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关键利益主体识别与博弈分析

2019-06-13 09:09黄德春张长征
水利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项目法人施工方投机

孙 琳,黄德春,2,3,张长征,2,3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3.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近年来,我国统筹规划、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铁等。随着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利益关系复杂化,项目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与过去相比更为复杂、广泛并具有隐蔽性,因此工程各利益群体的支持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冲突问题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在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问题上,笔者对于利益博弈主体的选择不再是定性选择,而是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进行分析以找出关键利益主体,改变了以往利益主体选择的随意性,基于社会网络和博弈分析的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更注重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

1 文献回顾

工程投资项目是指项目在建成后能够通过自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获得收益,并且可以用收益抵偿项目投资成本[1]。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关联形成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不仅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功能,也会影响网络中各个个体的行为[2-3]。

对于多元利益主体冲突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论、社会网络视角进行了研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分类及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方面。Beringer等[4]研究了利益相关者与项目组合管理之间的相关性;卓菁[5]提出了建设项目的管理目标以及实现途径,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合理化。博弈论在项目管理中经常被用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Sechi等[6]提出使用合作博弈模型来解决复杂系统中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王孟钧等[7]对建设项目主体进行冲突型博弈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制度设计;孙蕾等[8]通过分析重大基础工程经济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建立经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博弈结果提出冲突治理机制;Wei等[9]以博弈论模拟方法为基础,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有关生活用水分配及污染减排所存在的利益冲突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以上研究认为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大型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

社会网络分析(SNA)重视社会结构与人们行为的相互影响。丁荣贵等[10]构建了大型建设监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社会网络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表明利益相关方的嵌入方式会对网络结构特征、各利益相关方的治理策略、网络的整体功能产生影响。范如国[11]将复杂系统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引入社会治理,对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其协同创新机制展开分析。同时许多学者利用社会网络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研究,Liang等[12]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评估了利益相关者对于项目成功的影响作用;沈岐平等[13]综合分析了3种常见模型在利益相关者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社会网络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找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张合军等[14]基于SNA分析构建了工程绩效设置模型,从而找出了对项目绩效产生影响的关键组织与个体;崇丹等[15]研究了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网络组织结构中关键利益相关者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综合来看,以上研究都是以网络的视角看待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笔者将社会网络分析与博弈论方法结合起来,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工程项目进行关键利益主体分析,然后进行关键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2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利益相关主体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2.1 项目利益相关者识别

通过梳理有关文献,笔者总结出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央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法人、施工方、监理方、勘探方、材料供应方、银行、移民、政府相关审批部门、当地群众、项目周边社区、设计方、跟踪审计单位、保险公司、咨询方、行业组织、工会、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和地方政府。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学者、媒体、社会团体和网络大V。

2.2 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社会网络描述

在进行分析前,把银行、保险公司、跟踪审计单位合并称为金融部门;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是个人层面,咨询单位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决策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因此均被剔除。通过访问专家学者并查阅相关文献,文章构建利益相关者的邻接矩阵如表1所示。如果行对象对列对象有影响则记为1,反之则为0。通过使用Net Draw软件得到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构图并进行可视化计算,得到图1。

表1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矩阵

2.3 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分析

2.3.1密度与中心势

通过使用UCINET6软件对邻接矩阵进行密度分析,得到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社会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如表2所示。整体网络密度较高,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但成员受到来自网络的约束也较大。

图1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社会网络关系

指标数值密度(矩阵平均)0.4458标准差0.4971

2.3.2项目网络的中心度分析

在对社会网中心性的描述中,中心度表示在一个社会网络图中,结点处于一个中心的交互地位。

通过使用UCINET6软件对邻接矩阵进行中心度分析,得到表3中心度指标:施工方和项目法人的外向点度中心度和内向点度中心度较高,在该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移民的中间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连接的核心地位;项目法人、施工方和地方政府的外向接近中心度较高,不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控制。

表3 社会网络中心度指标

2.3.3结构洞分析

结构洞表示非冗余的联系,占据越多的结构洞越能为其获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提供机会,从而比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利益相关者更具有竞争优势。

通过使用UCINET6软件进行结构洞分析得到表4结构洞指标。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监理方以及移民的有效规模位于前五位,说明他们的控制覆盖面最广;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的限制度较低,说明他们更不容易受到其他各方的影响,是网络的核心。因此根据分析结果,综合选取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和移民为项目的关键利益主体。

表4 结构洞分析

3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的关键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以两两博弈为基础,从多元主体中任选两个主体来建立模型。假设:

(1) 博弈是动态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2) 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

(3) 因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利益主体行为策略的选择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4) 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是非零和博弈,通过博弈方的行为协调,能实现博弈均衡,即:“双赢”或“多赢”。

3.1 冲突分析

基于上文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果,表5展示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关键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

表5 利益相关者需求描述

由于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涉及不同层次大小的施工方,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契约不完备、道德风险的逆向选择,因此项目法人和施工方之间的博弈是委托代理关系下不完全契约的道德风险博弈;但在对外利益冲突过程中,项目法人和施工方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地方政府在移民征地过程中,是移民与项目法人的中间人,同时也代表了移民的利益,所以地方政府和移民在与项目法人的冲突中,利益也具有一致性。

3.2 项目法人与施工方的博弈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与施工方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项目法人可能会存在违反规划要求、压低发包价格等行为,施工方也可能存在偷工减料、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如果项目法人和施工方均采取信任策略,双方均获得Ai单位的利益支付;而当双方均采取投机策略时,双方仅能获得Ci单位的利益支付。如果两方分别采取信任和投机策略,采取信任策略的一方将成本B单位转移给博弈的另一方,从而获得(Ai-B)单位的利益,而采取投机策略的博弈方则获得(Ai+B)单位的利益,(Ai+B)>Ai>(Ai-B)>Ci。此博弈中存在两个非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P1B2)和(P2B1),一个帕累托最优策略组合(P1B1),此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均衡(表6)。

表6 项目法人与施工方的博弈收益矩阵

令项目法人选择P1的概率为x,选择P2的概率为(1-x);施工方选择B1的概率为y,选择B2的概率为(1-y)。各利益主体采取不同的策略所获得的收益是由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和采取策略的概率共同决定的。参考华坚[16]的方法,可以推出项目法人采取不同策略可以获得的期望支付是:

E(P1)=A1y+(A1-B)(1-y)

(1)

E(P2)=(A1+B)y+C1(1-y)

(2)

E(P)=xE(P1)+(1-x)E(P2)

(3)

施工方采取不同策略可以获得的期望支付是:

E(B1)=A2x+(A2-B)(1-x)

(4)

E(B2)=(A2+B)x+C2(1-x)

(5)

E(B)=yE(B1)+(1-y)E(B2)

(6)

3.2.1项目法人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假设:

x(1-x)[(A1-B-C1)-(A1-C1)y]

(7)

F′(x)=(1-2x)[(A1-B-C1)-(A1-C1)y]

(8)

令F(x)=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x1=0和x2=1。

从项目法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施工方采取信任策略,项目法人通过投机获得的增值收益B越多,施工方采取投机策略的比例y越容易低于α,项目法人越可能采取投机策略;从施工方的角度来看,如果采用投机策略的比例越高,项目法人需要付出的成本将越大,那么α将越容易低于y,项目法人将更倾向于采取信任策略。

3.2.2施工方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y(1-y)[(A2-B-C2)-(A2-C2)x]

(9)

F′(y)=(1-2y)[(A2-B-C2)-(A2-C2)x]

(10)

令F(y)=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y1=0和y2=1。

从施工方的角度来看,在项目法人采取信任策略时,如果通过投机策略获得的增值收益越多,项目法人采取投机策略的比例x越容易低于β,施工方更可能投机;从项目法人的角度看,如果采取投机的比例x越高,x越容易高于β,项目法人采取信任策略的可能性越大。

3.3 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多涉及征地及移民安置问题,地方政府是征地移民工作的实施者,也是中央政府所委托的代理人。在此过程中,项目法人的目标是控制成本,而地方政府则有虚报补偿安置预算、违法移用移民基金的动机。

在博弈初始阶段,如果中央政府拨付给地方政府的移民基金为M,地方政府采取投机策略时的效用为nM(n为移民资金不合理使用系数,0≤n≤1),地方政府采取投机策略的概率为ω,项目法人因此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为S,监督概率为γ,项目法人为找回资金而进行审计产生的费用为D,通过审计可以找回资金C(C

令项目法人为博弈的一方,设为N,地方政府设为博弈的另一方,设为C。双方分别会选择Ni和Ci策略,N1、C1策略为信任策略,N2为监督策略,C2策略为投机策略(表7)。

表7 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收益矩阵

令在博弈起始状态,项目法人选择N1的概率为(1-γ),选择N2的概率为γ,地方政府采取信任策略C1的概率为(1-ω),选择投机策略C2的概率为ω。

由此可得项目法人采取不同策略可以获得的期望支付分别为

E(N1)=(1-ω)M+ω[(1-n)M]

(11)

E(N2)=(M-D)(1-ω)+ω[(1-n)M-

S+C-D]

(12)

E(N)=(1-γ)E(N1)+γE(N2)

(13)

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策略可以获得的期望支付分别为

E(C1)=0

(14)

E(C2)=(1-γ)nM+γ(nM-C)

(15)

E(C)=(1-ω)E(C1)+ωE(C2)

(16)

3.3.1项目法人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γ(1-γ)(D+ωS-ωC)

(17)

(18)

令F(γ)=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γ1=0,γ2=1。

a. 当0≤δ≤1时,①若ω=δ,则F′(γ)≡0,此时对于任意的γ∈[0,1]均属于演化稳定点,即地方政府采取投机策略(C2)的比例处于某一特定水平时,项目法人信任或者监督都是演化稳定策略。②若ω<δ,F′(1)<0,此时γ2=1为项目法人的稳定演化点,对应监督策略为演化稳定点,监督策略对项目法人更有利。③若ω>β,F′(0)<0,此时γ1=0为项目法人的稳定演化点,对应信任策略为演化稳定点,信任策略对项目法人更有利。

b. 当δ>1时,则ω≦δ,F′(1)<0,此时γ2=1为项目法人的稳定演化点,对应监督策略为演化稳定点,监督策略对项目法人更有利。

c. 当δ<0时,S-C<0,ω≧δ,F′(0)<0,此时γ1=0为项目法人的稳定演化点,对应信任策略为演化稳定点。

从项目法人的角度来看,当地方政府采取信任策略时,项目法人审计的成本越高,地方政府采取投机策略的比例ω越容易低于δ,项目法人越可能采取监督策略;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采取投机策略的概率越大,地方政府获得的额外收益nM越多,项目法人付出的额外成本将越大,那么项目法人将更倾向于采取信任策略。

3.3.2地方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ω(1-ω)(Cγ-nM)

(19)

(20)

令F(ω)=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ω1=0,ω2=1。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在项目法人采取信任策略时,如果通过采取投机策略获得的额外收益nM越多,项目法人采取监督策略的比例γ越容易低于ε,地方政府更可能投机;从项目法人的角度来看,如果采取监督策略的可能性越高,地方政府所付出的成本将越大,γ越容易高于ε,地方政府采取信任策略的倾向将越大。

3.4 地方政府与移民的博弈

在移民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移民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有强制移民的动机,对此移民有执行和不执行两种选择。如果拥有集体土地承包权的收益为L,土地补偿费为F,在此过程中政府获益为E,若地方政府强制征地则会获得额外收益R;若移民反抗不执行,反抗成本为Sf,但会获得额外收益H(H≥Sf),此时地方政府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Sg(表8)。

令地方政府为G,移民为F,G1策略为非强制移民策略,G2策略为强制移民策略,F1策略为执行策略,F2策略为非执行策略。

表8 地方政府与移民的博弈收益矩阵

令在博弈起始阶段,地方政府选择非强制移民G1的概率为θ(0≤θ≤1),选择强制移民策略G2的概率为(1-θ);移民选择执行策略F1的概率σ(0≤σ≤1),选择非执行策略的概率为(1-σ)。

由此可得地方政府选择不同策略可获得的利益支付是:

E(G1)=σE+(1-σ)E

(21)

E(G2)=(E+R)σ+(1-σ)(E+R-Sg)

(22)

E(G)=θE(G1)+(1-θ)E(G2)

(23)

移民选择不同策略可以获得的利益支付是:

E(F1)=θ(L-F)+(1-θ)(L-F)

(24)

E(F2)=θ(L-F-Sf)+(1-θ)(L-

F-Sf+H)

(25)

E(F)=σE(F1)+(1-σ)E(F2)

(26)

3.4.1地方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θ(1-θ)[(Sg-R)-σSg]

(27)

(28)

令F(θ)=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θ1=0,θ2=1。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当移民采取执行策略时,地方政府采取强制征地措施时获得的额外收益R越大,移民采取拒执行策略的比例σ越容易低于η,地方政府采取强制移民策略的可能就越大。从移民的角度来看,如果采取拒不执行的策略的概率越高,那么与移民产生冲突时地方政府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就越大,地方政府则更倾向于采取非强制移民策略。

3.4.2移民的演化稳定策略

σ(1-σ)[(Sf-H)+θH]

(29)

F′(σ)=(1-2σ)[(Sf-H)+θH]

(30)

令F(σ)=0,可以得到该复制动态的两个可能稳定点,即σ1=0,σ2=1。

从移民的角度来看,当地方政府采取强制移民措施时,移民选择非执行策略通过抗争获得的收益越多,此时移民越可能采取非执行策略。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采取强制征地的概率越大,冲突中移民所付出的成本将越大,移民采取服从的可能性将越大。

4 结论与建议

首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利益主体;然后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关键利益主体进行两两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密度较高,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和移民处于该社会网络的中心地位。通过博弈结果可以发现各利益主体的投机成本与收益是影响策略选择的关键。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为使整体效益达到最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a.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政府各部门应通过加强立法、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来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以达到规范各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避免投机行为的产生。

b. 加大投机行为处罚力度。目前我国对于工程建设领域的违规行为处罚较轻,导致项目法人、施工方等利益主体的违法成本很低,因此,加大处罚力度,使各主体投机“成本”大于“收益”,投机行为便会得到有效遏制。

c. 建立合理的移民管理制度。在移民征地时应完善征地的法律和程序,加强对政府征地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大对政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杜绝强征强拆行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加移民的征地收益;建立土地仲裁纠纷调解机构,降低移民维权成本。

猜你喜欢
项目法人施工方投机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基于融合代理及管家理论的重大工程项目顶层治理机制优化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关于深化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