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装饰艺术特色探析*

2019-06-14 05:43
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彩瓷珐琅乾隆

万 剑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前言

清宫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指使用珐琅材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的瓷器[1],这是清宫旧藏档案和器物原始标签上的称谓[2]。

清代初期,珐琅技术从欧洲传入我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政府在北京宫廷设立珐琅作,五十八年(1719年)瓷胎珐琅烧造成功,此后得到迅速发展。雍正时期珐琅彩达到鼎盛期,风格清秀。雍正六年自制了珐琅彩料,从国外进口珐琅彩料发展为“自行烧炼”珐琅料[3],这在瓷器史上是划时代的新成就。乾隆时期,珐琅彩达到全盛期,造型丰富,纹饰精美,画工细腻,技术精湛,成就辉煌,直到乾隆晚期,珐琅彩逐步衰落消失。

据《清宫廷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高玉交……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一件。传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甚好,再烧造些,……再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将小盒亦烧造些,……再冬青釉拱花大汉尊、嘉窑青穿枝莲八宝双环大尊、嘉窑青龙穿枝莲天球尊,此三样尊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烧造些。……钦此”[4]。“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实物看,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康、雍两朝,而且形制极为丰富,立体造型的品种增多”[5]。乾隆珐琅彩瓷是集风格之大成者,既传承康熙、雍正前朝传统,又有独特的创新。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繁复细密,错彩镂金,绚丽多姿,且受到西洋装饰风格的影响,表现出了母题的吉祥化、构图的程式化、花叶的繁丰化,色彩绚丽化等装饰艺术特色,无可辩驳的达到了珐琅瓷器装饰艺术的最高峰。

1 缠枝纹装饰母题吉祥化

清代缠枝纹,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乾隆时期,纹样的象征寓意进一步加强,从上层统治阶级至普通市民阶层,在纹样装饰方面始终追求“吉样”,象征性似乎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装饰目的。《庄子·人间世》:“虚事生白,吉祥止止”[6]。唐成玄英《庄子·注疏》曰:“吉者,福善之事;详者,嘉庆之征”[7]。南宋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8]。《礼记·乐记》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9]。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以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等各种手法来表达吉祥意义的手法,在装饰艺术主题和文化内涵之间建立了象征与被象征的关系,并以隐喻的方式表达祈福求吉的愿望。象征,指的是借用自然界或者生活中的事物之形态、色彩或习性,取其相似或相近的意义表现一定的含义。寓意,即借用某些题材的外延或者内涵寄寓某种吉祥含意。比拟,是指把一个事物当做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表现,赋予特色的吉祥含义。表号,是指具有共识性的符号,即直接画出物象的特征。谐音,是指同一读音的不同事物相互借用,借其音,表其意。

图1 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茶盅

图2 瓷胎洋彩红地锦上添花胆瓶

清代乾隆珐琅瓷装饰的缠枝纹母题以花卉为核心,运用各种花草果木的形态、色彩、功用等特点,用来寄托或者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乾隆珐琅彩瓷上常常装饰有缠枝牡丹(见图1、图2)、缠枝莲花(见图3)、缠枝葫芦(见图4),以及各种缠枝百花纹(见图5)。缠枝牡丹(见图6、图7)国色天香,寓意着雍容华贵、富贵圆满;缠枝莲花(见图8)冰清玉洁、圣洁庄严,是佛的象征;缠枝菊花傲霜怒放,可明目清心、益寿延年;缠枝石榴硕果累累,象征多子多孙、红红火火;缠枝葫芦与“福禄”同音,可避祸趋吉、富贵长寿;缠枝葡萄粒多串丰,寓意人丁兴旺,一本万利;缠枝灵芝形似如意,可强身健体,象征长寿;......缠枝百花变化多端,生生不息,寓意福气绵延。

图3 瓷胎洋彩黄锦地乾坤交泰转旋瓶

图4 瓷胎洋彩葫芦罐

图5 清乾隆瓷胎画珐琅黄地锦上添花三寸碟的缠枝百花纹

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还常常与文字、人物、动物、佛教符号等组合,其寓意也与文学、民俗、宗教、典故有关。缠枝纹与山水、人物、鸟兽、虫鱼等多种题材组成内涵丰富的装饰,扩大了吉祥纹样范畴。例如,牡丹与花瓶的组合寓意富贵平安(见图9),莲花与盒子的组合可以象征和和美美,灵芝加寿字意为灵芝献寿,鹤鹑与菊花寓意安居乐业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洋彩系列金地花卉戟耳瓶》(见图10),花瓶全身遍涂金色,缠枝纹遍布花瓶,纹饰构成复杂,花卉种类丰富,装饰形态多样,具体包括蝙蝠、牡丹、莲花、忍冬、云纹、盘长、方胜等。戟耳瓶装饰表现手法多样,即使是同一花卉,也运用不同的角度如侧面、正面、俯视、仰视去描绘,各种不同的装饰由缠枝茎叶进行连接,上下缠绕,连绵不断,形成一体。戟耳瓶口沿略下装饰有盛开的缠枝莲花纹,颈部下端是变形的缠枝牡丹花,鼓起的腹部装饰有较大的组合型花卉,花芯中间是盛开的莲花,花瓣为旋涡式牡丹花瓣,从花朵上部左右两边伸出两枝缠枝忍冬茎叶和微绽的小牡丹花卉。这些缠枝纹吉祥装饰,包含着对生活美好的祝福,反映了民间、民俗纹样对装饰中的深远影响。

图6 瓷胎洋彩番花观音瓶的缠枝牡丹纹

图7 瓷胎洋彩青地金花鱼游春水瓶的缠枝牡丹纹

图8 瓷胎洋彩锦地上添花纸槌瓶的缠枝莲花纹

图9 瓷胎洋彩花卉胆瓶的富贵平安纹

2 缠枝纹装饰构图程式化

“程式化,也即样式化;韵律化,也即诗化。通常指变形的规范和程序”[10]。从康熙到乾隆,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主题有三种类型:第一种色地图案式,主要包括轧道色地、锦文色地、百花色地等;第二种色地开光式,开光处进行绘画性主题装饰;第三种是以纯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题装饰的绘画,例如花鸟虫鱼、山水楼阁。乾隆期间,珐琅彩瓷缠枝纹装饰构图基本固定为色地图案式和色地开光式,具有程式化的特点。田自秉认为:“工艺美术的程式化,是指一种形象式样,是造型、色彩、纹样的提炼和概括,通过提炼、概括、归纳、省略等手法处理自然形态,所创造的一种富于装饰性的式样”[10]。

图10 洋彩系列金地花卉戟耳瓶

1)色地图案式,指的是瓷胎珐琅表面以某一颜色为底色,上面布满色彩迥异的缠枝纹装饰。色地图案式传袭前朝传统,但是装饰花纹更加繁复,更加热闹。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瓷胎洋彩锦上添花海棠式瓶》(见图11)、《洋彩系列番花观音瓶》(见图12)、《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见图13)。《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设计巧妙,造型秀美,瓶体表面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上至下色彩相互交错,装饰有红蓝两色轧道卷枝纹,瓶身以黄、红、蓝、粉、绿等色绘四季缠枝花卉,盖面花卉与器身相同,盖边及口均描金彩边饰,外口下与足上绘如意云头纹,肩上为变形的宽面扁如意头纹饰,红蓝两色的瓶体花纹对应,色彩交错相辅相成。

图11 清乾隆瓷胎洋彩锦上添花海棠式瓶

图12 清乾隆瓷胎洋彩系列番花观音瓶

图13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2)色地开光式,指的是瓷胎珐琅表面装饰除了缠枝纹饰外有开光,且开光处进行绘画性主题装饰。色地开光处的内容除了西洋人物画之外,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更是有突出的表现,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童子妇女、诗词赋兴等均有极大的发挥。色地开光式可分为纯色地开光式、百花地开光式,例如现藏日本永清文库的《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双连瓶》(见图14),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瓷胎画珐琅夕阳少女牧羊图长方盒》(见图15)、《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人物碟》(见图16)等均是色地开光式的典型代表。百花地开光式的缠枝纹表现为百花盛开、枝繁叶茂,且色彩为姹紫嫣红。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瓷胎洋彩诗意桥瓶》(见图17),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见图18)、《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见图19)。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小巧精致,装饰新颖,在口、颈及双贯耳装饰绘制有蓝彩卷草纹,肩部装饰有一圈紫红地莲瓣纹,腹部以绿彩卷枝纹为地间饰四组开光,两两对应,别具一格。椭圆形开光处,以珐琅彩绘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圆形开光内采用胭脂彩绘了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乾隆的开光技法在瓷胎珐琅上使用频繁,开光结构各有差异,各种不同的装饰形成了主次、疏密、虚实等多种变化,丰富了珐琅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图14 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双连瓶

图15 瓷胎画珐琅夕阳少女牧羊图长方盒

图16 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人物碟

图17 瓷胎洋彩诗意桥瓶

图18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

3 缠枝纹装饰形态繁丰化

清代珐琅彩瓷缠枝纹装饰,繁复细密,错彩镂金。《六韬·上贤》:“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对待清代的工艺美术,历来有2种不同的评价,繁丰与简约,赞同繁丰者认为是封建社会的高峰,贬低者认为匠气过重。实际上,简约与繁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宗白华认为“繁丰”和“简约”“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清代珐琅彩瓷缠枝纹繁复丰赡,精致细腻,例如清乾隆《画珐琅缠枝花卉花觚》(见图20)造型优美,做工精致,以娇黄色为地,器身遍绘缠枝花卉纹。该花觚的器口处有一圈镀金,近足处饰蓝色回纹一周,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清乾隆《瓷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罇(见图21) ,百花遍布器身,各式盛开的牡丹、芍药、灵芝、莲花以及组合花卉,在柔软缠绕的枝条中穿插游走,花卉姿态各异,画工极其细腻,似乎可以看见花瓣上的绒毛,吉祥的灵芝层层晕染,美不胜收。

图19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

图20 画珐琅缠枝花卉花觚

图21 瓷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罇

图22 瓷胎画珐琅折沿盘

《瓷胎画珐琅折沿盘》(见图22)的折沿上装饰有三处开光,开光之间夹着相同样式和色彩的缠枝纹,黄地绿叶中点缀着蓝色、紫色的花卉,叶嫩枝柔,花团锦簇,枝繁叶茂,十分丰富。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清乾隆《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见图23)具有明显的巴洛克艺术风格,整个方瓶在黄釉地上满绘银莲花、洋菊、番莲、铁线莲、百合、婴粟、牵牛花、蝴蝶花、蔷薇、石竹、忍冬、豆花等数十种花卉,虽以洋花为主,却又掺杂少数中国传统花卉,口足亦不忘加饰金边,色彩缤纷、光影闪烁,中国传统装饰融入巴洛克风格的尝试在这里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图23 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

4 缠枝纹装饰色彩绚丽化

清代,珐琅彩瓷缠枝纹装饰色彩华丽绚烂,鲜艳华美。黑格尔曾说,“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11]。康熙的色浓庄重,雍正的清淡素雅,乾隆的华丽绚烂,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色彩华丽绚烂之最为乾隆珐琅彩漆。外来彩料技术加上清代自我开发的珐琅料造就了如此鲜艳的珐琅彩,使中国色彩之美在瓷器上表现地淋漓尽致。“尤其是从乾隆时期开始,西洋珐琅料及画珐琅技术的传入改变了原来中国彩釉的调色盘,奠定了华丽装饰的新世纪,启发了景德镇的洋彩及釉上彩系列作品以及广东的铜胎珐琅之发展”[12]。乾隆珐琅技术成熟,可以随心所欲调出各种颜色,在珐琅瓷器缠枝纹装饰色彩主要有各色深浅变化的红、黄、蓝、绿、粉、紫、灰等,金色光艳而灿烂,杏黄色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而似青金,胭脂水色浓而透明,花卉黑色勾线浓处如墨,各种颜色竞相争艳、五彩缤纷。

图24 乾隆洋彩转心游鱼瓶

图25 画珐琅袱系纹盖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乾隆洋彩转心游鱼瓶》(见图24)是在明代创烧的镂空套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制作成功的,两瓶相套,内层可转动。该瓶装饰纹样的轮廓、纹理、花叶之茎脉均是用金线勾勒,类似髹漆工艺中描金彩漆的表现方法,花纹的色彩和金线互为衬托,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清乾隆《画珐琅袱系纹盖罐》(见图25)是袱系纹流行的的典型代表。袱系纹的流行应该与乾隆皇帝的喜好有关。在清宫计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或楠木匣来盛装包裹喜爱的器物,并将器物的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该罐的袱系纹似由真实的红、绿、蓝色锦缎包裹,栩栩如生,红色部分以龟背锦为地,装饰蝴蝶、蝙蝠、桃实等吉祥图案,蓝色部分绘画缠枝纹,绿色部分装饰团花纹。该罐装饰有各式缠枝纹,肩部四开光内绘西番莲,罐子的下腹部以娇黄釉为地,装饰各类缠枝花卉,色彩鲜艳,五彩缤纷。《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见图26),造型古朴,除开光、双耳外,缠枝纹装饰遍布器身,绛红色、翠绿色、湖蓝色、金黄色、......交相辉映。缠枝牡丹采用蓝色渐变涂色花卉,花瓣由深至浅;缠枝茎叶,一转深绿,一折草绿,一片淡黄,一层淡紫,色彩斑斓,丰富异常;远看近观,花团锦簇,这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足以证明了乾隆缠枝纹的绚丽多彩。

图26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5 缠枝纹装饰风格异域化

清代,受外来文化影响至深。康熙时期装饰也有一些西洋元素或母题,但经常处于边饰等次要地位,或被包装在中国风之下,表现出受一些西方刺激的融入异国风格的混合设计。乾隆时期在继承康熙、雍正珐琅风格,但是出现了许多大胆的新的风格,例如古典器型上出现了西洋人物装饰,西洋花卉装饰、西洋开光形式,这是清宫珐琅发展的最精彩的部分。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在《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说明:“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12]。“洋彩”即意味着珐琅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工艺,而此种花卉纹饰也被称作“洋花”,亦同此理。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的花卉主题、表现技法、色彩装饰均融入了西方装饰元素。伊斯兰纹样中的植物造型的大量涌入,使得乾隆时期的装饰纹样,受到富足、隆重、夸张的巴洛克、优美、细腻、纯化的洛可可的装饰风格的重要影响。例如缠枝牡丹纹融入了西洋卷曲“莨苕叶”之风格,称之为“洋番花”,表现出富足、丰满的装饰艺术特征,正是巴洛克精神最好的中国式体现。

乾隆珐琅彩瓷装饰纹样由传统的古朴,走向了中西结合或西洋化,呈现的繁褥、富丽的纹样形态,明显体现洛可可所具有的堆饰、重叠和不规则的艺术风格。清末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道:“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深厚之荡然无存”[13]。例如,乾隆《珐琅彩锦地描金缠枝花纹蒜头瓶》(见图27),瓶上的缠枝卷草纹样吸收了西方巴洛克艺术,与本土缠枝纹有显著的不同,具有新的视觉冲击力。在乾隆六年《瓷胎洋彩锦上添花挂瓶》(见图28)上装饰的缠枝纹主要是涡卷叶构成,甚至花瓣的构

图27 珐琅彩锦地描金缠枝花纹蒜头瓶

图28 瓷胎洋彩锦上添花挂瓶 涡卷叶装饰

成也是涡卷叶的形态。乾隆《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见图29)上的装饰色彩和花卉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器面装饰有缠枝花纹,其花纹与西洋卷草纹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枝条的卷曲度很大,叶子肥大。这与本土缠枝纹相比,前者注重立体感,主要通过独立的植物枝干或弯曲的蔓藤来塑造,后者则利用平面的表现手法,纹饰主要以连续的植物枝干的盘曲缠绕组成。乾隆《瓷胎洋彩玉环蒜头瓶》(见图30),整瓶呈蒜头形状,缠枝纹主要作为地纹出现,腹部椭圆形的开窗处,开窗是用一种外来的涡卷叶围成的,里面装饰有各种盛开的组合花卉,花朵呈对称状,花瓣完全绽开,一派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样子。

图29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

图30 瓷胎洋彩玉环蒜头瓶

6 结语

朱琰于《陶说》中谈到,“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今皆聚于陶之一工。”乾隆一朝,烧造技术登封造极,至今难以超越[14]。清代乾隆珐琅彩瓷,表现出浓厚的中西合璧风格,彰显出创作者别具一格的智慧和精湛绝伦的技艺。乾隆珐琅彩瓷缠枝纹,色彩浓重艳丽,纹样繁丰艳丽,整体风貌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凸显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代表着清代珐琅彩瓷的巅峰水平[15]。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其形,延其意,让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彩瓷珐琅乾隆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邹幸 陶瓷艺术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