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建筑景观材质的融合运用

2019-06-11 11:54郭卡娜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合运用乡村建设

郭卡娜

摘    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策的提出,全国各地都对乡村建设进行大力改造。但乡村营建中常常出现建筑景观形式的不和谐,其中材质的不合理运用是主要原因。要么运用传统材料以村落最古朴的形式去改造以保留乡村特色。要么完全推翻传统材料,全部运用现代材料进行乡村营建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功能。而既要留住乡村特色又要实现乡村的现代功能,需要融合新材质与传统材质,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景观环境,从而达到整体的和谐。

关键词:乡村建设;建筑景观材质;融合运用

1  引言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是依据农村的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自然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凝结在村落景观中的特色文化。在当前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乡土生态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文化景观正遭受毁灭性打击,呈现出边缘化、破碎化和孤岛化特征。对于农村文化景观的传承与保护应采用分层次的多级策略,实现乡村文化景观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2  乡村建筑景观材质的作用

2.1  结构上

耐用性和安全性对于居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耐用性上,材料应具备防水、保温、隔热等特性;安全性上,建筑结构要求材料能最大程度的承受各种设计的荷载,足够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保证基本的功能空间,也可以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2.2  装饰上

不同材料的质感、肌理与特性各有不同,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便能使同一建筑景观呈现不同的美感,表达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情感,使人们能充分的理解建筑景观设计之美。

2.3  空间上

实体元素是构筑空间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材质所拥有的真实体验感,让材质在塑造空间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建筑景观风格的多样性属性往往取决于建筑材质的运用体现,合理运用建筑景观材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不同的地域都拥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根基,而材质正是承载着这些不同地域与本土文化的情感交融。

3  乡村原有建筑材质

3.1  土

土在村落建筑中主要是以土砖建墙,墙体抹面的形式出现,土砖建墙:主要是以土为原材料加入稻草制成土块建墙,长度在200mm,宽度150mm,高度80mm,墙体抹面主要是在土砖外部进行墙体的加固和美观形式。土在村落建筑中是最长用的建筑材料,首先它具有安全性,新型的夯土建筑可以抵抗八级地震,土夯建筑是可拆除可再生的。

3.2  石

石材是村落建筑的主要材质经常以块状或片状的形式出现。块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地基、石階和砌墙部分,用于砌墙部分的石头最长长度大约在50cm,最宽宽度在20cm,高度有25cm。片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屋顶山墙处,最长长度在30cm,高度为7cm,宽度为20cm。石材还在村落中有石磨,石盘,石造的取水台,石碾,石槽的形式出现,部分的石材器具表面上雕刻条形纹理。石材的形状可变性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自身的纹理质感非常丰富,在色彩方面石材主要是深褐色,居民就地取材真实的表达了石材的特性,使村落建筑呈现错落有至的视觉效果。

3.3  砖

砖在村落建筑中多为红砖,主要用于建筑砌墙和装饰,建筑砌墙:因为它的承重能力是比较好的,而且性能稳定,所以在村落建筑中大量的用于墙体材料,村落建筑砌墙的红砖长度240mm,宽度115mm,高度90mm,装饰:在墙体屋檐有摆放不同的形状用来装饰建筑,平屋顶栏杆是用红砖摆放组成的。红砖的表面肌理粗糙,颜色是烧制的红色。

3.4  木

木材主要应用在建筑内部构架和木窗,编织农用器具,建筑内部构架:建筑屋顶主要是以硬山样式,内部的构架使用木材搭架,长度6m,直径50mm,木窗:窗的边缘和栏杆都是用木条制作,窗的高度1.4m,宽度1.1m,编织农用器具:主要是用当地的植物编织成晒谷物的框具。木材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可搭接性能,易于加工,抗拉抗压抗剪力,耐潮湿耐蚊虫的特点。

4  乡村建筑景观材质的融合运用

4.1  混凝土+木材+石材

混凝土是一个复杂复合材质,它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但是混凝土的缺点有裂缝,无法抗拉抗弯,混凝土的色彩是冷色调的,所以给人一种冰冷感,缺乏热情。在村落中大面积使用会显得不和谐。木材和石材本身具有真实感和天然气息,三者的搭配弥补了混凝土情感的不足。反差比较大的材料可以在搭配上互相取长补短,凸显出建筑的刚与柔。木材主要装饰建筑外表皮,以木条排列的方式用在了建筑外立面部分。建筑内庭院的平屋顶是用混凝土浇筑的。石头主要是堆砌建筑墙,石头和木条的组合方式在建筑外形上有一个镂空遮挡的效果。

在建筑的构造上,还是要保留原有的建筑构造并且对部分建筑院墙进行修复,对建筑庭院有部分改造,替换残缺砖块,加强原有石墙的安全性,增加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融入现代材质,使建筑与村落气息相关。

混凝土——建筑院落扩建,赋予建筑新的空间功能。

玻璃幕墙——增加室内光线,扩展视线范围。

木板墙——有机材质,融入村落氛围。

4.2  玻璃+木材+石材

玻璃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的特点耐低温和高温,抗腐蚀,美观,轻盈等,玻璃材质在不同的角度呈现不一样的色彩。人与环境互动时,玻璃使建筑表现更丰富。木材、玻璃与石材是三种不同质感的材料,而木材和石材本身就是天然材料所以有很好的纹理和色彩,三种之间材质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反,就是因为三者间差异大才凸显出了各自的特质。

在村落建筑景观中,经常见木质与石质的组合方式,加入玻璃材质来展示村落建筑景观具有现代感的一面。三者的结合在保留村落乡土元素的同时增强了现代感。在村落中,玻璃是采用透明的方式,用玻璃来做建筑外观,通过玻璃可以看见石墙的特色并保证了安全性,石头还是采用堆砌的方法在原建筑石墙基础上加固,并没有补充石墙残缺部分,是为了增强历史沉淀的效果。

为了保护村落的古建筑,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要准确把握场地的时间,空间,尺度,以及新材质的应用要遵循于当地的土、石、水和树,做到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

玻璃墙——重现建筑原貌轮廓,巩固建筑的安全性。

钢骨架的介入——不破坏原有的废墟面貌,恢复建筑原貌,可随时撤走更换。

符号化——当地特有的建筑符号的应用,延续传统村落文化。

4.3  砖石+木材+石材

砖石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主要是呈红褐色,表面粗糙的纹理具有淳朴的美感和地域特色。砖和木材在墙体结构,墙面装饰上的结合应用能很好地体现地域特征的优越性,应该被大力的推荐使用。砖和石可以在建筑砌筑的方式上和色彩的对比上表现出建筑虚实效果。砖和石两个材料以组合的方式砌筑建筑外墙,在横竖形状和体量大小的排列方式上建筑立面呈现不同的变化。木材主要应用在建筑的坡屋顶,木板排列成面。新概念的融入,原建筑的平屋顶启发灵感,对屋顶进行了改造,屋顶的设计是建筑与儿童的交流对话,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俯瞰美丽村落的地方,设计的初衷更多的是去激活这一区域,增加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

木材屋顶——生态环保,融入村落环境和乡村气息。

石砖墙——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建筑外立面。

5  结语

综上所述,材质的赋予营建了建筑的外在形式,也是给人们第一直观的感受,不同的材质在建筑景观中的空间形态和情感是不一样。本文主要介绍了乡村建筑景观材质的种类及融合应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龙睿.先秦建筑地面处理历史变迁浅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0.

[2] 高翔.浅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5.

猜你喜欢
融合运用乡村建设
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