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籍学子重点大学录取率为何逐渐降低

2019-06-11 18:24崔维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崔维豪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运用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方便,也使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近些年我国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小。近30年中,我国农村籍的大学生在总的大学生人数的比例中下降了一半以上。尤其是重点大学中的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更明显。为此,本文主要阐述造成农村籍学子重点大学录取率下降的原因,使教育部门和社会重视这一问题,更平稳和谐的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农村籍学子;重点大学录取率;降低原因

一、重点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

(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越来越大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育事业中,师资团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农村的教师资源与大城市的教师资源也存在不同,很多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因生活的原因去更好的城市发展,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在农村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中一部分教学水平没有大城市的教学水平高,造成农村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农村的教学设施与城市的教学设施也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在学校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少了继续进步的机会。

另外,教育改革的实施也一般由城市向农村开始发展,那么一些好的改革措施在城市已经普及开来,农村的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始实施,使得农村的教育理念落后,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造成农村教育方式的滞后性。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中,人文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利用都相对完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自然会受到不同环境文化的熏陶,相对来说,城市的孩子眼界更开阔,进步的机会也越多。尤其大城市是人才与经济汇聚的地方,获取信息的机会更多,很多知识都是超脱于课堂来获取,因此他们受到的教育会更加全面。重点大学所录取的,一定是那些知识广博、全面,眼界开阔的学生。而农村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信息相对闭塞,获取新信息的机会很少并且发展的机会也少,即便很多农村的学生具备很好的天份或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因为缺少机会而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最后使这些找不到发展机会的学生被埋没。

(二)重点大学的招生制度不利于农村籍学生录取

重点大学的招生制度是降低农村学生录取率的重要原因。重点大学大都设立在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大城市,尤其北京市是重点大学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很多外地的学生要想考上北京市的重点大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持有北京市户口的学生相对来说考入这些大学就会容易一些。北京市的重点大学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当地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名额留给其他城市的学生,那么其他外省的学生想要考入北京的大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主要针对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这些高中的生源仍以城市为主体,这种招生制度无形中会导致重点高校农村生源少,加剧了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重下降的现象。其次,我国很多重点高校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此上大学的成本远远高于在中小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考生进入重点高校产生阻力作用。

(三)农村家庭平均收入低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只有城市家庭人均收入的1/3左右,且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农村家庭学生更加关注上大学的成本问题,一般会选择学费低廉的师范农林院校。那些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家庭或者愿意将孩子的學业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愿意很早就让学生去大城市学习,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选择这种方式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都是普通人。因此,很多农村学子只能在离自己不远的城市和消费水平低的城市进行自己的学业,从而导致重点大学的农村籍生源降低。再者,农村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能力不如城市学生,最新信息来源途径窄,难以获取详细的招生考试相关信息。这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表现最为明显,农村学生填报志愿时一般不会去认真关注所报学校的具体情况,只能根据他人给予的经验,参考往年的基本录取情况填报志愿。然而,城市学生在这方面明显有很大优势,他们往往会通过多种方式仔细理解填报院校的具体信息甚至能亲自去参观。

(四)农村家庭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业培养

自古有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这句话说得很不科学,但是很多农村家庭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业培养。他们很多家长对学习的认识带有偏见,认为学习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将上大学看做一件很功利的事情。若不能够因上大学而获取更多经济收入就会认为上大学没有用。很多家长并不给自己的孩子继续发展的机会,很早的就辍学回家务工。这也造成年级越高,班级中的人数就越少。

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给予自己孩子学业上的帮助就很少,农村家庭的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的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相同的回报,那么很多学生在这条艰难的路上需要更坚韧的耐心,而有些学生忍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最后与那些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重点大学农村籍学生比例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现在的结果。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学校等共同的努力。只有平衡农村与城市学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才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上述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策略,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王正惠,蒋平.高考“弃考”之剖析:教育公平的现实困境与价值诉求[J].教育学术月刊,2009(9):45-48.

[2]吴克明,卢同庆.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3(1):22.

[3]吴克明,卢同庆.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3(01):27-32+117.

[4]王德彬.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重下降的原因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2):20-21.

[5]任雪丽.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看教育资源失衡及后果[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