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粪便含水量的营养调节

2019-06-11 11:01周元军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4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家禽

周元军

摘 要:在家禽生产中,动物经常会出现水便。引发水便的因素有多种,作者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防止此类情况发生的措施,最后总结为控制配方中原料的品质、霉菌毒素以及保持肠道的菌群平衡。

关键词:家禽;水便;肠道菌群

在家禽生产中,人们通常将含水量过高的粪便称为水便。由于家禽自身的排泄特点——粪尿不能区分开,因此很难确定水便是由尿液排放增加引起的还是由腹泻引起的。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饲料营养导致动物机体的渗透压轻微变化也可能会引起水便。尽管粪便含水量增加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利尿作用或生理性腹泻,但是营养诱导的病理性变化却会加重尿液的排泄量,因为不恰当的营养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腹泻程度加重,或损害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水便通常是营养性因素(如饮水、电解质、pH或渗透压失衡)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是持续的营养不平衡就会导致动物发生病理变化。类似地,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动物蛋白、饱和游离脂肪酸、抗营养因子或毒素含量过高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动物出现病理变化,因为这些因素会引起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失调,或造成肠道中毒性损伤。

肾脏炎症或胃肠道上皮炎症会损害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会增加粪便中水分、黏膜及未消化营养物质的含量。肠道脱落的黏膜和未消化的脂肪会降低粪便中纤维成分的吸水力,从而加重水便。对于垫料平养的鸡而言,水便引发的危害会更大;当垫料水分含量超过25%时,垫料的缓冲、保温和系水能力将显著下降。

1 水便——水平衡紊乱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动物从粪尿中排出的水分约占其饮水量的50%。在生理紊乱的情况下,动物会增加尿液排泄量,随尿排出的水量也随之增加。当这种状况存在较长时间后,动物的肠道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腹泻和水便。动物粪便的含水量主要由其饮水量、电解质摄入量、尿液浓度及腹泻情况等4个主要因素决定。热应激、饲料或饮水中的盐分含量会直接影响家禽的饮水量和电解质摄入量。动物饲料的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利用率会影响尿液的浓度,因为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会代谢为尿酸并与尿液一起排出体外。由于尿酸在水中的溶解性较低,因此当尿酸浓度增加后,家禽就需要大量的水来稀释。对于健康的鸡而言,过度饮水、溶质过多和渗透性利尿都能增加排尿量,即多尿症。肾脏疾病会导致肾功能损伤,这也会引起多尿症。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由正反馈激素控制。当细胞外液体积(血压)或电解质浓度下降时,机体分泌精氨酸加压素(抗利尿)和醛固酮(抗利钠),降低尿液量和钠排泄量。相反,过量饮水或电解质浓度增加时,心钠素(利尿利钠)会增加尿液和钠的排泄。肾素及肾素转化而来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则依赖于细胞外液中电解质的浓度。盐和细胞外液体积增加时,它们有利尿和利钠作用。当盐和细胞外液降低时,这会降低尿和钠的排泄。在某些情况下,甲状旁腺激素也会通过增加机体对钙的动员和磷的排水而造成渗透性利尿,从而增加排尿量。另外,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以及毒素均会引起家禽的病理性腹泻,增加粪便的含水量。

2 致病菌对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影响粪便含水量的致病因素主要有球虫病、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及病毒性感染(如呼肠孤病毒及其他肠道型病毒)。家禽感染球虫后会导致肠道损伤,继而导致蛋白质消化率、维生素及矿物质利用率降低,家禽对水盐的重吸收能力下降。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也会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扰乱肠道水盐平衡。研究表明,抗生素、酸化剂或丁酸钠等添加剂对预防肠炎有一定的作用。丁莹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中短链脂肪酸和丁酸钠,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可以显著降低幼龄阶段的垫料含水量(图1)。

3 营养对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水是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质对粪便含水量有直接影响,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当水的TDS超过0.15%时会导致家禽出现间断性的多尿症,即水便;超过0.3%会损害机体的渗透压调节功能,不仅会造成水便,还会导致生长速度的下降,死亡率提高。此外,水中的多种离子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家禽粪便的含水量,钠、镁和硫便是三种经常被关注的离子,其最高限量见表1。钠有利尿的作用,而镁和硫则有致泻作用。

谷物原料也是影响家禽粪便含水量的一个因素,主要是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NSP作为抗营养因子会降低养分消化率,导致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失调。致病菌的过度增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道消化功能受损。更多的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进入后肠会促进梭菌的增殖。梭菌分泌的毒素会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从而产生水便,并且可见粪便中有黏液。由此可见,饲料原料中的NSP与家禽梭菌性肠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油脂品质、来源及添加量会影响家禽粪便的含水量。饲料中油脂的含量过高或动物对脂肪消化能力较差会出现脂肪痢。油脂酸败和皂化易引起家禽肠炎和腹泻。油脂中的饱和游离脂肪酸易与钙、镁离子形成皂化物,这会降低脂肪的消化率,刺激后肠上皮,加快食糜通过速度,降低水分的吸收,引起水便。这一现象在饲料中钙水平超过1%时尤其明显。

钠、钾、氯和氢离子是4种非常重要的离子。钠离子主要在细胞液中,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氯离子是主要的1价阴离子,而氢离子是动物各项生理功能的关键离子。以上四种离子直接决定了肠道和肾脏的水平衡、电解质平衡和pH平衡。对于钠离子(或食盐用量),家禽在7日龄前应低于0.4%,7日龄以上最好低于0.3%,即饲料Na+水平在0.11%~0.17%之间。当配方中使用较高剂量的饼干渣或酱油渣等原料时,我们应重点检测原料的盐分含量。另外,Ca水平不能太高,否则会增加肾脏负担,损害肾功能。

霉菌毒素也是一个不容忽的因素。赭曲霉毒素A会导致家禽发生卡它性肠炎、吸收不良和腹泻,具有肾毒性。另外,影响粪便含水量的霉菌毒素还有桔霉素、卵孢霉素、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等。

4 總结

综上所述,家禽粪便的含水量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 控制配方中原料的品质,通过选择有效的酶制剂降低NSP的不利影响,提高淀粉及蛋白质的消化率。

(2) 肠道菌群平衡。特别是1周龄以内,控制致病性细菌。酸+肠道修复剂+抗生素(正确选择配伍)。

(3)霉菌毒素的控制。□□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家禽
冬季家禽常见疾病诊断与预防措施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家禽的防疫意识和管理措施
浅析家禽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家禽饮水投药应讲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