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初探

2019-06-11 06:35张鑫
知识文库 2019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教材内容英语课程

张鑫

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海量、多元的信息像一张网网络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侵蚀,有的大学生产生严重思想问题,成为邪教组织的工具,沦为校园贷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习近平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思政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化建设,高职高专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和建设适合学科特点的英语课程思政化建设。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职能,同时也兼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因此,如何建设和发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作用意义非凡。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的现状

1.1 高职高专类院校思政教育缺失

目前,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进行的,由思政方面的专职教师在课堂以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程兴致缺缺,而且课时比较少,达不到预期思政教育的效果,对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效果甚微。而原本应该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主要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共英语课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很多学生将其作为一门工具,甚少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是完全分离的,公共英语课也很少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2 公共英语教师思政意识淡薄、思政能力有待提高

公共英语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及教学论等,对思政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在求学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折射到教学活动中,也会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表现比较显著的是,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和出国访学教师人数的增加,回国之后,总是有意无意的透漏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倾向,认为西方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现象虽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也能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提到的问题—现在的殖民不再是攻城略地,抢占资源,而是侵占的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殖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再者,教师在求学过程中专注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不足,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有意识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据了解,很多公共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职责,各司其职就好。

1.3 教材内容选取上弱化了中国文化

根据我校公共英语教学情况,《大学英语》有四册教材,文章有80篇,涉及到文化、经济、教育、环境保护、科技等领域,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文章内容主要以英美发达国家为背景,讲述的人和事也是有关英美国家的,传递英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比如,中国儒家思想,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优秀作家及其作品,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中国在航天、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教材内容选取上一方面弱化了中国文化,让学生误以为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优于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文化,从而使得学生没有从内心产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以英美主流文化为主,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培养的是单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做到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协同培养和互相交流,造成文化交流的不对等不平衡。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建设途径

2.1 思政课程和公共英语课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公共英语课开设时间为两年,一个学期的可是为32课时,两年的总课时数为128。从课时数和时间跨度来看,公共英语课可以弥补思政课程课时数相对少,时间较短的缺陷,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贯穿高职教育中。再者,公共英语课不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而且还肩负着传递文化,人文关怀的使命。文化的传递和人文的关怀和思政教育不谋而合,都是旨在改造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着人的意识形态。從以上两点来看,思政课程和公共英语课程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到远东(Far East)这个词,不能将其视为一个英语单词,一带而过。应该向学生阐明这个词背后的文化含义,远东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在东方学者眼中,还是个文化概念。欧美人以欧洲为中心,把把东南欧、非洲东北称为"近东",西亚附近称为"中东",把更远的东方称为"远东",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体现,是欧洲国家在亚洲侵略活动在语言上的证据。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健康成长。

2.2 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课时数和授课任务的限制,不能全面做到全方位育人。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是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灵活多变,更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形式上,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讲座、征文比赛、纪念伟人、庆祝传统节日等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具体而言,举行以“中国梦”(China Dream)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很多学生都听过“中国梦”这个词,但是对中国梦的内涵可能不甚了解,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学生积极主动的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并且掌握相关术语。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庆祝的和参与人数超过了我们传统的节日,一方面,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弱化了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这也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提到的文化侵略,话语权的争夺。鉴于此,通过对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予教于无形中,寻根之旅,提升文化自信。

2.3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除了增强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教师还要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母语文化”发声。

2.4 挖掘现有教材内容,改革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课程设置的重要部分,因此改革教材内容势在必行,但是教材内容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为例,第一单元Symbols of Culture (文化的象征),讲述的是第一家麦当劳餐馆和迪士尼反映美国文化。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谈谈中国文化的象征有哪些,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在交际层面改变跨文化交际单向输出的局面。第五单元Parents Love (父母的爱),爱是永恒的话题,不分国界和人种,以此引入学生对爱的思考,例如“大爱无疆”,学生是如何看待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选择要有所倾斜,前面提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四册书80篇文章,甚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一方面,在量上要适度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质上,净化教材内容,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公正不客观的文章和思想要从教材内容选取的源头控制。

3 结语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课在课程思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为公共英语课与思政教育没有有机结合,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内容选择以欧美为主,弱化了母语文化。针对以上三方面,作者也在文中提供自己的见解,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期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英语课教材内容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泰州地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改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