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长母猪使用年限的现实意义

2019-06-11 11:01崔锦鹏任方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4期
关键词:母猪

崔锦鹏 任方奎

摘 要:母猪是养猪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养猪场生产的起点和利润的源泉。养猪场要保证生产的可持续 性,需要合理配置胎次结构,即母猪要保持一定的更新率。但是,母猪的淘汰和更新更要立足现实,在疾病控制和健康管理作为生产主要矛盾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有利于实现猪群健康、成本控制和良好生产成绩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母猪;胎次;更新率;使用年限

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既是生产起点又是盈利的源泉,所提供的仔猪越多,为养猪场创造的效益也就越大;同时,母猪群需要保持一定的更新淘汰率,这有利于养猪场维持较高的生产成绩。但是,部分养猪场存在注重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等仔猪方面的数据,忽视母猪的持续生产力,并由于僵化的追求胎次结构及胎龄年轻化,对母猪的使用年限关注不够。为此,我们从综合成本、生产性能及后代健康和疾病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厘清实际生产中延长母猪使用年限的现实意义。

1 仔猪成本分摊存在差异

对一头母猪来说,留在群体中生产的时间越长,生产寿命内提供的仔猪数量就越多,由于稳定生产阶段的投入是基本固定的,提供的仔猪数量越多,所分摊的后备阶段培育成本就越少。母猪的生产寿命影响着商品猪的生产效益,母猪必须使用到3~4胎才能收回它本身的成本。

赵云翔等在2014年对华南地区4家规模化养猪场的母猪淘汰数据调查后发现,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是5.46[1],如果母猪平均每胎产仔10.5头,这些淘汰母猪和7胎、8胎以后淘汰的母猪的产仔猪数分别是57.3头、73.5头和84头。如果以每头后备母猪培育成本在2 000元计算,以上三种不同胎次的母猪所产仔猪分摊到费用分别是35元/头、27元/头、23元/头;增加生产胎次以后的成本降低分别是8元/头和12元/头,对商品肥猪平均100~200元/头的盈利而言,年出栏万头的养猪场在盈利方面的影响还是非常客观的。

2 年轻母猪的自身困扰

国内有大量的研究报告都是关于如何促进头胎母猪发情和提高头胎母猪产仔数的问题,内容包括初配年龄、开配体重、营养、饲养管理等[2-3],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根据我们2015—2016年在福建、江西、河南、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区对不同规模化三元养猪场的调查,头胎母猪的产仔数主要集中在8~9头之间,相比较经产母猪的平均产仔数10~11头的水平,两者差距大约是2头,段瑜对陕西生猪产业现状的调查后[4]发现后备母猪不发情的状况较为严重。

二胎母猪淘汰率高、断奶后不发情率高、产仔数低的“两高一低”问题又称为“二胎母猪综合征”,这已经成为阻碍养猪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问题之一[6],问题的出现和后备母猪饲养、头胎母猪发育、哺乳期饲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包括头胎母猪和二胎母猪在内的年轻母猪发情难或发情不明显、返情率高、产仔数少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对规模化养猪场的稳定生产造成极大的困扰,诸如生产计划难以落实、生产设施利用率低等都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赵云翔的调查报告显示,规模化养猪场母猪淘汰过程中被动淘汰的比例高达79%,淘汰的原因是繁殖障碍占34.94%、肢蹄疾病占26.73%,而且第一胎淘汰率达20%[1],这和国外的研究报告结果“繁殖障碍和肢蹄病是年轻母猪(3胎和3胎以下的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母猪一旦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年龄(3胎以上),因繁殖障碍而被淘汰的问题就会减少”的情况基本一致,可见年轻母猪培育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成熟母猪相比存在劣势。

3 年轻母猪的后代并不优秀

来自澳大利亚猪肉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小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后代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别较大,具体表现在:

⑴ 出生时体重减少0.2 kg;

⑵ 生长速度慢12%~17%;

⑶ 平均而言,断奶时体重轻1 kg,24周龄时体重轻6 kg。

西班牙Carlos Pi?eiro博士等在《青年母猪和弱仔:非常危险组合》一文中对青年母猪(一胎和二胎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和成熟母猪产下的仔猪进行比较后发现,成熟母猪的后代更为优秀(表1、图1和图2)。

以上的数据或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但严谨的数据告诉我们,年轻母猪的后代和成熟母猪的相比在日增重、料肉比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对一些追求低胎龄母猪为的猪群结构的养猪场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养猪场的健康风险

目前国内养猪场最大的健康风险还是传染病,而引发传染病的病原进入养猪场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外来种猪入场。随着养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购后备母猪的养猪场每次引猪的数量较大,而且我们的许多养猪场出于血缘方面的考虑,常常是从不同的种猪场引猪。在这种情况下,新老猪群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必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当两者的优势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别时,猪群所处的微生物环境的稳定性(又称为稳态)就可能会被打破,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后备猪出现发病、死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设立隔离场以对引进的母猪进行同化,在没有隔离条件的情况下稳定来源、减少进场数量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Carlos Pi?eiro博士在其论文中对仔猪健康也有特别的说明,并明确指出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死亡率是经产母猪的2倍;而初产母猪的治疗比例(尤其是仔猪腹泻)是经产母猪的3倍(图3)。

发病猪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传染源,都会将病原散播到环境中并污染环境,进而威胁健康猪群,因此更多数量的经产母猪能够带来更安全的饲养环境。

5 总结

生产母猪群保持一定的更新率对养猪场维持较高的繁殖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但过高的更新比例会影响产仔数量,如果以较少的出栏猪承担较多的母猪费用,一定会影响养猪场的盈利能力。鉴于成熟母猪(3胎以后)所产后代的健康水平更高,就目前国内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大环境来说,延长母猪的生产年限对实现养猪场稳定的生产更有意义,况且延长母猪使用年限一定要致力于减少母猪的被动淘汰和死亡率,这样更能促使养猪场提高后备母猪管理水平和营养水平,同时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及人员培训,等等,由此带来的进步和提升一定是综合性的,且必然也能獲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7篇,略)

猜你喜欢
母猪
母猪产后疫病的兽医治疗策略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夏季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母猪发生流产的因素及其治疗措施
母猪假孕的原因及其预防
如何预防母猪假孕
母猪返情率高的原因及其降低措施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胎次和注射抗萎缩性鼻炎疫苗对仔猪病变分数的影响
处置母猪咬崽4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