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姐姐:保护江豚的青年先锋

2019-06-13 06:55黄春桥
中华环境 2019年5期
关键词:聋人江豚洞庭湖

文 黄春桥

“我爱你,嫁给我!以后都听你的,保护江豚也有我一个。”2019年4月26日,张脱冬大婚,求婚现场,新郎卢开对她动情地说道。

因为江豚,也因为江豚姐姐,这场婚礼成了当地新闻热点。

保护江豚是张脱冬的事业,从2012年年初至今,她一直用心对待,从未抱怨什么,风里来雨里去,她总是乐在其中。

守护微笑精灵

今天,江豚保护成为环保领域的热点,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这其中因素很多,但肯定与众多的江豚保护志愿者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奉献分不开。他们来自各个地方,各行各业,有的是业余参与,有的是“半路出家”,还有的是以此为青春奋斗之业——张脱冬就是这样一位青年。

2011年底,在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的努力下,岳阳市江豚保会协会(下文简称“协会”)成立,确立了“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建立洞庭湖江豚保护区,实施江豚迁地保护”的三大目标。

“我是2012年2月7日加入协会的。”张脱冬清楚记得加入协会的日子,那时她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张脱冬全身心投入江豚保护,成为协会唯一的、最年轻的、全日制的女志愿者。她在协会主要负责江豚保护宣传,摄影、摄像、写稿、设计、传播,广告学专业出身的她可以一肩挑。由于工作需要,张脱冬经常跟随巡逻队乘船巡湖,几年间,她经历了也经受住了洞庭湖风风雨雨的洗礼和考验。

“洞庭湖每年都有翻船事故,这些消息听多了,就有所顾忌。”如今回想起来,她多多少少有点后怕,但那时并没有心思想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穿上救生衣、带上设备,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注意力全在工作上了,其余的没多想”。她不会游泳,但也不晕船,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现在巡逻队员的拍摄技术比以前好多了,有时候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他们在现场就会把照片或视频传回来。”为了把传播工作做好,张脱冬主动教巡逻队员拍照录像。“每一个参与巡护的队员都学会了这些技巧,我们的工作效能会更高。”

7年来,她奔波的身影不仅出现在长江和洞庭湖上,也出现在了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学校课堂……展览、演讲、设计,她不畏风吹日晒,忙前忙后,积极将江豚保护情况向外界展示,吸引了数万网友的关注,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江豚保护志愿者。

在张脱冬看来,江豚保护是一种“大保护”,不仅保护江豚这种旗舰物种,还保护其他野生动物,着眼于江豚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截至目前,张脱冬与同事们一起成功救护、放飞黑鹳、东方白鹳、中华鲟、麋鹿、江豚、小天鹅等珍稀野生动物583只。此外,她共参与劝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300多次,也化解过许多矛盾。网友亲切地称她“江豚姐姐”,这一美誉是对她工作的高度肯定。

“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

“江豚非常可爱,憨态可掬。”张脱冬这样描述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微笑精灵——长江江豚,“每次看到江豚都特别高兴,特别兴奋”。

随着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江岳阳段及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在她看来,大环境的好转是长江江豚保护的福音。

“以前巡湖的时候很难见到江豚出没,现在江豚很活跃,无论是出现的频率还是出现的数量都较以前有了提高。”张脱冬说,“现在,只要不是大风大浪天气,巡湖时很容易见到它们。”

根据2017年科考统计数据,目前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共约1012头,大幅下降的趋势有所遏制,其中洞庭湖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比较严峻。

张脱冬介绍道,在大保护格局下洞庭湖全面禁止采砂,矮围、迷魂阵等非法渔具几乎绝迹。一些渔民也慢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认可和支持协会的工作,有的积极“上岸”,完成转业,有的成为了协会的志愿者,加入了江豚保护队伍。虽然大的环境在慢慢改善,但是江豚保护仅靠政府和协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环保意识要提高,如果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保护也不会太难。”张脱冬希望人们能够真正参与进来,但这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

“没看到江豚,可能对江豚就没有感觉,对江豚保护也就没有什么感情,当你在江面上真正看到了它,你才能更加明白保护的意义。”张脱冬经常组织学生、志愿者等下湖,到一线认识江豚,感受江豚保护工作,使之能够真正参与进来。

目前协会的志愿者有来自洞庭湖周边的渔民、高校学生、企业职工、媒体记者、教师等,各行各业,覆盖范围很广。其中还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聋人群体。

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容忽视

“手语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是真的非常喜欢。” 张脱冬大学期间加入了学校的爱心社,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表达,用她的话来说是“学了一些皮毛”。激励她把这份爱好继续学下去的还有一件事。

2013年,协会成立一周年,岳阳市聋人协会主席吴亚洲带了30多位聋人朋友过来参加协会庆典。当时张脱冬很想与他们交流,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凭借所学的那点东西,无法完成沟通。事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手语学好。

“后来我加了好几个手语学习群,买了很多学习资料,一边看教材,一边在网上跟着视频学,还经常参加跟手语有关的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脱冬不仅熟练掌握了手语,还积极教身边人学习。2017年12月,在参加一个河流保护会议的途中,在大巴车上,张脱冬开始教与会的志愿者们一些简单的手语,既活跃了气氛,又让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兴趣。

她还积参与助残活动,并带领聋人参与到江豚保护中来。张脱冬介绍道,当地很多聋人成为了江豚保护志愿者,经常通过湖上巡逻或其他方式参与江豚保护。有一位聋人朋友开了一家洗车店,他在店里挂满了江豚海报,还向来洗车的顾客赠送江豚保护科普材料。还有一位聋人朋友“下湖护江豚,上岸卖煎饼”,他在自己的煎饼车上贴了江豚微笑的图片,过往的顾客或路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喊道:“江豚!”

“聋人朋友其实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也非常优秀,没有他们的参与,我们的保护力量就不够完整。经常参与到江豚保护宣传中,既让他们能够融入我们听人的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关爱和帮助他们。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既有利于江豚保护力量的加强,也有利于其个人价值的延伸。”张脱冬认为在江豚保护过程中,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容忽视,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把保护江豚这件事永远做下去”

“可能也是受徐亚平会长的影响,我把它(保护江豚)当成事业在做。”她觉得既然是事业,那就必须踏实、认真地去做。

“以前什么都不懂,现在经过这么多年历练已经学会了很多,比如与志愿者交流、与团队成员协作、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等等。感谢在我成长之中每一个给予我帮助的人。”回想起来,她言语里充满感恩。

“结婚的那天是周五,虽然是工作日,但是协会的很多志愿者都来了。”她动情地说道,“他们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

谈到未来规划时,张脱冬坦言,未来的人生路无法断言,不敢保证自己以后百分之百一定从事这项工作。

“但是不管我转不转行,保护江豚这件事我会一直关注下去,一直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语气显得非常坚定。

猜你喜欢
聋人江豚洞庭湖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洞庭湖
江豚“归来”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遇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