以来,国内投资者,包纬亏居民个人,被允许投资他们自己的海外资产在B股市场刘奥。从2002年开始,合格境外機构投资者已具备被允许投资国内资本市场。2004年以来,保险公司已经被允许用自己的外汇去投资国际资本市场。2005年,第家外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国内公司获准在国外设立牛教朱目的公司促进海外上市、并购。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账户盈余和资本流入这两方面都经历了急剧增长。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5282亿美元。

二、外汇体制改革与金融宏观调控

(1)外汇体制改革带来的金融宏观调控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导致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复杂,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针对这些事态的发展,当局采取了相应措施以促进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加强核查出口收入防止变相资本流入;二是扩大公司境外外汇收人持有权或者银行账户外汇收入,国内企业的资质在银行账户中保留外汇的比例以及账户的上限,在此期间多次被降低;三是对企业和外国企业实行限制银行的对外借款等。2003年,有关外债的临时规定进一步限制了资本流入。长期的外债限额扩大到在华外资银行。为促进资本外流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2002年10月进行试点,在6个沿海省份开展了允许省级当局批准的项目企业购买外汇用于境外投资,这个政策最终2005年扩展至全国;二是居民携带夕卜汇的限额,跨境现金和居民购买外汇的目的,旅游业和海外留学也的外汇需要开始收紧,并于2004年被限制进一步放宽境外资产转移;三是公司结算账户上限平衡被遗弃;第四、2007年,境外金融投资扩大拓宽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工具,包括信托和信托投资公司发展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

(2)外汇体制改革带来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

在2005年,当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中国决定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嘴窦理的浮动汇尊制度一篮子货币的供求关系,人民币/美元汇率调整至2005年7月21日19:00时的8.11。改革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自致力于提高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按照推进改革的原则在自主性、可控性方面进行改革和渐进,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已经很大。经过这次金融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实际有效货币稳步引值。由此带来的效果:第一、努力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制度支持。在引入场外交易模式和做市商之后制度完善,形成了人民币中央平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现货外汇市场迅速发展。第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间接调节制度和国外一级交易商制度交易所市场建立。第三,扩大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区间,增强了其灵活性。

三、结束语

通过对外汇体制改革和金融宏观调控的探索,我们找出了外汇体制改革与金融宏观调控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也知道了外汇体制向市场化改革取得的良好成绩,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推进外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行,进一步增强其对金融宏观调控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其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继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天琦.用新理念统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金融,2017(19):29-31.

[2]巴曙松.汇率机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要求.中国货币市场.2015,(8).

[3]白钦先,刘刚.对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解决.中国货币市场.2015,(8).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