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浅析

2019-06-11 11:17章丽萍王娅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农民工差异

章丽萍 王娅莉

摘 要:大学生本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农民工”这个新兴群体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合肥市大学生“农民工”的现象、原因及对策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对策

一、 大学生“农民工”的概念及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大学生“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出身农村,通过自身的努力,借助高考的机会,得以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随着毕业季的来临,不少毕业生选择留在城市,但是由于户籍等一系列的原因,即使他们生活在城市,也难以摆脱“城市农民工”这个标签。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中占到很大比例。他们入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普遍在18―20岁之间。毕业年龄大约在21―23岁之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农民工”的年龄基本处于22―26岁之间,甚至更大的年龄。尽管在城市扎根多年,却从未真正做到在城市安家落户。孩子的教育学籍问题、城市生活的保障问题等等都是他们在城市安家的强大阻力。

1.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而言,合肥市的劳动市场的现状基本表现为:劳动力的供应与市场需求矛盾严重突出。一方面,从劳动力的供应总量来说。我国近几年是我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上升,2014年高效毕业人数达到727万人,2015年高效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2016年高效毕业人数达到769万人,2017年高效毕业人数达到795万人,2018年高效毕业人数达到804万人。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成批涌入劳动市场,一度形成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就业问题尤为尖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经济正处于改革期,正从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到第三产业。当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高校毕业生大都属于理论实践者,对市场的需求判断有一定的误差。高校的教育多数处于基本理论教育,这也大大限制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点所在。

2.大学生“农民工”的经济条件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与此同时,公民的受教育意识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大学生这个群体也在迅速扩大。更多的农村子弟渴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在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农民工”这个新生群体进入城市生活,并且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们常常要面对薪资收入水平与自身预期严重不符的现状。根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合肥高校毕业生在毕业1―2年的时间里,薪资水平都是处于2000―3000元之间,并且还要负担着房租、生活花费等一系列支出。基本都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大部分对自己的薪资都是不满意的状态。下表是所做的问卷调查部分结果。

3.大学生“农民工”的社会心理现状分析

大学生“农民工”相较老一代的农民工而言,无论是在受教育程度还是专业职业素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和同龄的城市人比较,他们融入的难度更大。生活在城市,所见的是都市的繁华,却不能真正融入生活。更多的时候,他们扮演的是这个城市的过客。这些都是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久而久之,攻击和敌意的情绪随之而来。

二、 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融入困难原因分析

1.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持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社会整体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速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科技新产业,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这些都是造成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

2.大学生“农民工”的经济条件现状分析

大学生“农民工”的流动性普遍较强,追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农民工”本身职业素养并不是非常高,这也造成了他们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政策法规上存在着歧视性,这就造成了其就业权利实际上的不平等。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农民工”经济条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市民化的强大阻力。

3.大学生“农民工”的社会心理现状分析

自進城接受高等教育开始,新一代80后和90后都在逐渐习惯了城市生活,从非常向往和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到真正过上都市生活。这种从向往到实现的过程转变,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都市生活的依赖性。加之现在城镇化的推进,新生代90后这一群体越来越大。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住房、交通、医疗卫生、下一代的读书就业问题等等,现实就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无形中将他们与城市隔开。他们的户籍在农村,然而却因为长期在城市里生活,对农村的一切都处于渐行渐远的状态。他们无法再回归到农村生活,但是城市生活又有一堵无形墙将他们无情隔开。他们就像处在一条灰色地带中。这样的情况造成了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酸楚。

三、 浅析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融入困难的对策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目前,户籍制度改革速度严重滞后,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是如何推进农业人口向市民化人口转移,而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条件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常住外来人口、综合承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的管理,摸清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设施容量,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管理制度,从而可以让他们体面的工作,合理享受城市的福利制度。

2.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薪资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劳动效率,进而提高工资收入。农民工群体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层次较低,进而导致其劳动生产率较低、工资较低。另外,在目前“三去一降一补”,特别是“去产能”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会失去工作。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将职工分流与提高农民工劳动生产率有机结合,“变坏事为好事”。通过提供相关职业培训、再就业等方式使得下岗农民工能够尽快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从而为他们找到新的、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3.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两方面同时抓起,全方位,多角度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政府可主导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如定时放映免费的电影,开设专场心理咨询服务等等,都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世界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大力建设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世界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要认真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生活的各个实处。政府可以发起号召,由政府主导,与企业联合建设服务平台,鼓励员工全员参与,营造积极开放的社会氛围。还可以开通市民心里咨询热线,放开户籍制度,为全体市民提供一个平等互助的倾诉平台。真正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提高其适应力。

参考文献

1.顾慧童.《爱弥儿》中城乡教育差异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启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史平.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以山东省城乡不同生源的教育背景差异为例.继续教育研究,2015(04).

3.尹贞姬.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城乡教育差异及对策.教育探索,2013 (06).

4.吴长法,戚海燕.公平视阈下的城乡教育差异问题探析――以安徽省某县的城乡初级中学比较为例.池州学院学报,2010(03).

5.巨冉冉.以教育环境差异为例浅谈城乡教育差异及应对措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

6.王波.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差异.硅谷,2008(20).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农民工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