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汕尾市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工程

2019-06-11 08:54陈明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生态环境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海岸带的建设开发强度与力度空前,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引发诸如生态环境退化、富营养化、赤潮等问题。基于此,国家层面大力关注海湾的整治修复,倡导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手段,保护美丽海湾。作为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品清湖面临的生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现有工程技术手段,达到尽快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环境  整治修复  工程技术

1  前言

品清湖位于汕尾市区东部,海域面积约23km2,海岸线长约40km,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汕尾的“母亲湖”。近年来,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整治品清湖的环境,如清理非法养殖场、取缔非法捕捞等,取得的成效甚微,由于整治较为分散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生态整治修复,目前品清湖环境仍在受损。

2  项目背景调查及分析

汕尾市品清湖岸线的无序开发,不仅陆源排污量大、生态环境質量差、生态功能丧失,而且防洪防潮能力严重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

通过对汕尾市品清湖海岸带现场勘察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1)部分海岸带水体污染严重,水发黑发臭,水质浑浊,臭味明显,水中富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尤其退潮事底泥上翻不断释放污染物,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品清湖口岸有多处排污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工业废料等倾泻湖中。

(3)海岸堤坝部分段损毁较为严重,缺乏防灾减灾措施。

(4)滨海带植物不仅数量稀少,且存在生长不良等现象。

(5)水生动物繁衍和生长环境破坏严重,海湾岸线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覆盖,水质恶化,加之过度捕捞,整个品清湖内的水生动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知,品清湖整体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单独通过湖体自身的自然生态净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污染状况,必须通过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解决。

3  研究对策

汕尾市作为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8个城市之一,作为首批的海洋环境整治工程,如何提升汕尾市品清湖生态环境质量,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探讨,综合其他各类手段同时深入进行,并且如何尽快恢复品清湖自身生态平衡成为终极目标。

为此,本工程实施方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3.1  解决海水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对于品清湖水体的污染问题,为解决其现状,使其海水水质提升至三类标准的目标,首先对影响汕尾市品清湖水质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外源和内源污染严重、水体自净作用减弱、流动性差以及高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技术措施,提出可行的方案。

3.2  防灾减灾

海岸城市,面临严峻的气候环境影响,如何稳固岸滩、防灾减灾等都有益于改善整个品清湖生态环境质量。

3.3  沙滩保洁

清理沙滩滩面垃圾和恢复沙滩坏境清洁,清理垃圾对象主要有泡沫、废弃塑料、纸屑、树枝等。

3.4  修复滨海海岸带生态系统

汕尾市品清湖海岸带的水生植物及动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通过构建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通过红树林海滩湿地建设,逐渐改良周边的生态环境,改良周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针对现场的调研及分析,提出通过人工干预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措施方法,尽快恢复品清湖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也为其他海湾环境修复提供更多借鉴。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疏浚工程,针对品清湖内水体流动不畅,淤泥堆积发臭的特点,进行工程疏浚清淤的措施手段,尽快回复水体的自净能力。(2)红树林改造及修复,通过构筑围堰,吹填土体,种植各类红树林苗木,达到岸线生态环境的修复。(3)防风林建设,补植补种木马黄、相思等乡土防风树种,提高海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4)岸线整治,通过岸堤修复、沙滩修复、滨海栈道建设等,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满足城市居民休闲生活需要,美化环境。

总之,通过对海湾的综合人工干预整治达到修复海岸,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的作用,从而完善整体品清湖的生态环境质量。汕尾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海域海岸带景观,形成集成休闲、亲水、休憩、浴场等多种功能的美丽海岸。能够提升和优化投资环境,带动环保、旅游、城镇化建设等行业的就业,提升汕尾的滨海城市形象,增强公众保护沙滩、保护海洋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关注海滩、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海亚.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武汉:武汉大学,2004.

[2] 何长高.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3).

[3] 常会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

作者简介:

陈明(1988—),男,江西临川,硕士,工程师,设计院职工主要从事设计施工工作。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生态环境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技术人性化视角的工程技术教育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教学过程不确定性的应对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