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2019-06-11 11:17郝爽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议

郝爽

摘 要: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信息不全面、缺乏沟通、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等因素,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缺乏控制措施、操作不规范、风险来源广泛。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采购活动、加强监督考评机制的建立健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等,虽然不全面,但是希望能对政府内部采购控制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议

一、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政府采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通俗来说就是,政府为了控制采购预算或者保证采购合理性,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法规、执行要求等并且结合政府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求对采购活动进行调控。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对于控制政府支出和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自身首先要做到节约支出,自我约束,才能起示范作用。

二、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很多政府部门都采用了内部控制的手段来管理财政性资金支出,但是尚未成熟,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预算、采购控制措施、操作及风险预估不合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1.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以财政支出、分配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对政府支出合理控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控制预算,只有预算控制好了,才有可能控制好采购计划。但是在现阶段的政府支出中,很多部门预算控制都缺乏科学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预算控制缺乏制度性,没有制定明确的预算计算体系,提前收集的信息不完善、不全面导致预算设置缺乏数据,采用的预算计算方法不科学或者比较落后以及责任划分不清,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即使有了合理的预算,在执行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执行过程中存在缺乏管理、控制或者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不能完全做到专款专办,资金存在混用情况,还有就是缺乏监管,不能对预算的执行能力做到有力监督,导致预算考核也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2.采购操作不规范

现阶段,很多单位采购部门都缺少工作人员,这就导致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分身乏术,忙不过来,做起事情来就难免发生纰漏。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流程来、操作不规范,资金可能出现混用、乱用,会计审核不严格,人员花费不明确等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在验收环节中,需要采购方、代理方、供货方,还可能需要相关专家到场,就可能存在现场检验人员不到位,产品检验不全面,草率验收了事,这样会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货不对版等情况,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3.采購控制风险来源广泛

政府采购控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前文明确提到的其中两个,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政府采购也不仅仅是指采购货物,工程等具体的采购流程,还应该包括采购政策、程序以及采购监管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涉及多方利益的整体的流程,各个方面都有可能造成风险和问题,所以采购控制的风险来源也自然是广泛的。从政府内部政策、招标、资产审核、会计审核、监督部门监督考评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风险问题,采购单位、供应商、代理机构等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三、政府采购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首先要反思的就是系统内部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内控制度建设的是否完善。很多政府部门并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控制机制和内控的流程设计。其次是文化建设落后,行政人员并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意识,所以更加做不到遵守。第三就是人力资源设置不合理,很多部门缺少工作人员,导致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但是也有很多部门存在“闲人”居多、安享天年的情况,忙与不忙都拿着相同的工资,因此工作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

2.缺乏风险意识

政府采购属于政府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势必存在风险,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无风险意识,使其在采购活动中草率做事,不对供应商资质进行核查、报价进行合理估算,合同条款考虑不周全、售后协议补充不全面,验收环节把关不严,这些都增加了风险。

3.信息不全面、缺乏沟通

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不仔细,对供应商缺乏全面的了解就匆匆决定,之前信息收集不全面,到具体评估的时候也很难做出决策。这样,之前的审核工作就变成了无用功,没有意义。而且采购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或者某些领导的原因,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很多信息和资源得不到共享也会加大风险。

4.缺乏监督考评机制

保证制度能够合理运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包括上级监督、内部监督以及平级部门之间的监督,但是很多情况下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会导致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监管空档,产生以权谋私等各种问题。考评机制在政府采购流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忽视了最后环节的考评,会使政府采购脱离监控,甚至失控,导致采购制度流于形式。

四、政府采购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政府采购是财政性资金的主要支出方式,有采购范围广、支出金额大、影响深远等特点。在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败,损害人民利益,造成恶劣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管理服务机关,应该自律、自检,起好带头作用,自觉做到反腐倡廉,这些都要从内部抓起,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加强采购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其组织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办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针对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基于工作经验提以下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想要控制采购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预算工作,有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就相当于有了宏观调控,能够对整个采购工作做到宏观上的指导。需要设立的有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明确各环节审批制度以及合理设置岗位。另外,就是要梳理采購的各个流程,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和资金支付的方法等,制定工作细则。还应建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和回避制度,保证采购的公平公正。例如,供货商资料的搜集人员和合同的订立人员相分离;验收人员和监督考评人员相分离;采购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参与本单位的评标工作等。

2.采购活动严格控制

采购活动包括前期的制定计划、招标、选择供应商、讨论价格、确定供应商等多个步骤组成,为了避免出现问题,要做的就是要对每个步骤刚性控制,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和不负责任。还有就是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模式、选择科学的采购方式并且要严格监控采购验收过程。

3.加强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健全

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有监督部门的监管,采购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要想采购工作更好地进行还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一开始的准备环节到最后的验收环节都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避免徇私枉法、中饱私囊等违法乱纪行为,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事中有监督,过程有监控,事后有考核和评价,可以把最后的考核评价,制作成书面文件,让相关工作人员学习,采购过程有无偏差,对发现的错误及时更正的方法,并从中积累经验,提出建议,为健全制度做好储备工作。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管理服务机关,应该自律、自检,起好带头作用,从内部抓起,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加强采购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其组织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办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我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实行很有必要,但是实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采购操作不规范、采购控制风险来源广泛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也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从业者的理解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对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实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路丽华.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6(07).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13(01).

3.王戊.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发展的六大趋势.中国内部审计,2007(06).

4.周卫华.关于构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7).

5.刘力云.如何发展和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上海国资,2008(06).

猜你喜欢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政府采购商业保险服务刍议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计量器具政府采购漫谈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