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全测试

2019-06-12 02:17徐树郭金花胡有红
求学·理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长素容器浓度

徐树 郭金花 胡有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 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 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 a、b细胞内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2. 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②和③

C.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全部都参与脱水缩合

D. 符合图示结构式的分子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 图3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A、a、B、b、C、c分别表示染色体;图4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B. 若图3中的乙细胞对应图4中的d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1

C.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4.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

5. 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体现了机体存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 Ach酯酶能够及时分解发挥作用后的Ach,若Ach酯酶缺失则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

C. T细胞与雌激素都可促进细胞Y分化为细胞Z,从而增加抗体浓度,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D. Ach作用于相应受体,肌细胞膜上发生了電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6.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7.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或相关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聚乙烯可用于制造食品袋

B. 通信产业中用晶体硅来生产光导纤维

C. 氢氧化铝、碳酸镁、小苏打等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5NA

B. 常温下,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C. 常温常压下,5.6 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

D. 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 L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9. 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 酪氨酸和肾上腺素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C. 用NaHCO3溶液和FeCl3溶液均可鉴别酪氨酸和肾上腺素

D. 酪氨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10. 下列实验装置图合理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证明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B. 装置②能构成锌铜原电池

C. 装置③可用于粗铜的电解精炼

D. 装置④可用于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1.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Cl2(g) COCl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编号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O Cl2 COCl2 COCl2

Ⅰ 500 1.0 1.0 0 0.8

Ⅱ 500 2.0 2.0 0

Ⅲ 600 0.5 0.5 0.5 0.7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Cl2)大于容器Ⅲ中c(Cl2)的两倍

D. 若平衡时再向容器Ⅰ中加入CO 0.2 mol、COCl2 0.2 mol,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 v(逆)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同主族,A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与D同主族,常温下D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 (C)

B. 元素D、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E>D

C. 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强

D. 元素B分别与A、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1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1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 MgSO4溶液,再滴入2滴0.1 mol·L-1 CuSO4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Ksp[Cu(OH) 2]<

Ksp[Mg(OH) 2]

B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 mo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

C 0.1 mol·L-1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颜色由橙变黄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D 相同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4 mL0.01 mol·L-1KMnO4和2 mL

0.1 mol·L-1 H2C2O4,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较快 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小球未落地的过程中,其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重力的功率P和重力的功W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图8

15. 半径为R、均匀带正电荷的绝缘球体在空间产生对称的电场,场强沿半径分布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像可知,球体内电场强度的大小与到球心的距离成正比,球体外电场强度的大小与到球心的距离成反比

B. E-r图像中面积的单位为N

C. 从球心向外,随着距离的增加电势逐渐降低

D. 一带负电的点电荷离球体越近电势能越大

16. 某小型發电厂输出电压为u=220sin100πt(V)、功率恒为P的正弦交流电,经过升压变压器输送到较远的地区后,再经过降压变压器输给用户使用。如图所示,已知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分别为1∶n和n∶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一定为220V

B. 若用户得到的电压为220 V,则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小于n∶1

C. 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一定为1∶n

D. 当用户增加时,输电线上分得的电压将减小

17. 如图所示,长为l的长直木板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长木板的中央,已知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随时间均匀增大的拉力F,则()

A. 当F≥μmg时,物块即相对于长木板滑动

B. 当F≥1.6μmg时,物块即相对于长木板滑动

C. 长木板的加速度随F线性增加

D. 小物块的加速度随F线性增加

18.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C为电容器,L为小灯泡,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后,若增大照射光强度,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 小灯泡的功率减小

C. 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加

D. 两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19.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静止时,球心到O点的距离为l0,图中的实线是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弧,当用水平力F拉球,使球缓慢上升,则()

A. 小球可能沿弧线a向上运动

B. 小球可能沿弧线b向上运动

C. 水平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

D. 水平拉力做的功一定大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

20. 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B. 卫星1加速后可追上卫星2

C. 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g

D. 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21. 为了测量某化工厂的污水排放量,技术人员在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该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长、宽、高分别为a、b、c,左、右两端开口,在垂直于前、后面的方向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上、下两个面的内侧固定有金属板M、N作为电极。污水充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装置时,电压表将显示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若用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污水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板电势一定高于N板的电势

B. 污水中离子浓度越高,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C. 污水流动的速度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D. 电压表的示数U与污水流量Q成正比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 (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6所示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一端带有滑轮的长直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沿长直木板运动,利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图16

(1)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B. 实验中不需要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

C. 实验中连接小车的细绳必须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D. 实验中应先释放小车再打开计时器

(2)图17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的纸带,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1、2、3、4、5是连续的计数点,O点和计数点1之间还有多个点(图中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若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則打下O点到点4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J,增加的动能为        J。

(3)测出小车运动的速度v和重物下落的高度h,作出-h图像如图18所

示,若不计一切阻力,则重物的质量m

与小车的质量M之比m∶M=        。

23. (10分)有一根细长的空心金属管线样品,长为60 mm,电阻大约6 Ω,横截面如图19a所示。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空心金属管线的外径,示数如图19b所示,则所测外径为        mm。

(2)现有如下器材:

A. 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

B. 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03 Ω)

C. 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

D. 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为15 kΩ)

E. 滑动变阻器R1(1750 Ω,0.3 A)

F. 滑动变阻器R2(15 Ω,3 A)

G. 电源E(3 V,内阻很小可忽略)

H. 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要进一步较精确测量空心金属管线样品的阻值,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只填字母代号)。

(3)实验中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和对应电流表的示数,作出U-I图像如图20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1所示的电路补充两条导线,使电路图完整。

(4)已知空心金属管线样品材料的电阻率为ρ=1.0× 10-6 Ω·m,请用以上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管线中空部分横截面积为S=        m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 (12分)如图22所示,空间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其电阻不计、间距为d,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一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导体杆与两导轨接触良好,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在O位置左右MN间做往复运动,导体杆t=0 时刻起从M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其速度变化规律为v=vmsinωt,在O位置速度最大。

(1)写出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

(2)导体杆从M位置开始运动到O位置的过程中,经过的时间t=,求定值电阻中产生的焦耳热Q及外力F

做的功W。

(3)单匝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电流的情形与题中导体杆运动产生电流的情形类似。试求导体杆从M位置运动到O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q。

25. (20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弹性墙壁P、Q,平板小车A的左侧固定一挡板D,小车和挡板的总质量M=2 kg,小车上表面O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一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处于原长时右端在O点。质量m=1 kg的物块B在O点贴着弹簧右端放置,但不与弹簧连接,B与O点右侧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将小车贴着P固定,用水平恒力F推B向左移动x0=0.1 m距离时撤去推力,B继续向左运动,最终停在O点右侧x1=0.9 m处,车与墙壁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弹回,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图21

(1)求水平恒力F的大小及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2)撤去小车A的固定限制,以同样的力F推B向左移动x0,撤去推力,观察到A与Q发生第一次碰撞前A、B已经达到共同速度,求最初A右端与Q间的最小距离s0。

(3)在(2)的情况下,求B在O点右侧运动的总路程s及运动过程中B与O点的最远距离x。

26. (14分)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是一种易分解、易水解的白色固体,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氢氧化钠固体、浓氨水、干冰等作原料制备氨基甲酸铵。主要反应原理:2NH3(g) + CO2(g)=H2NCOONH4(s)(ΔH<0)。

(1)仪器2的名称是                        。仪器3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                        。

(2)仪器6的一个作用是控制原料气按反应计量系数充分反应,若反应初期观察到装置内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气泡,应该        (填“加快”“减慢”或“不改变”)产生氨气的流速。

(3)另有一种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器(CCl4充当惰性介质)如图25所示。

①若无冰水,则氨基甲酸铵易分解生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请写出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当CCl4液体中产生较多晶体悬浮物时,即停止反应,过滤分离得到粗产品,为了将所得粗产品干燥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蒸餾         B. 高压加热烘干         C. 真空微热烘干

(4)已知氨基甲酸铵可完全水解为碳酸氢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测定某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某研究小组用该样品进行实验。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补充完整测定某样品中氨基甲酸铵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水溶解,                       ,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进行计算(限选试剂:蒸馏水、澄清石灰水、BaCl2溶液)。

27. (14分)工业中利用含镍废料(以镍铁钙合金为主)制取NiC2O4(草酸镍),再经高温煅烧NiC2O4制取Ni2O3的流程如下:

已知NiC2O4、CaC2O4均难溶于水,Fe3+完全沉淀的pH约为3.2。

(1)操作I为                        。

(2)加入H2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入Na2CO3溶液调节pH至4.0~5.0,其目的为

(4)加入NH4F溶液可将Ca2+转化为CaF2沉淀除去,已知25℃时Ksp(CaF2)=1.6×10-10,要使溶液中Ca2+沉淀完全[c(Ca2+≤1.0×10-5 mol·L-1],则“除钙”时需控制NH4F的浓度至少为            mol·L-1。

(5)NiC2O4高温煅烧可制得Ni2O3,同时获得两种化合物气体,NiC2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6)Ni2O3还可用于制备合成氨的催化剂ConNi(1-n)Fe2O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合成氨的相对初始速率随催化剂中n值变化的曲线如图27所示,由图可知Co2+、Ni2+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

28. (15分)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 kJ·mol-1 I

CO2(g) +H2(g)CO(g) +H2O(g) ΔH2 II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T(K) 催化剂 CO2转化率(%) 甲醇选择率(%)

543 Cat.1 12.3 42.3

543 Cat.2 10.9 72.7

553 Cat.1 15.3 39.1

553 Cat.2 12.0 71.6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

②H2O(1)=H2O(g) ΔH3= +44.0 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反应II的ΔH2=             kJ·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

A. 使用催化剂Cat.1

B. 使用催化剂Cat.2

C. 降低反应温度

D.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 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

(4)在右圖中分别画出反应I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         极,该电极反应式是         。

29. (10分)图29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其中①~⑧表示不同生理过程;表中列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下该植物所在环境中O2的变化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光照强度(klx) O2变化量(mg/h)

10℃ 0 -0.5

5 +3.0

10 +4.0

20℃ 0 -1

5 +2.0

10 +5.0

(1)该植物叶肉细胞在表乙中的0 klx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图29中的            (填数字序号)过程。

(2)CO2浓度属于表乙所示实验中的            变量。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将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结合图甲中⑤⑥过程分析原因:。

(3)该植物在10℃、10 klx的条件下培养4 h共产生O2       mg。若此植物在20℃、5 klx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转入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19.2 h,在此24 h中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其原因为             。

30. (10分)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若干,均分为8组,分别浸入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其他条件适宜,培养24 h后,测量每组切段平均长度,结果见下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素浓度

(mg·L-1) 待测

样液 0 0.001 0.01 0.1 1 10 100

切断平均长度

(mm) 10 6.5 6.8 8.2 10 12 10 5.5

(1)由上述结果可初步判断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

(2)上述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                。

(3)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l mg·L-1 还是10 mg·L-1,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测结果及结论:                        。

31. (10分)麦粉蛾野生型复眼为棕褐色,大量培养野生型麦粉蛾时出现了少量突变型的红色复眼雌、雄麦粉蛾,以下是对麦粉蛾眼色的遗传方式所做的研究:

(1)用上述野生型麦粉蛾和突变型麦粉蛾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麦粉蛾成虫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F1与突变型亲本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2雌、雄麦粉蛾成虫中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根据以上结果推理分析可知麦粉蛾眼色由                     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                        。F1随机交配,F2麦粉蛾成虫眼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

(2)有人在重复(1)中实验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F1麦粉蛾幼虫、成虫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正交(F1为父本)所得F2雌、雄麦粉蛾幼虫与成虫中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而反交(F1为母本)所得F2雌、雄幼虫均为棕褐色,发育为成虫后才表现为雌、雄麦粉蛾均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由此推测麦粉蛾眼色还受到质基因控制,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理由是                             。

32. (9分)某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图30a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30b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30c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                结构。

(2)图30a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填图中字母):                ,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

(3)图30b中,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30c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                ;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是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注:因篇幅有限,欲知选考题及其答案,请关注“求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并回复关键词“理综”。

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c图表示细菌的原核细胞,拟核中DNA与蛋白质不结合,没有染色体,A错误;a植物细胞和c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a植物细胞和b动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有包括核糖体在内的多种细胞器,c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正确;a植物细胞和b动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紧密联系组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

2. A【解析】①為氨基,③为羧基,④为侧链基团(R基)。构成人体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氢来自①③,氧来自③,B错误;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C错误;由图示物质缩合成的多肽或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但氨基酸分子并不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3. C【解析】a和B为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若对应图2中的d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2,B错误;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4. A【解析】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由于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变异个体绝大多数是不适应环境的,A错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正确。

5. D【解析】据图可知,机体存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ch酯酶能够及时分解发挥作用后的Ach,若Ach酯酶缺失,Ach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导致肌肉持续收缩,B正确;T细胞与雌激素都可促进细胞Y分化为细胞Z,增加抗体浓度,抗体与Ach受体结合,导致Ach不能与Ach受体结合,从而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C正确;Ach作用于相应受体,肌细胞膜上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6. C【解析】根据题意,画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会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错误。

7. B【解析】聚乙烯为高分子材料,无毒,质轻,可制作食品袋,A正确;自然界中二氧化硅的来源丰富,故工业上是用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单质,B错误;氢氧化铝、碳酸镁、小苏打等均可与胃酸中的HCl反应,使酸性降低,C正确;液氨气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D正确。

8. C【解析】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碳酸根离子水解后,离子数目增大,故1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应大于0.3NA,B错误;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都是CH2,因此可以看成是5.6g CH2,其碳原子的数目为0.4NA,C正确;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 L气体,即0.15 molO2,电路中转移电子数应为0.6NA,D错误。

9. D【解析】每个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A错误;酚羟基的邻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苯环可以加成,肾上腺素的醇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而酪氨酸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NaHCO3与酪氨酸反应放出CO2气体,与肾上腺素不反应,但两者遇到氯化铁都可以显色,C错误;酪氨酸可以发生缩聚反应,D正确。

10. D【解析】装置①中乙醇挥发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装置②是两个半电池反应装置,电解质溶液放反了,故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装置③中粗铜应接电源的正极,C错误;装置④可用于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正确。

11. B【解析】该平衡建立的条件为恒温恒容,反应特征为气体分子数目减少。分析反应的热效应,应该在投料量等价的基础上改变温度,进而比较各物质在到达平衡状态下的物质的量,应选择容器Ⅰ与容器Ⅲ作为分析比较对象(容器Ⅲ的投料量倒向反应物一侧等价于容器Ⅰ),升高温度,到达平衡状态后,COCl2的物质的量减小,表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故A错误。比较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有两种解法。解法一:等效设计法。容器Ⅱ中原料投料量是容器Ⅰ的2倍,若将容器Ⅱ中的原料放在2倍体积(2L)的容器中反应,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容器Ⅰ到达的平衡状态等效,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再将容器的体积压缩至原体积(1L),平衡正移,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解法二:计算检验法。由容器Ⅰ中的各项数据计算可知,Cl2的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为20,若容器Ⅱ中Cl2的转化率也为80%,则计算出浓度熵Qc=10,Qcv(逆),D错误。

12. B【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D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D为S元素;B与D同主族,则B为O元素;A与C同主族,A与其他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则A为H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为Na;E的原子序数大于S,故E为Cl。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Cl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故B正确;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为高氯酸>硫酸,故C错误;元素O分别与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2O或H2O2,只含有共价键,而O元素与Na元素C形成的化合物為Na2O或Na2O2,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含有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故D错误。

13. A【解析】滴入Mg2+后NaOH仍过量,再滴入Cu2+,对之前生成的沉淀无影响,无法比较Ksp大小,A错误;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这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因此实验说明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B正确。Cr2O+H2O2 CrO+2H+,平衡因H+浓度减小而正向移动,溶液颜色由橙变黄,C正确;两只试管中草酸和KMnO4的浓度和用量都相同,通过对比加放和没加放MnSO4时试管中溶液褪色快慢,探究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A。

14. C【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在小球未落地前,其速度为:v=,v-t

图像不经过坐标原点,故A错误;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平抛运动的速度变化量为:Δv=gt,即Δv-t图像为正比例函数图像,故B错误;重力的功率为:P=mgvy=mg2t,即P-t图像亦为正比例函数图像,故C正确;重力的功W=mg×

gt2,即W-t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故D错误。

15. C【解析】由图像可知,在球体外离球心2R处的电场强度为离球心R处的电场强度的1/4,即不与到球心的距离成反比,故A错误;在E-r图像中面积表示电势差,单位应为V,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从球心向外,图像均分布在横轴的上方,图像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始终为正值,即电势差始终为正值且逐渐增大,说明随着距离的增加电势逐渐降低,故C正确;根据电势能Ep=qφ可知,带负电的点电荷离球体越近电势能越小,故D错误。

16. 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升压变压器和减压变压器之间有较长的输电线,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输电线中存在电能损失,因此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高于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故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峰值一定小于220V,直接输出电压通常指有效值,应小于220V,故A、C错误;要使用户得到的电压为220V,则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应小于n:1,故B正确;当用户增加时,消耗的功率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升压变压器输送的电功率也增大,即输电电流增大,因此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输电线上分得的电压应增大,故D错误。

17. B【解析】物块在长木板上时,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0.4μmg,长木板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当水平拉力F<0.4μmg时,则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当两者都运动时,设物块恰好相对木板要滑动时的水平拉力为F0,两者运动的加速度为a,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0-0.4μmg=2ma,对物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0-μmg=ma,联立解得:F0=1.6μmg,即当0.4μmg

一起做加速直线运动;当F≥1.6μmg时,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右滑动,长木板的加速度恒为:a1=0.6μg,而物块的加速度为:a2=-μg,故A、C、D错误,B正确。

18. AD【解析】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增大,小灯泡的功率增大,故A正确,B错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其所带电荷量减少,故C错误;对定值电阻而言,||也就等于其阻值,故D正确。

19. BD【解析】小球在缓慢上升过程中,受重力mg、水平拉力F和弹簧的拉力T作用,显然三力作用下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在逐渐上升过程中,弹簧偏离竖直方向夹角增大,对小球的拉力T逐渐增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形变量逐渐增大,总长逐渐变长,故A错误,B正确;上升过程中水平拉力做正功,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大,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水平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和系统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由于弹簧形变量逐渐变大,即系统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因此C错误,D正确。

20. CD【解析】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们的万有

引力提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Fn=G= man=m=mr·,因此,两卫星所受向心力大小跟卫星

自身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当卫星1加速后,将做离心运动,即偏离原来的圆轨道,不可能追上卫星2,故B错误;设地球表面一质量为m′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约等于地球对

它的万有引力,有:m′g=,解得:GM=gR2,所以an= g,故C正确;联立可得T= ,又因为卫星的圆周

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

间为:t=(n+)T(其中n=0,1,2,…),显然当n=1时,

t=T=,故D正确。

21. ACD【解析】由于污水流向为自左向右,正电荷将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转到达M板,负电荷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转到达N板,因此A正确;一旦M、N板间产生电势差时,其间将形成电场,污水中的电荷将同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且两力方向相反,若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电荷不再偏转,MN板间电势差恒定,即为电压读数稳定,故C正确;显然U与离子浓度无关,故B错误;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污水通过横截面的体积,故D正确。

22. (1)C(2)2.30;5.00;5.29m;2.645(M+m)(3)2∶3

【解析】(1)由图16所示可知,实验器材选用的是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电源应为220V交流电源,故A错误;根据实验设计可知,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重物与小车的动能均增加,不妨设重物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要想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验证mgh与是否相

等,显然两者的质量均需测量,故B错误;根据实验装置可知,实验过程中,只有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才能使得小车与重物的速率始终相等,故C正确;若实验中应先释放小车再打开计时器,则重物和小车对应的初速度都不為零,故D错误。(2)由图17可知,在打计数点4时

小车的速度为:×10-2 m/s=2.30 m/s,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

×10-2 m/s2=5.00 m/s2。打下

O点到点4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p=mgsO4= m×10×52.90×10-2 J=5.29m J,增加的动能为:ΔEk= ×2.302J=2.645(M+m) J。(3)在

不计一切阻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mgh= ,即:,在图像中,图像的

斜率为:,解得:。

23. (1)1.125(2)A F(3)如图所示(4)9.8×10-7

【解析】(1)由图b可知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1.0 mm,可动刻度的读数为0.12 mm,估读数值为0.005 mm,因此最终所测外径读数为1.125 mm。(2)电源电动势为3 V,待测空心金属管线的电阻约为6 Ω,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5 A,因此从实验数据的精确度讲,应选用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此处无论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哪种接法,都不需要1750 Ω的阻值,所以选用F。(3)采用描点作图,作出U-I图像如下图所示:

图像的斜率表示待测金属管线的阻值,有:k=Rx=

Ω=4.5 Ω,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4)根据电阻定律Rx=ρ,解得S=9.8×10-7 m2。

24. (1)i=sinωt(2)Q=;W=+ v2m      (3)q=

【解析】(1)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由欧姆定律可知,导体棒中的电流i=,则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i=sinωt。(2)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导体棒中电流的有效值I=,产生的热量Q=I2Rt,解得Q=,根据功能关系得W=2Q+mv2m,

解得W=+v2m。(3)由题意可知Em=BSω,而Δφ=BS=,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 =,平均感应电流为

I =,流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q=I Δt,解得q=。

25. (1)F=45 N;Ep=4.5 J(2)s0=0.2 m(3)S=0.9 m;x=0.87 m

【解析】(1)取全过程研究,根据动能定理有Fx0-μmgL0=0,解得F=45 N,由功能关系得Fx0=Ep-0,解得Ep=4.5 J。(2)设B运动到O点的速度为v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p=mv02,接着B减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a1=5 m/s2,A加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2,a2=2.5 m/s2 ,

设运动的共同速度为v1,则v1=v0-a1t1,v1=a2t1 ,t1时间内A运动的距离即为最小距离s0=a2t12,解得s0=0.2 m。(3)最终A、B都停止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由功能关系得Ep=μmgs,解得s=0.9 m,A与Q第一次碰撞前B距离O点Δs1=v0t1- a1t12-a2t12,A被Q反弹后瞬间向左,速度大小为v1,B以大小为v1的速度向右减速,且B的加速度大小仍然是a1= 5 m/s2,方向向左;A的加速度大小仍是a2=2.5 m/s2,方向向右,达到共同速度v2前B相对A一直向右运动,则v2=v1-a1t2,v2=-v1+a2t2,解得t2= s,v2=- m/s,这段时间内B相对A向右

移动,Δs2=(v1t2- a1t22)-(-v1t2+ a2t22),此时B离开O点的最远距离x=Δs1+Δs2,解得x=0.87 m。

26. (1)三颈烧瓶;干燥氨气,防止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水解 (2)加快 (3)①H2NCOONH4CO(NH2)2+H2O;②C (4)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所得沉淀、干燥后称量沉淀的质量,重复2~3次

【解析】(1)根据图示,仪器2的名称为三颈烧瓶。仪器3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干燥氨气,防止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水解。(2)氨气易溶于稀硫酸,二氧化碳难溶于稀硫酸,若反应初期观察到装置内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气泡,说明二氧化碳过量,应该加快所产生氨气的流速。(3)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成尿素和水,方程式为:H2NCOONH4CO(NH2)2+H2O。②氨基甲酸铵易分解,为了将所得粗产品干燥,可真空微热烘干,故C正确。(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氨基甲酸铵完全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氨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氨基甲酸铵完全水解成碳酸氢铵,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所得沉淀、干燥后称量沉淀的质量,重复2~3次。

27. (1)加硫酸或盐酸溶解 (2)2Fe2+ +H2O2+2H+ 2Fe3+ +2H2O (3)促進Fe3+水解,使之沉淀完全 (4)0.004

(5)2NiC2O4  Ni2O3+3CO↑+CO2↑ (6)Co2+

【解析】(1)含镍废料是以镍铁钙合金为主,因此,应该先将含镍废料进行酸溶。(2)加入H2O2时,H2O2会将Fe2+氧化为Fe3+。(3)调节pH是为了除去Fe3+。(4)根据CaF2的Ksp(CaF2)=1.6×10-10,以及c(Ca2+)≤1.0×10-5 mol·L-1,可以算出c(F-)的最低浓度为0.004 mol·L-1。(5)NiC2O4高温煅烧可获得两种化合物气体,根据元素守恒,这两种化合物气体应是CO和CO2,则化学方程式为:2NiC2O4  Ni2O3+3CO↑+CO2↑。(6)从图可知催化剂中n值越大,合成氨的相对初始速率越大,这是因为催化剂中n值越大,催化剂ConNi(1-n)Fe2O4中Co2+的含量越大。

28. (1);+41.2(2)CD(3)表中数

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

(5)阴;CO2+6H++6e- CH3OH+H2O

【解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公式,K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书写平衡常数表

达式为。已知题中所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

式,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即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H2(g)CO(g)+H2O(g)ΔH2= -285.8+283.0+44.0=

+41.2(kJ·mol-1)(2)反应Ⅰ和Ⅱ中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A、B均错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C正确。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D正确。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初始投料比,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降低,E错误,故选CD。(3)从表格数据分析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也不同,说明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不同;相同催化剂在不同的温度下,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也不同,且温度高的转化率大,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表中数据是未达到平衡的数据。所以答案为: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4)从表中数据分析,在催化剂Cat.2的作用下,反应Ⅰ的催化效果更好,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说明使用催化剂Cat.2的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更低,故图为:

(5)二氧化碳变甲醇,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说明其在阴极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O2+6H++6e-CH3OH+H2O

29. (1)②③④⑦⑧(2)无关;CO2浓度降低导致⑤过程中C3的产生速率小于⑥过程中C3的消耗速率(CO2浓度降低导致⑤过程减弱,C3产生速率明显降低;⑥过程受影响很小,C3消耗速率变化很小)(3)18;植物积累有机物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此24h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合理即可)

【解析】(1)植物叶肉细胞在表乙中的0 klx光照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只能发生图中的②③④⑦⑧过程。(2)表中光照强度和温度属于自变量,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改变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情况要从C3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3)此植物在10 ℃、10 klx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为4.5 mg/h,故该植物在此条件下培养4 h共产生O218 mg。此植物在20 ℃、5 klx条件下培养4.8 h积累的有机物量与在10℃、黑暗环境中培养19.2 h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故此种情况下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0. (1)0.1mg·L-1~ 10 mg·L-1(2)能;与对照组(生长素浓度为0)比较,本实验既能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也能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3)将待测样液稀释10倍,重复上述实验;若切段长度小于10 mm (切段比原来的短),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1mg·L-1;反之则为10 mg·L-l

【解析】(1)生长素的浓度为0~1 mg/L时,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生长素的浓度为1~10 mg/L时,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减弱。生长素的浓度为0.1 mg/L和10 mg/L时,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生长素的浓度为100 mg/L时,生长素抑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因此,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0.1 mg·L-1~  10 mg·L-1。(2)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切段的长度为6.5 mm,该组为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素的浓度为0.001~10 mg/L时,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生长素的浓度为100 mg/L时,生长素抑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因此,本实验既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也体现了高浓度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实验思路:若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l mg·L-1 ,稀释10倍,生长素浓度是0.0l mg·L-1;若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10 mg·L-1,稀釋10倍,生长素浓度是1 mg·L-1 ;生长素浓度为0.0l mg·L-1和1 mg·L-1时,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因此,可将待测样液稀释10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胚芽鞘切段的生长情况。预测结果及结论:若切段长度小于10 mm,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1 mg·L-1;若切段长度大于10 mm,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10 mg·L-1。

31. (1)一;棕褐色复眼为显性,与红色复眼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符合一对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实验结果;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3∶1(2)不同意;质遗传往往表现为母系遗传,正交后代应该均为红色复眼。

【解析】(1)显性个体棕褐色麦粉蛾与突变型红色麦粉蛾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2雌、雄麦粉蛾成虫中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符合一对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实验结果,所以可判断麦粉蛾眼色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F1棕褐色麦粉蛾都是杂合体。F1随机交配,F2麦粉蛾成虫眼色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3∶1。(2)如果麦粉蛾眼色受质基因控制,其后代的表现型应与母本性状相同,其正交后代应该均为红色复眼,所以该同学的推测不正确。

32. (1)水平(2)A、D;呼吸作用(3)2(4)增大;“J”型;增大(5)行为;影响种群繁衍

【解析】(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出现不同的种群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2)分析可知,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因此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3)若蛇取食鼠的比例为1/4,蛇体重增加l kg需消耗(1/4×

l kg÷20%÷20%)+(3/4×l kg÷20%÷20%÷20%)=100 kg草。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到3/4,蛇体重增加l kg需消耗(3/4×

l kg÷20%÷20%)+(1/4×l kg÷20%÷20%÷20%)=50 kg草。理论上,人能比原来多增重(100 kg-50 kg)×20%×20%=2 kg。(4)由图丙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在图中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J”型。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少至0,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增大。(5)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影响种群繁衍。

猜你喜欢
生长素容器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为什么向日葵能够不停地向着太阳转
揭示独脚金内酯抑制PIN依赖性的生长素转运渠化(2020.7.18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难以置信的事情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开放性实验探究和改进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取米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