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特征及现状分析

2019-06-11 05:49梁琰梅
财讯 2019年9期

摘 要:本文选取2013-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 股新能源公司为样本,结合新能源产业融资现状分析企业融资结构特征。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其中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更是利用程度偏低。随着国内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变化,新能源企业受到的融资待遇也冷热不均,相当一部分新能源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此外,不同性质的企业和行业也呈现了不同的融资结构。本文对理解新能源企业融资结构和优化融资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特征;企业性质

一、引言

随着国内可持续能源的高速增长,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已然是我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融资问题(史丹和夏晓华,2013)。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更是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随着市场开放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二级市场融通资金,发行股票日渐成为新能源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内资本市场不成熟以及进入机制不完善都无形中给新能源企业融资造成障碍。(薛楠和刘舜,2013)相比于企业发行股票的热度,新能源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行为不多,一是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企业选择的债券类别较少;二是新能源项目期限长,风险较高,企业的发债数量、规模、筹集资金的能力被外界低估,致使筹集资金量低于企业预期。(刘东姝,2017)

而国外融资方式里常见的风险资本在我国新能源产业里尚处于尝试阶段,专业化程度较低,投资额度十分有限。尽管如此,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愿意将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广告业、生物技术等传统产业领域而非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企业要想获得足量的资本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企业融资结构特征

我们选取2013年-2017年沪深A股新能源上市企业并观测其融资结构特征。新能源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运营,外源融资则成为企业解决资本困境的渠道。本文在去除ST公司后,共获取样本公司153家。图1 描述了新能源上市企业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在2013-2017年间的动态发展过程。

第一,从数额来看,外部融资总额逐年攀升。受补贴退坡政策影响,政府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额度明显收缩,虽然政府补贴在外物融资额中占比小,但是退坡趋势不可避免会给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阵痛。就数值大小而言,银行贷款明显压制股权融资,符合我国企业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基础特征。

第二,从增幅来看。三种方式之中,政府补贴的增幅变化最大,2017年更是政府补贴五年间首次出现大幅下跌。政府补助深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目前国内新能源企业中有相当规模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光伏以及太阳能相关设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遭受重创后,为了帮扶产业尽快走出低谷,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政府适度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力度,促进新能源企业发展。(谢冬冬,2014)

虽然银行信贷的绝对值增长数额高于股权融资,但是股权融资的增幅整體高于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国内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大牛市,另一方面证监会松绑审批,重组、并购和增发成为很多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新能源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增长表现亮眼。

第三,从占比来看。银行贷款高于股权融资,政府补贴占比最低;银行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股权融资占比稳步提升。二者之间基本保持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状态。但随着市场行情和投资者情绪都日渐低落,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资金的兴致下降,银行贷款占比开始回升。这也反映出股市周期和公司融资规模和融资能力都密切相关。

三、不同企业性质对融资结构的影响

对比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国企获取的融资额在整体中的占比高达80%以上,融资情况分配两级分化严重。从2015年开始,非国企融资额增长幅度超越国企,促使国企在整体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82.87%下降至75.62%。虽然非国企融资在近两年有亮眼表现,但是“少数派”的国有企业却占据了约75%的融资量,这偌大的差距再次印证了新能源上市企业间融资配置严重不均的事实。

在国有企业中。银行贷款占比最高、股权融资次之。政府补贴占比虽低,但是补贴天平明显倾向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平均值都超越百亿元,2017年更是突破200亿元,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从比例上看,样本期间银行贷款峰值占比几近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股权融资的低比例现象。相较于银行贷款与股权融资的稳定增长,补贴政府补贴震荡明显。受政策影响,政府补贴退坡趋势使当年企业的补贴急剧下降,波动幅度更是远高于整体,由此可见国企在获得补贴便利性的同时,也同样承担了补贴退坡带来的风险。

在非国有企业中。股权融资占比最高,银行贷款次之。非国有企业受限于银行的放贷门槛,获得的贷款量远低于国有企业,其外源融资主要通过股权和其他非标融资,但是银行贷款在企业外源融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与整体情况不同的是,非国有企业银行贷款与股权融资增幅始终保持同向增长。

此外,国有企业银行贷款比例远高于国有企业股权融资;非国有企业股权融资比例高于非国有企业银行贷款比例,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逐年下降。其次,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占比远高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股权融资的偏好远高于国有企业。虽然在经历股票大涨的牛市后,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出现明显增长,但是该融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的活跃度依旧低于非国有企业。

四、结论

新能源上市企业融资额逐年增加,但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两级分化问题严重。融资结构也呈现不同特点,国有企业重银行贷款而非国有企业更偏好于股权融资;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中股权融资的活跃程度明显优于国有企业。

针对目前新能源产业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优先支持符合新能源发展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发展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实现新能源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楠,刘舜.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问题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116-120.

[2]史丹,夏晓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7):23-43.

[3]刘东姝.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和融资行为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7,(6):165-173.

[4] 谢冬冬.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征信,2014,(5):87-89.

作者简介:梁琰梅(1993—),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