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2019-06-11 11:54王丽娟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思考

王丽娟

摘    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日益加快。然而部分大中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破坏了自然水文特征,在城市焕然一新的同时,却难以抵抗雨季来临时的内涝,造成“城市看海”的现象频发。而“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改善城市水资源、预防洪涝灾害发生、兼顾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等问题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海绵建设之前需要对相关城市近年污染情况、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的调研考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明确的思考、总结,提出和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为今后城市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便通过对建设“海绵城市”的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研究,保证城市水资源、地表径流的恢复。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1  导言

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城市面临的一方面是城市环境的质量急剧下降,河道水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经常出现暴雨过后城市内涝的排水问题。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为建设海绵城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指导思想。从根部解决我国城市的现状,减少污染、灾害带来的问题,改善水资源,实现城市与环境相结合,使我们的城市健康地发展。

2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众多的益处:

(1)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因此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生态保护。1988年,有学者就提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达到生态城市的控制目标,必须用多个指标乃至分指标进行考量。海绵城市涉及到众多的生态城市控制指标。

(2)控制和治理径流污染,自然降雨在降落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可能造成径流污染,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手段,可以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污染治理手段。

(3)有利于防治内涝,近年来,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我国的一些城市频繁出现内涝,对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事实证明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最大限度的生态保护,延缓雨峰到来的时间,降低汇流,有效的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4)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要节约用水并寻找新的水资源替代。海绵城市可以实现“蓄”的目的,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其他用途,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

3  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海绵城市仅能消纳一定标准下的城市涝水

城市治涝自古便有,城市内涝是随着城市出现而伴生的问题,古今中外都是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疾。因此,海绵城市被寄予厚望,期待可以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在建设工程设施时具有相应标准,理论上在标准范围内可以确保有效。海绵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良性水循环恢复城市生态本底,但即使在原生态本底下,也会出现洪涝现象,因此并不能说发生了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从城市雨水排放组织来看,传统城市雨水径流组织主要侧重“快排”,即降雨一旦形成地面径流,立即组织汇入排水管网,达到排放标准后,启动泵站排入河道或者湖泊等受纳水体,或再进一步组织入海,这主要是基于城市高硬铺装率的特点而形成的排水模式。在海绵城市中的雨水排放组织,则侧重“缓释”,将雨水在源头端进行存蓄,通过渗、滞、蓄等方式延缓和减少其进入排水管网的流量,达到错峰减排的目的,使得城市排水曲线更加平滑,发挥城市排水体系的最大效能。从这一对比关系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实际上是在城市排水体系的源头将雨水的下排延缓和消减,并不能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

从顶层设计标准来看,“海绵体”对雨水渗透和滞、蓄所产生的“缓释”功能,在一定降雨标准内可以缓解城市内涝,但在超过标准降雨时作用有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是国家为建设海绵城市划定的一条标准线,建设效果在标准线以上说明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天津为例,结合自身本底条件和降雨特征,天津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定位为规划期末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75%,粗略可以换算为解决本地日均降雨量25mm的中雨水平,天津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建设的。因此,当日均降雨量超过标准或者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部超过标准时,就已超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阈值,需要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进行雨水的受控调度。

3.2  海绵城市应当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

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末提出的田园城市开始,历经紧凑城市、精明增长、低碳城市和绿色城市,直到今天提出海绵城市理念,都在寻找一种完美的城市生长模式。这些探索反映出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以人类为中心”主观改造自然的“强势”思维转变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性”思维。海绵城市虽然始于城市建设领域,却也是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应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笔者认为,“海绵城市建设”转变为“海绵城市发展”更为合理有效,而从城市发展理念的影响范围来看,必将涉及规划、建设、管理、司法、环保、产业和宣传等诸多领域。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将海绵城市从城市建设领域向外延推动,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例如,萍乡以煤立市,是一座资源枯竭性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为萍乡提供了一条科学的产业转型发展道路。萍乡制定出台了《海绵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等,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促使传统的陶瓷、商品混凝土和管道等建材企业成功转型,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渗排管等海绵材料远销省内外。目前,海绵产业产值已超过20亿元,为萍乡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布提供了一条科学的产业转型发展道路。海绵城市只有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进行贯彻和推动,才能激发更大的活力和能量,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

4  结束语

“海綿城市”的全面创新,对传统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转折,“海绵城市”的出现为我们改善了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减少了内涝灾害的发生,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互相结合。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生态环境将成为我们重要的保护对象,从基础的建设变成文明生态的建设,实现“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振,韩凌云,阮宏华.生态学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建设,2018(2):34~37.

[2] 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7(3):7~10.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思考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