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到灵魂爱到心

2019-06-12 06:45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大干部干事规矩

一段时间,严管厚爱干部成为热门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严管”十分必要,“厚爱”不可或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解好严管与厚爱这道“方程式”,必须做到力度与温度统一,管到灵魂爱到心里,才能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旺盛战斗力和蓬勃活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严管厚爱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顺利实施,关键是凝聚、锻造和使用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有些地方在严管厚爱的认识和把握上出现偏差,影响了干部的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严管与厚爱二者辩证统一,必须通过严管体现厚爱,通过厚爱促进严管,做到严管有硬度和力度,厚爱有温度和浓度,确保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同志关系清爽了、党内生活规矩了,政治生态日趋清明,广大干部既是见证人,又是受益者。严是爱,松是害。严管干部,是事业所需,是党心民心所向,也是广大干部真心所愿。但在严管干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有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用现行的政策规定认识处理过往事情;有的问责简单机械,造成基层“一根钉难承问责千把锤”;有的处理处分干部“一棍子打死”, 致使许多干部伤了心、松了劲,没了获得感、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从严管理干部就是要“较真”“叫板”,不退缩、不让步。但严管不是管死,必须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规矩、明规矩、细化规矩,有些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历史客观地分析、研判和处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按现行规定政策简单一套了之。组织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要不是重大错误问题,干部跌倒了,还要把他扶起来,做到严有威、有度,管到点子上,严在关键处,让干部正确理解、口服心服,纪律规矩真正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严管与厚爱二者不可偏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干部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中国有“礼贤下士”“士为知己者死”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背景下,党组织更要多理解,少指责,用心用情用力,多下“及时雨”,多雪中送炭。特别是处于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的同志,条件艰苦,责任“发条”拧得太紧,心理压力更大,整天疲于应付,还经常落埋怨、被指责,不仅身累心累,有时还憋着委屈。这就需要上级更多理解体谅和支持,在各方面给予更大倾斜,真正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娘家人”,关键时刻能为他们遮风挡雨、说公道话。最近,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开出了“药方”。要实打实地为基层松绑减压,坚持“因病开方”、一病一方,多做走心、用心、打动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出台好操作、能落地的激励关怀的政策办法,多些人文关怀和人情味,把组织的厚爱浸润到干部心坎上。

严管厚爱干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责任重大。要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看事待人,换位思考,解除惯性和常规性思维,坚持原则,挺直脊梁,始终把基层的同志和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防止把基层请示或渴望解决的问题当皮球踢,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数量和实效衡量检验工作,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为标杆。随着党的领导的加强和“容错免责”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会不断优化,基层减负了,干部松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胆量和劲头才大、动力和活力才足。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只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坚持严管与厚爱辩证法和时、度、效,持续严管,真心厚爱,广大干部就会与党和人民同命相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勇气、锐气和朝气,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新局面。

猜你喜欢
广大干部干事规矩
同感百年辉煌 同庆百年华诞
綦万一体化发展中广大干部思想融合问题研究
“按规矩办”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新担当新作为:做新时代好干部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