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防治楼面裂缝的技术措施

2019-06-11 11:54戴俏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戴俏

摘    要:钢筋混凝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楼面裂缝的施工问题,这是当前建筑施工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住宅建筑楼板出现裂缝会引起住户的投诉和纠纷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建筑工程裂缝处理经验,来分析建筑工程裂缝技术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楼面裂缝;技术;措施

1  建筑设计阶段技术处理

从实践经验来看,住宅楼面最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是在房屋四周阳角处房间距离阳角一米左右处,这是因为混凝土受到温度和收缩性两种因素影响,而且越接近屋顶的楼面裂缝越大。从当前建筑设计工作情况看,大多设计侧重于建筑工程强度考虑,没有综合考虑温度和收缩性对混凝土的影响,导致配筋量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在剪力墙或楼面大梁的束缚下,混凝土变形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当混凝土温差或者收缩性变化时,楼面在配筋截码处出现裂缝。虽然这类裂缝不会危及大楼整体性结构安全,但是在长期水分湿润浸透下会出现明显的质量隐患,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裂缝。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建筑设计阶段要重视房屋四周阳角处楼面板配筋强化工作,负筋采用整体性布置,根据房间楼面长度匹配,并提高配筋密度,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房屋楼板裂缝出现。

对于在外墙转角处安装放射形钢筋来抑制楼面裂缝的办法效果十分有限。这是因为放射形钢筋长度通常在1.3m左右,如果阳角处的房间没有采用双层配筋而是沿用分离式结构负弯矩短筋时,斜向裂缝依然会从内部转移到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如果房屋采用了双层配筋强化后,一纵一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张力能够有效消化产生斜角裂缝的外力,而且放射形钢筋只在上层布置,一般布置在纵向钢筋网面上,这样就产生了鋼筋交叠,使得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不断下沉,大大压缩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必须高度,同时在后期砼浇筑时容易引起钢筋两端翘起,因此建议采用双层加密一纵一横钢筋网布置方案。

2  建筑商品混凝土性能改良

随着商品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厂家为了争抢客户不断降低砼价格,同时又不断掺杂煤灰等杂质到砼中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砼细度模数较低、含泥量偏高,会严重影响浇筑质量。因此,施工企业要做好砼采购管理,严格监测砼质量。

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比较常见的是阳角斗角裂缝,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裂缝比较常见:一种是浇筑层内部管道交叉重叠处;另一种是临时堆放施工物料和大型设备停放和施工区域。从当前施工条件来看,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加以应对。

3.1  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保护

混凝土中的钢筋承受了巨大的抗拉力,能够有效应对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应力,而要发挥钢筋对提升面板的强度作用,必须要保证钢筋网的正常布置。现实施工活动中,楼层面板中的钢筋网在凝固的混凝土和模板的保护下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当跨梁间距超过2m,钢筋网的保护功能将会被严重削弱,因此必须保证跨梁间距不得超过1.5m。

与之相反,如何提高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强度是一直困扰技术人员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楼板上层钢筋直径较小、承受外力负荷较小,容易受到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踩踏发生变形;钢筋如果距离模板较大,模板对其的保护作用就会削弱;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较多,过往频繁,很容易对钢筋网踩踏导致其发生严重变形;上层钢筋网钢筋之间的间距过大会明显削弱钢筋网的张力和负荷能力。从施工经验来看,楼层如果采用双层钢筋网配置,需要在两层钢筋网之间增加小马撑来提高其稳定性,同时纵横向间隔不得超过800mm,尤其是采用小直径钢筋要尽可能减少间距;小马撑的间距要保证每平方米不少于三个,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钢筋网的塑形和稳定性。此外,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控制工作:

首先,要统筹规划不同的施工工种作业时间,避免同一时间密集施工,面板钢筋捆绑结束后,要尽快组织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施工,以减少板面钢筋捆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人员踩踏对板面钢筋网的变形影响。

其次,在一些施工通道或者人员经过频繁区域,要尽量搭建临时走廊通道,保证通行人员不踩踏到钢筋网。

再次,要对施工人员做好生产安全和质量教育工作,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不断提高板面钢筋网强度,在作业过程中尽量不对钢筋网踩踏。

最后,在砼浇筑之前要组织人员对钢筋网进行整固和修正,特别是对支座端部等受力负荷较大位置要进行重点排查,以提高这些部位抗裂缝能力。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交叉聚集处是混凝土强度较弱的部位,要进行特别加固处理,负责极容易出现各种裂缝。如果预理线管管径较小,而且房屋面板面积不大,面板内部线管走向方向各不相同时,楼面裂缝产生的概率相对较小。而如果预埋线管管径较大、面板面积相对较大,且线管走向方向高度趋同时,楼面裂缝出现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因此,对于铺设多根大管径线管且线管密集交叉区域,则要在附近区域增加小钢筋网加固处理。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可以考虑采用3-5号钢筋、间距不超过150mm布置小钢筋网进行加固处理。

在铺设线管时要尽量避免交叉穿过,必须交叉处可以采用接线盒处理,而且对于多个线管交叉处建议使用放射形分布,管线之间间距要尽量扩大,以提高混凝土凝结密实度。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当前,在大楼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期进度与工程质量取舍的矛盾。通常来说,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是每层五至七天,最快不得超过五天。因此,如果混凝土浇筑结束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要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搬运,会给面板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必须要防止这类裂缝产生,可以考虑以下预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控制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要预留充足的养护时间。主体结构施工进度一般控制在每层一周时间最佳。

其次,要合理安排楼层施工进度,在完成砼浇筑之前开展测量、定位、弹线工作,要避免大型吊装作业产生过大冲击力。混凝土浇筑结束一天后可以对剪力墙进行小规模钢筋绑扎,三天后可以进行大负荷吊装作业。

再次,在安装模板过程中,要分散对方安装材料,避免集中堆放对楼面产生过大负荷和振动力。

最后,如果要在开间较大的区域堆放物料,在搭建模板支撑架之前,要采用立杆和格栅增强模板的支撑力度,降低面板的变形幅度。此外,还要在刚浇筑成型的混凝土面上铺设木板来增强面板表面的张力,最大程度避免裂缝产生。

3.4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期的保湿养护工作质量对其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早期养护工作可以保证混凝土水分充足防止混凝土伸缩造成裂缝。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浇水,楼面混凝土浇筑后期的养护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混凝土凝结质量。对此,可以使用湿麻袋或者草席进行覆盖,大约一周时间后再采用喷水养护,以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5  结束语

影响楼面裂缝的因素十分多样,在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下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升楼面施工质量起有效作用,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相关研究中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建筑工程楼面裂缝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JTGB 05—2007.建筑工程技术标准[S].

[2] 段延吉.熊文睿.建筑工程楼面裂缝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2007(8).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