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06-11 05:49刘畅
财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措施问题

刘畅

摘 要:在当代审计的发展进程中,审计的重要性水平这一观念越来越受关注,正确的操作运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的完成审计任务。然而重要性水平在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对审计人员的执业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重要性水平運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上问题从审计师和相关部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水平;问题;措施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定义

在眼下审计的发展进程中重要性水平是不容忽视的概念。虽然各个组织对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同小异,即信息的遗漏和错误可能会对参考利用报表的人的决定产生不良作用那就是重要的。性质和数量是预设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思考方向,这通常会受到审计风险、差错的类别、被审计公司的行业背景、被审计公司的规模程度、事务所的自身条件等要素的干扰。

二、重要性水平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预设重要性水平时基准指标、计算比率的选择

审计人员在预设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进程中,应该选取哪个账户的金额当作基础,相关法律文件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准,而不是有确定的原则和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将哪个项目当作起始点。对于不同的被审计企业来说,他们选定的会计准则及制度、所处的行业背景、经营活动的领域、企业管理层治理层结构都有所差异,所以他们在重要性水平基础的选定上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是注册会计师到底是选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还是利润表的项目,在真正的实务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哪怕是一个公司在随着其规模、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其选定的基础也会有差别。而针对以上的这些情况,注册会计师如何才能预设一个恰当合理的基础,是当前的法律文件中应该加以弥补的 。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列出了几个可以借鉴的标准:如总资产的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净资产的百分之一、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税后利润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这些可以借鉴的标准也只是给审计人员在预设重要性水平时提供一个选择思路,至于这个百分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怎样的环境中到底要选择多少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什么时候选定较高的百分比、什么时候选择较低的百分比还是要靠审计人员自己判断,审计人员有很大的主观性。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员工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是有着较高的难度。

(2)是否只能采用固定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

变动比率法和固定比率法,是预设重要性水平最常见的方式。但是为了达到使重要性水平科学合理的目的,其他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并不局限于这两种。 只要注册会计师能保持审慎的态度分析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被审计企业的环境及内部控制,最终能预设一个合适恰当的重要性水平,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可取的。比方说,国际上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预设重要性水平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与计算个税很相似的计算方法,将选取的基础分为不同的数值段,各个数值段各有其使用的百分比,然后分别相乘再加总,计算出需要的重要性标准。这种方法不属于上述的两种方法,但是,经过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也是合理科学的。

(3)重要性水平在合并报表中的一些缺陷

中国颁布的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条文对于审计人员如何预设单个企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性水平有十分详细的指导意见,也有一些不能违背的原则和规定, 但是对于关系比较复杂的大型集团企业来说,中国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对于如何预设合乎情理的重要性标准作出详细具体的指导,这是我国的一个空白,这就导致了审计职员主观臆断,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有甚者为了满足降低风险的目标来恶意的调低或者调高企业的重要性水平。

1.在预设合并报表重要性水平时缺乏依据

比方,一部分审计人员将预设的单个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的数值做加法,得一个新的数值,将这个数值当作预设的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标准。上述操作对于合并报表重要性标准的拟定是不恰当的,它没有考虑合并报表中抵消项的存在,也没有在拟定重要性标准时将被审计公司的性质、希望达到的目的、出具的审计意见等纳入思考范围。再如,有的审计人员在预设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标准后,仅仅依照子公司的资产所占的百分比不假思索地进行分配,大量事实表明这样的操作是行不通的。

2.工作人员在预设被控制企业单个报表的重要性时往往会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比方,有一部分专业审计人员在预设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以被审计企业的总资产为基础预设的重要性水平为725万,但是在对其子公司预设重要性水平时,仅一家子公司就将其重要性水平预设为760万,这明显缺乏合理性。

3.同一控制下不同的子公司报表重要性标准缺乏统一

比如,一个大型集团企业有甲、乙两家子公司,经营区域和经营业务都大体一致,审计人员预设单个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对甲企业以营业收入作为标准,选取的百分比是百分之零点五,而对乙企业预设重要性水平时选定净利润作为基础,采取的百分比为百分之二。

三、重要性水平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工作人员在拟定报表重要性时要作出合理评估

在预设重要性水平时,专业审计人员应该秉承勤勉尽责态度和专业能力,对审计客户的重要性程度作出恰当的评价。分析被审计的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政策文件的执行力度、被审计公司受外界的影响程度、其选择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内部控制设置和运行情况,这些要素都会对审计人员造成干扰。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以此选择适合的计算基准。

专业审计人员应该随时随地秉承谨慎的心理,了解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处环境及其内部控制,以期选取一个合适的计算比率,对于上市企业或经营领域大、可变现能力强的公司,在比率的选定上应该选择小的数值,来确保审计效率和效果。假如注册会计师抱着降低审计程序、节约审计成本、缩短审计时间的目的,而故意选定较大的重要性水平,那么会忽视一些不该被忽视的误报和遗漏,造成审计错误,对潜在使用者的决定产生不利作用,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会因此而增加。

(2)增强审计风险的有效管控

因为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与整个企业的合并报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因为子公司报表的错误风险会对合并报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他们的关联进行仔细的思索,进而在拟定了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标准后按照相应的原则分给单个报表。审计人员要提高他们防备风险的认识,尤其是提高风险导向意识,发表审计意见或者出具审计报告特别是针对合并报表时,要对子公司还没有调整的误报和遗漏的总量进行评估,来达到减少审计中遇到的不良风险的目的。

(3)对相关法规文件进行详细说明

相关准则制定部门有必要按照审计实践的发展进程使审计准则更符合当前实际的需求。无论是单个的报表还是合并的报表重要性标准的拟定、分配比率的选用都应该按照相关文件条款采用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符合行情的办法及流程。譬如拟定子公司的重要性程度,应该在预设了整个集团公司的重要性程度的大前提下,按照单个报表资产、所有者权益占用整个集团公司的百分比以及其他合适合法的办法来分配,而非不加思考的按主观心理拟定分配的数额。对于控制方是同一个企业的各企业来说,应该保证预设重要性水平的标准相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重要性水平在操作运用中还有着许多的缺陷,尤其是在基准指标、计算比率、方法的选择,涉及到合并报表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估预设上还有待完善。想要完善这些缺陷只是寄希望于审计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审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共同着力。

参考文献

[1]李飞.企业会计重要性判断相关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

[2]刘欣芮.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思考[J].大江周刊论坛,2012.

[3]全玲.浅析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合并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月刊,2017.

[4]王郑萍.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计划中的应用[J].中国审计,2013.

[5]徐永涛.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J].会计师,2014.

猜你喜欢
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