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分析

2019-06-12 06:31赵亮
防护林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樟子松开沟沙地

赵亮

(彰武县林草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3)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 mongolica)原产于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红花尔基沙地大兴安岭山地。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的优良特性,是我国北方半干旱风沙地区针叶树造林主要树种[1]。樟子松是章古台地区针叶树造林的首选树种,分析其抗旱造林关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短周期取得改善生态环境的最好效果。

1 地理环境

章古台地区位于科尔沁的东南缘。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整体年均温大约为6 ℃,较为干旱,且风力比较大,其风速可以达到25 m·s-1,无霜期大约154 d。地区内降水的年际变化相对来说也比较明显。最大的年降水量可以达到744 mm,最小的年降水量约为262 mm,总体年平均降水量数值约为500 mm,降雨时间大多集中在6—8月[2]。近几年的降水情况尤为不乐观,不但雨量小,且集中于夏季,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极大。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最近5年的降水情况,只有2016年的降水在500 mm平均线以上。

2 造林地

2.1 选地

章古台地区主要3种立地类型: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类型为主要为栗钙土型风沙土[3]。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可以直接进行造林作业,而流动沙地需要先进人工沙障的建设才能造林[4]。

2.2 整地

2.2.1 开沟整地 开沟整地是使用机械设备带开沟犁在较为平坦的地块上进行开沟作业。一般开沟宽度80~100 cm,深度50~60 cm,整地一次成型,两面翻土,能自动形成回填土。开沟整地作业效率高,整地效果好,改善立地作用强,对地面覆盖物破坏相对有限,预防土壤风蚀效果也较好。通过整地沟的积水作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5]。

2.2.2 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作业主要依靠挂载悬耕整地机械的拖拉机进行,全垦深度一般在20~25 cm,能充分粉碎地表植物覆盖物与土壤混合。章古台地区进行全面整地,对土壤表面破坏程度高,易形成风沙流,使土壤发生风蚀而造成地力下降,不宜大面积使用。

2.2.3 穴状整地 穴状整地以挖掘圆形或方形坑穴。穴面与地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一般为40~60 cm,深度40~60 cm以上为宜。挖穴后表心土分开,表土回填。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时,可采用小型挖掘机代替人工整地,每小时可整地0.7 hm2,能降低整地成本30%左右。

3 苗木

3.1 苗木的选择

由于章古台地区降水条件的限制,针叶树造林基本摒弃了裸根苗。容器苗以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为宜[6]。苗木规格可选择1+2或2+1苗木,苗高25 cm以上。

3.2 苗木的运输

章古台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樟子松容器集散地,苗木资源丰富,所以可以视造林地的位置,就近采购,以减少运输成本。运输时可用方便袋将一定数量的容器苗包装为一袋,以方便作业。

4 造林季节

章古台地区造林主要以春季造林为主,时间上一般在清明前后,这时已经进入章古台地区的无霜期,且土壤已经解冻,进入翻浆期,土壤含水率大幅提高,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由于章古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可以进行雨季造林。雨季造林需要提前根据天气预报判断适合造林时间,最好可以在造林完成后就有降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减少造林后浇水的成本。

5 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可以先挖树坑再植苗,也可以挖坑与植苗同时进行。首先要脱去容器苗的容器袋,也可以用刀在容器袋的底部划开一个“十”字形开口,以便苗木根系可以扎入土壤。植苗时要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既坑内先回填10~15 cm的地表土,再将苗木置于坑中心点。继续回填至坑的2/3处,这时要提一提苗,以舒展根系避免窝根,再进行第一遍踩实,之后填土至坑满,进行第二遍踩实,踏实后浇水、覆土。要求随栽植随取苗,严格禁止浸泡苗木长时间晾晒。

6 后期管护

造林后要立即浇水,造林与浇水时间间隔越近越好,原则上不超过3 d[7]。视林地内杂草生长情况,在夏季与秋季进行抚育作业2~3次,同时调查成活率,对不达标的地块可以在雨季进行补植。在当年10月末至11月初还应采取埋土越冬措施,防止樟子松幼树由风沙抽打造成生理干旱而死亡。

猜你喜欢
樟子松开沟沙地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对小型茶树开沟和施肥一体机的有限元分析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风滚草
小型茶树开沟和施肥一体机的设计和仿真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