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及应用评价

2019-06-11 05:49姜鹏
财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

摘 要:目前常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收益法属于将未来金额转换为单一现值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常用的收益法估值技术包括期望现值法、折现率调整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三种。这三种方法有着各自特异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且在应用上各有优缺点。会计工作者应当结合工作实际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收益法估值技术,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应用

一、前言

公允价值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并被美国首次引入会计领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全球标准型的会计准则。我国也于2006年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公允价值的目标在于客观真实地反映价值,然而基于不同信息资料和市场环境中,公允价值必然存在多种计量方法,收益法是其中一种。本文简要探析收益法估值技术的种类以及应用现状。

二、收益法概述

收益法主要是对企业未来预测的价值量利用现有的某种方式加以换算,继而得到计量结果,即将未来金额转换为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收益法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需要建立在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价值进行预估和评价。收益法属于公允價值第三级参数计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投资性资产及无形资产、未上市企业资产等项目的估值,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项目并不处于活跃的市场环境之中,因而很难获得相关公开价格,但这些项目的折现率和预计现金流却可通过客观方法来获取。

收益法估值技术主要有期望现值法、折现率调整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等。期望现值法和折现率调整法常用于非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估值,而期权定价模型则主要用于金融工具价值的评估。

(1)折现率调整法

折现率调整法又被称之为传统法,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在于假设不存在可直接观察的市场价格,却存在合约规定的现金流或可容易确定的现金流。折现率调整法计算公式为:

PV=CF/(1+I)

其中,PV—现值;CF-可轻易确定的现金流;I—风险利率。

利用该方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如果有合约规定的现金流量,则可直接使用;如果没有则需要选择金额额最少或是最有可能的现金流。例如企业的一项现金流有2000元、2400元和2800元,其概率分别为10%、80%和10%,则应当选择最有可能的现金流,即2400元作为估计的现金流并选择合适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计算。

折现率调整法操作较为简便,如果存在合约规定的现金流或是可容易确定的现金流,则利用该方法计量得到的结果最接近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然而在使用该方法进行估值时必须选择一个与风险成正比的折现率,这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较为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要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要求市场中需存在与待计量资产或负债具有相同或相似未来现金流量特征或利率的资产或负债。此外,如果现金流变化的时间点很难被确定,则也无法使用该方法进行计量。

(2)期望现值法

期望现值法主要采用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对预测的现金流进行折现计算,得到概率加权平均现值总额。现金流的不确定新可分为时间不确定和时间不确定两种,而利用该方法则可对所有可能的现金流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PV=

其中,Pi—第i种现金流可能值的概率;Vi—第i种现金流可能值;I—风险利率;t—期数。

期望现值法主要侧重于对所有可能现金流的分析和计量,其可有效处理现金流在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因而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与推广。目前在退休金以及保险收益等方面开始普遍使用期望现值法进行估算。但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如如何全面估计现金流,同时使用该方法还常常面临估计背景与交易背景不一致的情况,人为主观色彩浓厚,因而其在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3)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属于一类金融衍生品,也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目前业内经常使用的期权定价模型为B-S期模型,使用该模型必须满足以下假设条件:(1)期权属于欧式期权;(2)不存在交易成本及税收;(3)期权有效期内,金融资产收益变量与无风险利率恒定;(4)标的资产价格满足正态分布;(5)期权有效期内金融资产无红利。从上述的假设条件可以看出该模型属于无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除了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外,还被推广到如对高科技企业整体价值的计量以及专利等知识产权定价、资本预算、自然资源定价等实物领域。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将待计量资产或负债纳入到实时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充分考虑了外部经济环境对待待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计量中所使用的各项参数和影响因子经常被理想化,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期望现值法、折现率调整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是收益法主要的估值技术,三种方法各有相应的适用条件、范围及优缺点,会计工作者应当结合工作实际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收益法估值技术,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留平,程静.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参数的确定[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68-72.

[2]李正伟.浅谈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3(2):70-71.

[3]刘伟,周世巍,闫琨琪.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实务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16(4):39-45.

作者简介:姜鹏(1993—),男,汉族,山东青岛人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应用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