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良口镇5个猪场蚊媒介调查

2019-06-11 11:01李飞龙黄淑坚王洁希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4期
关键词:猪场种类密度

李飞龙 黄淑坚 王洁希

摘 要:为了解广州从化良口镇5个猪场蚊媒介种类的构成、密度分布等情况,为对生猪传染病的监测和有效防控蚊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紫外灯诱法、网捕法等方法分别捕获275只蚊虫。通过分类鉴定,它们隶属2亚科4属15种,分别为致倦库蚊(占19.6%)、二带喙库蚊(占14.39%)、三带喙库蚊(占5.04%)、薛氏库蚊(占5.40%)、褐尾库蚊(占13.31%)、小拟态库蚊(占0.72%)、拟态库蚊(占8.27%)、环带库蚊(占3.60%)、五指库蚊(占7.55%)、哈氏阿蚊(占5.40%)、骚扰阿蚊(占8.27%)、孟加拉按蚊(占4.32%)、迷走按蚊(占3.60%)、白蚊伊蚊(占0.72%)和刺管伊蚊(占0.36%),其中致倦库蚊为广州良口镇一带优势蚊虫。这一鉴定结果为防控蚊虫工作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猪场;蚊媒介;种类;密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人才、规划、治理、产业和幸福带到农村,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从化作为广州市后花园,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从化良口镇位于广州东北面,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有较为丰富的蚊虫种类。广州其他农村地区仍有大量的个体养殖户和农村散养户。传统的农村养殖普遍存在着动物疫情多、应对不及时、治理迟缓和治理效果不佳等情况,存在因虫媒传播寄生虫、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困扰等问题。为掌握良口镇及周边环境中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及季度消长等变化,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控制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为此笔者对广州良口镇及其周边环境的蚊虫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选择

采取抽样方法,选择广州良口镇一民间猪场、塘尾村猪场、赤树村猪场、高沙村猪场以及叶卫国猪场作为调查点(图1)。

1.2 采样设备

蚊虫利用光触媒灭蚊器(MT-3104、MT-3108)、捕虫网(末端钝圆的圆锥形网,用绢纱制成,口径250 mm,深600 mm采样(图2)。

1.3 调查方法

在调查前期,调查组的成员统一接受相关培训,设计好统计表格,在每个采样点记录各个地方蚊子的基本信息。从2018年1月10日—2018年11月9日,调查分为四个季度进行,并采用人工小时法。选择动物栏舍、栏舍周围植被、办公室、工人生活区域等四处蚊虫栖息场所,在各家养猪场于每晚20:00到次日6:00,共10 h,采用紫外灯诱法进行诱捕蚊虫(只/台·夜)。捕获的蚊虫用无水乙醇固定至死,随后送至实验室、计数。依据《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中国云南边境口岸常见蚊虫彩色鉴别图谱》等指导书,调查组成员用肉眼对捕获的蚊虫先作初步分类鉴定,随后用显微镜进行详细的分类鉴定。四季采样时采样气候情况见表1。

1.4 蚊虫密度监测

密度(只/灯)=捕获蚊虫总数/监测灯数;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 = 伊蚊属蚊虫总数/调查户数×100。

2 结果

2.1 蚊虫捕获数量

共捕获蚊虫275只,隶属于2亚科4属15个种,分别为致倦库蚊(占19.6%)、二带喙库蚊(占14.39%)、三带喙库蚊(占5.04%)、薛氏库蚊(占5.40%)、褐尾库蚊(占13.31%)、小拟态库蚊0.72%)、拟态库蚊(占8.27%)、环带库蚊(占3.60%)、五指库蚊(占7.55%)、哈氏阿蚊(占5.40%)、骚扰阿蚊(占8.27%)、孟加拉按蚊(占4.32%)、迷走按蚊(占3.60%)、白蚊伊蚊(占0.72%和刺管伊蚊(占0.36%),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表2和表3)。

2.2 各采样点捕获蚊种数量情况

从图3看出高沙猪场、赤树猪场、良口猪场和塘尾猪场在每个季度变化不是很大,差异不显著;叶卫国猪场相比较显著,5月份跟7月份蚊蟲总数量与另两季差异显著。5个猪场在良口镇一带为散养模式,叶卫国猪场规模比较大,收集种类较为丰富。

2.3 蚊类密度消长情况

2018年全年调查结果显示,春季捕获蚊类9种44只,夏季捕获蚊类9种112只,秋季捕获蚊类9种96只,冬季调查捕获蚊类7种26只。最高密度是5月份,密度为 2.24只/人·h-1;最低密度是11月份,密度为0.52只/人·h-1。按月份指数绘制消长曲线成双峰形,以5月为主峰的大高峰和以7月为主峰的小高峰(图4)。不同地区蚊虫密度有明显差异,1月份密度高低依次为良口、塘尾、叶卫国、赤树、高沙村,分别为1.4、1.2、0.7、0.7和0.4 ;5月份密度高低依次为叶卫国、塘尾、良口、赤树、高沙村,分别为4.3、2.1、2、1.8和1;7月份密度高低依次为叶卫国、高沙村、赤树、良口、塘尾,分别为7.1、0.8、0.6、0.6和0.5;11月份密度高低依次为良口、塘尾、赤树、叶卫国、高沙村,分别为1、0.7、0.6、0.2和0.1 (表4)。

捕获蚊类数量5月至7月较多,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蚊类在此期间活动频繁,而在1月和11月期间捕获数量较少。主要流行蚊虫在季节上差异也较明显,三带喙库蚊、拟态库蚊等不出现在秋季;薛氏库蚊、五指库蚊、哈氏库蚊都只出现在秋季。可能由捕抓成蚊不规范和蚊虫之间生活习性、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大差异导致。

3 讨论

3.1主要蚊虫种类

经初步调查,良口镇蚊虫种类主要隶属2亚科4属15种,其中致倦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薛氏库蚊、褐尾库蚊、拟态库蚊、五指库蚊、哈氏阿蚊、骚扰阿蚊为主要蚊类。在不同季节流行的蚊虫也不尽相同,第一季度,褐尾库蚊最为流行;第二季度,普遍蚊虫都出现高峰,薛氏库蚊、五指库蚊、哈氏阿蚊较少;第三季度,致倦库蚊、薛氏库蚊、五指库蚊、哈氏阿蚊出现高峰;第四季度,褐尾库蚊比其他蚊类多(图5)。这可能是因为各种蚊虫对气候炎热、潮湿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所致,光照等原因也会造成主要蚊虫的活动高峰趋向于不同季节且符合自身活动规律时间。

3.2 不同调查点蚊虫密度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叶卫国猪场采用紫外灯诱法以及部分拍捕的方式捕获蚊虫,其他调查点采集的蚊数量基本差不多但明显少于叶卫国猪场。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叶卫国猪场环境较差。其他地方的猪场比较临近市区,当地村委会对蚊虫防治较为重视,每隔两个月进行不同程度灭虫有关。

3.3 主要蚊虫及流行病学意义

致倦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薛氏库蚊、褐尾库蚊、拟态库蚊、五指库蚊、哈氏阿蚊、骚扰阿蚊占总数的86.69%,为良口镇主要蚊虫,致倦库蚊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或重要媒介[1]。近年来我国班氏丝虫病发病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广州地区虽未有该病暴发流行的相关报道,但广州为我国华南地区重要人口流动城市,班氏丝虫病易于通过致倦库蚊的感染传播流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也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2]。褐尾库蚊、拟态库蚊等蚊虫主要为登革热和疟疾等疾病媒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从化旅游,这可能会造成班氏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的传播流行,不利于从化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应给予重视。这对今后开展灭蚊、防蚊工作和在对有输入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寨卡病病人时做好治疗及疫点处理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3-6]。

近几十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呈急剧上升趋势[7],且登革热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感等特点。广州市在2014年暴发了较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报告病例累计超出了 30 000例[8]。在塘尾猪场检测出伊蚊属10只,对从化良口一带防登革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广州良口镇蚊虫种群构成和密度、季节变化等情况,为今后政府部门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有效保障良口居民健康,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建议当地在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时,优选除虫菊酯类化学药物[9-10],在夏秋两季尤其要重视灭蚊工作。□□

参考文献:(10篇,略)

猜你喜欢
猪场种类密度
南昌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督促865家规模猪场提升改造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中小型猪场建设与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用保鲜膜保护超声扫描仪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