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9-06-11 11:53葛佳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导向应用型校园文化

葛佳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学习与工作需求对接的必然路径,是现代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然而,从现有的研究现状以及教育体系构建上不难发现应用型人才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尚未形成规范。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现阶段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负面效应;其次,分析此种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从社会导向、教学导向以及学生选择等三个方面解释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最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需求,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升级三个方面探究其建设的基本路径。

在高等教育领域关于人才培养阶段的争论一直存在。部分学者认为高校的培养目标应该以高端人才或者科研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同时也存在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依旧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此种争论涉及到教育制度的基本方向以及社会人才的需求导向。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二者并不是矛盾的存在,而是可以在统一的教育体系下达到有效共存的。如现阶段我国本科生教育更倾向于科研基础以及应用型技能;而即使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也分为了传统研究生教育(科研型)与专业硕士教育(应用型)。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是秉承着本科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向应用型发展,部分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向研究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建立更为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与体系十分必要。而现有的研究更多的从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學制度、师资力量等角度来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忽视。基于此,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探究在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影响、问题及相关建设措施,希望为后续的相关文化建设提供必要指导。

1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份。

从现阶段的校园文化构建来看,其主要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一是校园文化缺乏有效的范围支撑。目前的校园文化主要是在学生层面上进行自发的产生,在校方参与层面上尚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撑。甚至更多的情况下仅有学生会的指导教师或者部分的辅导员能够有限度的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缺乏目的性导向。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其重要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也缺乏有效的导向。进而导致了现阶段校园中存在一定的不良文化影响,如盲目的学历追求或者物质条件追求等。这些商业元素虽然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更多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有效的贡献;三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来进行。学校的培养方向宣传往往呈现出“大、空”的情况,如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此种目标不具备具体的实现路径,也较为模糊,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以及具体到所形成的指引作用较为薄弱,故而只能够形成一种口号而无法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过程中去;四是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在部分高校中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要性存在一定的重视,也认为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建设方法与经验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没有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撑,导致文化建设依旧薄弱,甚至是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上述四个方面是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本文需要予以规避及克服的。只有在解决了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并明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才能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2 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问题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因素是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与对重要性的理解。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 社会导向对于文化体系建设较为忽视

不可否认,现阶段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认可度还相对较低。更多的社会导向“倒逼”学生成为研究型人才。即使是在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学术型人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轻视”。这一方面现象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广泛的存在于各个领域与体系内。如家长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进行学历教育,而对于学历教育的意义并不清晰,此种唯学位论的基本思想便是源于对应用型人才的不理解;又如硕士研究生群体中的学术型研究生往往相对轻视专业硕士,认为其含金量相对较低,也存在认为其属于“混”学位现象;除此之外,部分专业中也存在此种现象,如生物科学专业的招生竞争要远高于生物工程专业,这也是对相较于应用型专业社会对于研究型专业更为青睐。

2.2 教学导向的中心缺乏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征与战略进行具体的教学导向引导。而此种引导距离形成稳定的校园文化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导向的范围与重心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不相符。在学校的教学导向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对教师以及教学结构的宣传与升级改造,很少会涉及到学生层面。此种现象决定了教学引导更多的在教学单元与教职工范围内开展,而高校中的该类人群并不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力量,进而教学引导无法传到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层单元结构。

第二,教学引导更多的强调知识型内容,而对于目标型内容以及方法型内容则关注不足。此种现象导致了学生即使是能够接受到教学引导,也无法获取相关的方法。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方向为应用型人才,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那些能力等关键要素并不清晰。这也直接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导论。

2.3 学生自主选择对于校园文化具有负面影响

需要意识到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是一种社会型选择行为,而此种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个体更具有停留在思想“舒适区”。即对于较为复杂,没有明确反馈的问题与事项的主观能动性显著不足。这一现象也就决定了依靠学生的自主选择所構建的校园文化必然是一种轻松的、松散的、倾向娱乐的校园文化。此种校园文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或者说是对认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贡献均存在明显的不足。该因素是形成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未来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形成对学生选择方向的有效引导,在校园文化形成之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维持路径,从而保障校园文化的有效性与可发展性。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校园文化的建设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问题所产生的根本原因也相对复杂,即包括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也包括了传统社会评价体系所产生的人才“偏见”,同时也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方法缺乏。而在后续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联合,病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升级等三个方面形成有效的贡献。

3.1 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首先,需要确定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这就需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在笔者看来教学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校园文化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

其次,需要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法进行明确。一是要通过宣传确定应用型人才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中的地位;二是需要确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价值;三是需要提供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路径与方法;四是要为相关的人才成长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保障。

最后,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能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对于学生行为、学生价值观、学生教学导向等多个指标的观察来评价校园建设的现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的优化中达到逐步完善的效果。

3.2 校园文化培育策略

在校园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必要的宣传是一种必要路径。而宣传的方式则多种多样,要在宣传体系建设过程中寻找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事宜的方式来进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辩论赛、讲演赛、各种征文比赛等。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四是社团活动。五是社区文化活动,即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宿舍文化活动等。通过各类活动使得应用型人才的价值能够深入人心,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产生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应用的效能。

3.3 校园文化升级策略

要明确校园文化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体系的升级与校园文化的生效而产生不断的变化。试想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存在人才就业或毕业动向并不理想等问题则很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疑问,从而应用了校园文化的后续影响。而由综合性或者研究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升级过程。

针对这一观点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对于其作用的宣传,从而使得校园文化能够长久的处于良性升级的基本态势之中。在具体的建设中一是要注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性进行宣传;二是要注意对应用型人才成功案例与榜样进行有效的树立;三是需要明确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四是需要通过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动来不断的对校园文化进行“激活”。

4 总结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的必要需求,是学校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本文的研究框架下,首先分析现阶段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负面效应;其次,分析此种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从社会导向、教学导向以及学生选择等三个方面解释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最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需求,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升级等三个方面为后续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建设提供必要指导。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GL16200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导向应用型校园文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犬只导向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