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练习课中渗透模型思想的建议

2019-06-13 10:31刘海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

刘海昌

摘 要:数学建模是数学语言和方法的运用,建立一个强大的数学方法,它可以通过抽象和简化来逼近和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会粗略的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练习课中合理设置探究点,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关键词:探究点 模型思想 数学

数学建模就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在练习课中渗透模型思想值得我们研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巧妙地设置探究点对模型思想的渗透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开放性问题中设置合作探究点

数学开题的内容是新颖的、多样性、生动性,体现现代数学气息,不同于对已结束问题的单一陈述和僵硬的叙述。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降低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开放性习题的条件、依据、结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1]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中点四边形》一节的教学中,可设置两个探究点:

1.當原四边形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判断它们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

2.要使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探究它们的原四边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在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课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探究点:用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与同学比较方法的异同,并说明自己选择该方法的理由。①②③④。解题时可运用多种方法解答,优化问题解决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自我探索、个人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们解决困惑,理解自己的想法,并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他们倾听、提问、说服和提升,直到他们感到对外界开放。

二、在层次性问题中设置探究点

练习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探究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例: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C操作:M是线段AB上一动点,从A点至B点移动,DM⊥MN,交对角线BF于N.探究:线段DM和MN长度之间的关系。说明: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过程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注意:选取①完成证明得10分;选取②完成证明得7分。①M是线段AB的中点;②M、N分别是线段AB、BF的中点。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为:如图2,设M是线段AE延长线上一动点,DM⊥MN,交对角线BF于N.探究:线段DM和MN长度之间的关系。

三、在易错易混问题中设置探究点。

有许多题目,其求解思路不难,但在解题时,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对问题考虑不周全,凭经验想当然导致思维障碍,在考试中丢失了许多不该丢失的分数。在这里设置合作探究点,有利于剖析错误原因,查缺补漏、防微杜渐。例:请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 ②

解:

∴原方程的解为 解:

∴原方程的解为:

四、在生成性问题中设置探究点

在练习课中,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随着思维的深入,生成的新问题可作为合作探究点。

例:在《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练习专题----最大面积是多少中,教师提出问题: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

(1)设矩形的一边AB=xc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y与x有何关系?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生成问题一: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D=xcm呢?

生成问题二:其中点A和点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BC在斜边上.

(1)设矩形的一边BC=xcm,那么AB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当x取何值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生成问题三:如果原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纵深发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总之,在练习课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点,有效渗透模型思想,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宏.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5(34).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数学
我们爱数学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原则及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