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19-06-13 09:37彭博良
经济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彭博良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服务化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表明国家为此加大了投入,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客观规律、表现形式、产生原因、防范控制等分别作了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愈加频繁。虽然事业单位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维持其日常基本运行,并且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服务,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公益职能应处于首位,但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事业收入资金的支持。如何确保事业单位合法收入,保障事业经费合理使用,防范财务风险产生,财务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客观性

1.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公益服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是合理、合规、合法的获取资金,并将其用于自身的发展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不需要财务管理像企业那样做到利润第一,经济效益最大化。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虽然市场经济活动复杂程度较低,没有营利目标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质是资金管理,因其流动性很强,客观上风险最大。

2.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公共服务而对公共资金的支配和使用属于经济活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风险必然存在。特别是在新时期财经环境受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政策、法规、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得异常复杂,难以把握;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像企业那样在市场经济中为生存与发展拼死搏杀的经历,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对环境的适应性明显的滞后。这种缺乏针对风险的财务管理,对已存在的财务风险或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可能毫无察觉或毫无警觉,这是十分危险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形式

1.债务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一些事业单位逐渐扩大的各种开支难以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进行维系,发展资金的不足,只有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实施事业的发展,结果造成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导致资金使用捉襟见肘,过大的债务负担不仅难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而且有可能因债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以及国家财政支持不够,自身能否偿还债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债务风险问题已成为目前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如不尽快解决,单位发展步履艰难,恶化的财务结构也将危及放贷的金融机构。

2.投资风险。当前,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扩大资金来源,依法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对其他单位投资,以期获得收益。但资本投资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般财务即可胜任,诸多问题陆续显现:(1)对外投资,特别是一些下属单位,没有报批手续或备案,游离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之外。(2)在投资之前并未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真实、可靠的有效分析,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在现实环境下没有通不过的,美好的预期由于行为草率可能事与愿违。(3)有些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并非自己的专业领域,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偏差造成亏损,投资失败,国资受损。(4)无论何种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带有一定的公权性质,他们如要投资某些项目先天就拥有强势,这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要想有效防范确实很难。

3.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是按上级管理部门的指示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原则上能够体现国家财经政策的要求。但是,有些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难以周全,财务管理事务中存在着隐蔽的漏洞,这是管理风险之一;规章制度按程序都已经过上级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可谓符合规范,但制度的执行未达到制度的刚性,制度未起到应有的规范行为作用,这是管理风险之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给财务管理带来深刻的變革,如不尽早融入,对复杂环境中的复杂财务难以做到有效分析与提前预警,这是管理风险之三;财务管理如无监督将会造成财务状况混乱,但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并未真正实施过有效监督,这是管理风险之四;等等。以上这些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丧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财务管理信息的失真将会直接导致决策的失误,风险不可避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1.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因为事业单位代表国家行使部分政府职能,服务于整个社会,日常运营的财务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付,“吃穿”无忧。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有些事业单位对这种没有成本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处于无序化,并未经过认真细致的筹划,缺乏对国有资金也应合规、合理使用的正确认识,对资金的使用也没有认真严格的监督机制,随着财务管理中漏洞不断增加,由此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将逐渐增多。

2.财务预算不到位。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因而财务预算的实施应处于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较为突出。事业单位靠财政吃饭,应当精打细算、科学合理的分配资金用项,不可为了发展盲目地扩大资金来源。现实状况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为其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不同凡响的业绩,即使自有资金不足也要上项目,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使自己的预算管理难以掌控,更无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软约束。为了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家陆续出台了《预算法》《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财务方面规定,各事业单位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制定出符合自身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执行效果难尽人意。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对稳定,日常工作内容周而复始,基本没有大的改变,长时间形成了固定的操作模式,习惯按经验处理业务;同时,事业单位因体制原因造就的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均使规章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前者按惯例处理往来账目,有些隐蔽的、复杂的、不合规的账目如不按相应规程去审核,往往很难发现;后者则是个别上级领导无视规章制度,硬性要求财务部门照办。

4.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当前,主动适应新常态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应随着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财务人员也需要正确认识新常态。随着政府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发布了相关政策、规定、细则等,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是习惯于在旧模式下进行记账、报账、编制报表等的事后反映会计;又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财务管理人员大多为老职工,旧的思维与知识结构无法应对新常态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5.财务内控监督不到位。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称《内控规范》),在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预防腐败形势蔓延,规范化管理财经行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直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主要表现为:(1)内控建设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职内控部门,在人员配置上也缺乏专业的内控人才,内控管理不专业。(2)内控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做好自己的账目与报表是分内之事,内控是纪检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责所在,缺乏自我防控。(3)内部协调不畅。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相互之间缺少信息沟通,部门之间缺少合作,信息渠道的阻塞,影响财务内控监督的时效。(4)内控制度执行乏力。由于没有内控机构,即使有也缺少必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而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始终将业务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内控管理执行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财政部在2014年要求实施《内部规范》后,接着又在2015与2016年相继发布了《指导意见》及《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如此高频度的连续发文强调内部控制,说明事业单位的财经秩序已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1.提高风险意识,严格财经纪律。作为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的支出与资源的分配,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随意性较大,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财经风险案列必须引以为戒。事业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一定要在当前反腐、规范化管理的形势下,认真贯彻财政部内控文件的精神,严格执行财政部内控文件的条例,采取有力措施,严守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防微杜渐,禁于未然,既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又能够限制权力滥用,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的一种保护。

2.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中心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做到预算收支平衡,是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财力保证。事业单位由于发展事业申请获批的预算外资金或通过渠道筹集到的资金,必须要有专户、专人、专职进行管理,不可与预算资金发生交叉,更不可挪用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转为投资资产。如今,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公益需求,事业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弥补运营资金的不足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科学地选择借款种类,准确把握借款时机,适度掌控借款规模,切莫因筹划不周造成投资失败或债务危机影响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3.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于执行。科学的建章立制固然重要,但制度最终靠人执行。多数财经问题的暴露恰恰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执行乏力。所以,首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好的单位必有好的領导,好的领导必有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若能如此,律己在先,严格制度,取信职工,何愁执行不力。其次,财务人员也要坚持原则与坚守纪律。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熟悉业务,认真细致,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敢于同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做斗争,维护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领导干部队伍的作风影响着单位员工的作为,只有整体氛围的风清气正,财管人员才敢坚持原则,才能认真履职,才会执行制度。

4.采用新知识与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带动各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延伸。大数据领域、新的业态加速成熟,促使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些具有隐蔽性,现有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手段,往往很难及时准确地从庞杂的财务数据中分析与筛选出来,需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财务人员要通过有组织的培训或派出进修以及自我学习,尽快熟悉并逐渐掌握大数据及相关知识;单位领导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财务管理适应现实需求提供组织与物质保障。用新的知识与新的技术构筑财务管理风险的“防火墙”。

5.财务监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财务监督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必要环节,加快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措施。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单位的所有业务,覆盖各个部门,所以财务监督一定要纳入单位的内控机制。在加强资金监督、预算监督、收支监督、法纪监督等措施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财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系统关联,规范流程,合理制约。以此为基础,可将经济控制范围扩大到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组织文化、业务外包、信息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全面内部控制,这将会更加夯实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基础。

五、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必须与新时期、新常态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风险防控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