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检察官”

2019-06-11 07:07曾珠
公民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黔江区检察室背篓

曾珠

背篓下乡的一次次走访,改变的不仅仅是潘珂,还有检察室的同事们。穿着一身庄严的制服,背着一个竹编背篓,拎着一个铜制检徽,这身“土洋结合”的打扮陪着潘珂和检察室的同事们走过了黔江区219个村社。

2018年11月27日下午,两个穿着制服的年轻人从身旁的背篓里拿出无人机,伴随着螺旋桨“嗡嗡”的声音,无人机“嗖”的一下飞了出去,盘旋在一个池塘上面。

这天,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潘珂,正和助手一起对这个池塘水质污染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取证。

宣讲出来的公益诉讼

2018年9月,天气正值炎热,潘珂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左手拎一块偌大的铜制检徽,和助手杨森一起到黔江区各街道、镇乡宣传公益诉讼,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一会儿擦不及就流进了眼睛里。

一到院坝,放下背篓,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相机……潘珂不断从背篓里拿出办公用品。神奇的背篓不知道装了多少“宝贝”。

摆好了场子,潘珂开始进行现场宣讲:“你们知道什么是公益诉讼吗?大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公益诉讼举报?接下来我们会给大家一一讲解。”通过视频播放、现场讲解等形式,检察官们希望让乡亲们对公益诉讼有更全面的理解。

宣讲结束后,潘珂和助手又把“宝贝”陆陆续续装进背篓里。

“潘检察官,我想向你反映一个问题。”一位村民主动上前找到潘珂搭话。潘珂没想到这一次看似平常的公益诉讼宣传活动,却有不一般的收获。

“我们居委会旁边的一个池塘非常臭,现在天气热得很,味道臭气熏天,水里还漂着死鱼。”这位村民进一步向潘珂一行说明了问题。

“在哪儿?你立即带我们去看看。”停下手上的活儿,潘珂立马和村民到池塘查看情况。

看着池塘水体明显变色发黑,味道发臭刺鼻,水面上还漂着多条死鱼,潘珂意识到池塘水体遭到了严重破坏,立即仔细查看,发现附近居住有100余户居民,居民点没有市政污水管网设施。从2010年以来,居民就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再加上无人治理,导致池塘水体黑臭,周围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烈日下,潘珂和助手不停地在池塘周围来回查看,尽管汗水早已打湿衣服,但收获累累。

拿着收集到的资料和照片,一回到检察院,潘珂就将该情况向院里做了汇报,检察院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了公益诉讼诉检察建议书,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两个月的整改期结束了,11月27日收到整改回复。当日下午,潘珂和助手就背上背篓到该池塘进行回访,看到池塘水质清澈,环境良好。

闭门羹后的“神奇”背篓

潘珂是2006年才到黔江区人民检察院的吉林小伙儿,一个在东北土生土长的80后,但为何会背上土家族传统背篓?这其中有什么渊源?

2006年,大学毕业后潘珂考到黔江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在公诉科、研究室、案件管理中心、职务犯罪预防科工作,度过了他人生中宝贵的十年。2015年底,院检察室需要一个新的检察官接替工作,“谁愿意下基层、下农村?”

“我愿意去!”潘珂一听到消息,立马向上级进行了反映。就这样,他接下了这个别人眼里的“苦”活。

2016年1月,濯水检察室来了一个老大爷:“检察官,有人诬告我!”但没待潘珂进一步询问情况,这位老大爷就拿着烟管匆匆离开了检察室。

没弄明白事情的始末,怎么办?幸好,检察室登记了老大爷的地址,潘珂和同事提着公文包一起来到了老大爷李国良家,想进一步问清情况。

“老乡,我们打听个事。”在李国良门口,潘珂操着普通话想和他攀谈。

“不知道。”79岁的李国良搓着玉米,瞄了一眼潘珂的打扮,便用短短三个字拒绝了他们。

带着沮丧和委屈的心情,潘珂和助手回到检察室,找到老干警徐维新,想让他帮帮忙。

第二天一早,徐维新背着背篓叫上潘珂一行就出门了。

“老乡,吃饭了没有?我们来问点事情,方便不方便啊?”徐维新一到李国良家门口就用方言拉着家常,不一会儿就把事情给问清楚并解决了。

“看着李国良前后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心里真的不好受,没想到老干警轻轻松松就解决的事情,到了我们手上却吃了闭门羹。”潘珂说,自己回去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原因。

老干警徐维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黔江土家族人,只要下乡,走哪儿都要背上土家族人背东西、背小孩用的背篓,说着方言。这在徐维新眼里是平常小事,但却成了潘珂同老百姓打交道的灵感来源。

“首先语言上是个很大的障碍,我说普通话老百姓只会感觉很生疏;再者夹着一个公文包,也让老百姓觉得咱们有那么一股子‘官僚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潘珂放下了公文包,背上竹编背篓,尝试着用方言同百姓打交道。

“老辈子,吃午饭了吗?吃的么子(什么)啊?”从此之后,时常能看到潘珂背着背篓,拎着铜制检徽,在乡间的田坎上和老乡拉家常。

送法成“为民服务大事业”

一日,潘珂和同事背着背篓,拎着检徽,在村里估摸着方向走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村民李福生家。

“检察官,你们没走绕路吧?早知道你们要来,我就该在马路边去接。”65岁的李福生一脸朴实,招呼着潘珂一行。

“老辈子,外面冷,你就不要出来了,我们找得着你家。”

“莫得事,潘检察官,要不是你们,我那40万肯定打水漂了。”

潘珂和李福生的谈话,像认识了多年的朋友般熟悉。原来这并不是潘珂第一次来李福生家。

几年前,李福生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借给朋友陈某做生意,没想到,陈某拿了钱就不见踪影,这可把李福生急坏了,自己没文化,法律意识又淡薄,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件借款纠纷案迟迟没有解决,正好赶上潘珂和同事们背篓下乡,李福生便向他们寻求帮助。

“我让李福生把借条给我看,结果发现借条上面根本没写还款日期,陈某也没落真实姓名,李福生吃了不识字的哑巴亏,向法院起诉明显证据不够。”潘珂了解到情况后,和检察室的同事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走访,确认了陈某的身份,随即帮李福生写好起诉书,提供了法律服务。

当日,潘珂和同事到李福生家就是为了这个事情。

“老辈子,你先坐,给我们说说你那个案子的还款情况。”潘珂从随身的背篓里拿出笔记本开始进行案件回访。一个小木桌旁边放着一枚大大的检徽和写有“流动检察室”的大字标牌,老旧的平房瞬间就变成了临时的“法治驿站”,给房间增添了几分庄严。

“潘检察官,真的谢谢你,现在我已经收到一半的钱了,年底将收到剩下的钱。”李福生笑了。

背篓下鄉,为村民们提供法律服务,成为村民们扭转局面的大事,但在潘珂看来却是分内小事。就是这样的件件小事,成为了潘珂和检察室同事们口中的“为民服务大事业”。

“背篓人生”中的热情和责任

背着背篓、拎着检徽下乡,成为了潘珂和检察室同事们的日常工作。在背篓下乡的这三年里,潘珂和同事们经历和解决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一个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触目惊心的。

2017年9月的一天,潘珂和助手如往常一样下乡走访,该地有一个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于是他们决定去看一看。当天,尽管已是下午4点,但走在路上依然感觉炙热,潘珂和助手下了车,背着背篓沿水源标志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偶有一阵凉风吹过,好不安逸。

看到饮用水水源周围散养了好几头牛,牛粪遍地,潘珂紧皱眉头。又往高处走了一段路,发现水源上方依然有大面积的牛粪,一旦下雨,水流必然会把牛粪冲入取水口。

“看到饮用水水源周围的环境如此恶劣,我不由得深深担心大家饮用水水质问题。”潘珂放下背上沉重的背篓,又和助手沿着水源地周围大概走了两个小时,想进一步确认情况。“我们发现主要还是农户把牛放养在了水源地附近,牛粪日积月累,没有人打扫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水源保护区生态被破坏了,居民的饮用水水质必定会受到危害。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潘珂回到院里申请立案,不久发出了检察建议书,督促整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两个月后,潘珂回访发现水源地围上了栅栏,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确认了在水源地周围没有农户放养牲畜的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脚踏着泥土,耳听着鸟鸣,怀揣着热情,肩负着责任,他们还将走过生命中无数个春夏秋冬。

猜你喜欢
黔江区检察室背篓
黄牛背篓
白嘴角马的背篓
江苏阜宁:连续四届蝉联“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
宝山:派驻大场检察室揭牌仪式
论述黔江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选择
重庆市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探索创新
依托派驻检察室 筑牢农村女童性保护围墙
塘下检察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