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妊娠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9-06-14 07:30张莉莉黄秀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铂类紫杉醇宫颈癌

张莉莉,黄秀敏

黄秀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妇产科分会常委,福建省围产医学会常委,厦门市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副组长,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理事,海西妇产科专委会常委,厦门市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管理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临床妇儿分会委员,福建省肿瘤抗癌联盟妇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妇科内镜质控中心专家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Fjsccp常委。厦门围产协作组副组长,福建省遗传学分会常委,厦门医师协会遗传分会常委。

妊娠期宫颈癌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宫颈癌患病年龄年轻化,女性结婚生育年龄逐渐推迟,孕产妇年龄的高峰期和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均逐渐增高,有报道,妊娠期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12‰[1-2]。因涉及胎儿存留及孕妇安全等原因,妊娠期宫颈癌的处理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强烈要求继续妊娠的宫颈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NACT)为控制疾病进展、延长孕周提供了可能的选择。本文拟对近年来NACT在妊娠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 NACT在妊娠期宫颈癌中应用现状

20世纪80年代,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NACT)”概念首次被提出,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大量文献报道,其能延长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使宫颈局部肿瘤体积缩小,减少术中肿瘤播散,提高手术切除率,利于放疗增敏,消除亚临床病灶及微转移灶,为妊娠期宫颈癌孕妇延长妊娠周数,获得存活新生儿增加机会[3]。妊娠期宫颈癌的治疗需在充分评估妊娠孕周、肿瘤期别、组织学类型、患者及家属对继续妊娠的意愿的基础上,在肿瘤学、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等多学科专家协调合作下进行。当患者及家属继续妊娠的意愿强烈时,在详细知情告知的基础上,通过术前NACT对延期治疗进行主动干预,延长妊娠周数,已使获得成熟胎儿成为可能。目前,NACT具体应用细则尚无明确指南可循,国内外专家共识可用于妊娠中晚期局部进展期宫颈癌(ⅠB2~Ⅳ期)的治疗[4]。由于随机临床试验实现困难,缺乏高质量和多样本的研究,以及需要胎儿和儿童长期良好随访,妊娠期NAC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尚存在争议。

2 妊娠期宫颈癌NACT药物选择

NACT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包括铂类如顺铂、卡铂,植物碱类如紫杉醇、长春新碱,烷化剂如环磷酰胺,抗代谢类如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及抗生素类如博来霉素等。其中多数药物因分子量相对小,能够穿过胎盘,存在潜在的致畸作用和流产风险,故妊娠期NACT药物的选择需十分谨慎。目前,妊娠期宫颈癌的化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现常用的药物方案为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主要药物是以铂类为基础单用或联合紫杉醇(TP方案),其他亦有病例报道顺铂联合博来霉素、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等,卡铂联合紫杉醇也可见报道。

顺铂常用单药化疗方案为75 mg/m2,间隔10 d,6个周期[5]。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抗肿瘤机制主要为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形成PT-DNA复合物,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TP化疗方案主要为顺铂75 mg/m2及紫杉醇175 mg/m2,间隔3周,3个周期[6]。紫杉醇为抗微管药物,其破坏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间的动态平衡,诱导微管蛋白聚合,稳定微管结构,防止解聚,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增殖,而产生抗癌效果。综合过往文献报道,孕中晚期使用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胎儿生长受限、小于胎龄儿、早产和听力损害等,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7-8]。

Kohler等[9]对21例孕中期宫颈癌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患者进行研究,妊娠平均诊断周数为17(13~23)周,平均接受3(2~4)个周期的化疗,剖宫产在妊娠30.4~36.5周之间进行,22例婴儿未发现肾脏、肝脏、听觉或造血损害。脐血和羊水中的铂浓度分别为母体血的23%~65%和11%~42%。因此,考虑可能存在铂类的胎盘过滤机制。国外学者回顾分析了28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所有病例均使用以顺铂为基础的NACT,部分或完全缓解率为71.4%,21.4%的病例疾病无进展,其中只有2例对化疗无反应病情发生进展,该NACT方案使研究中大部分妊娠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良好[10]。

李明珠等[11-12]报道了多例行卡铂+紫杉醇(CP方案)NACT的妊娠期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诊断孕周在20+3~27+4周之间,于孕中晚期行NACT 1~4个疗程,其中ⅡB期患者因CP方案不满意,后改行博莱霉素、长春新碱、顺铂(BVP)方案化疗,化疗过程顺利,成功分娩孕周在31+5~35+2周,分娩后测新生儿脐血铂浓度远低于母体外周血浓度,新生儿及产妇结局均良好。

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抗代谢类药物(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长春碱类等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发育成长影响较大,临床应用有限[13];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药物可分泌至乳汁中,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可能产生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妊娠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3 妊娠期宫颈癌行NACT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NACT为妊娠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延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选择,在妊娠中晚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新生儿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其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14]。受限于不能进行试验、文献报道的病例数量少、以及需要胎儿和儿童长期随访以确保良好的认知功能结果,妊娠期NACT的母体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尚有争议。

有学者分析了PubMed发表的37例妊娠期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发现,20例为顺铂单药化疗,间隔7~21 d;16例为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联合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紫杉醇、博来霉素和多柔比星;1例行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化疗。1例病情进展、6例失访,其余患者病情均为缓解或稳定,且化疗后新生儿无明显畸形及异常[15]。Cordeiro等[16]提出,对于晚期妇科肿瘤,可以给予NACT,其无病生存期良好,没有明显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国外一项Meta分析对接受NACT的48例妊娠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研究,NACT方案均为铂类为基础(顺铂作为单药或与博莱霉素、氟尿嘧啶、紫杉醇、长春新碱和博莱霉素联合用药,卡铂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发现在大多数病例中,化疗耐受性良好。宫颈癌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8.5个月,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0%,部分缓解率为63.4%,无进展率和进展率为23.3%和3.3%。大多数的病例分娩的新生儿完全健康,中位随访12.5个月,所有儿童均健康[17]。

Vandenbroucke等[18]认为,到目前为止,妊娠期因母体肿瘤采取了NACT的儿童的观察结果良好,但是尚需要长期的随访,孕期化疗最重要的风险是FGR、早产和小于胎龄儿。国内有学者研究显示,在孕12周后进行NACT相对安全,化疗药物未增加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及听力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但对胎儿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尚需进行长期随访[19]。

妊娠期行NACT对新生儿的安全性评估亦有不同的见解。近期研究显示,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于孕中晚期接受NACT(紫杉醇和顺铂)治疗后,新生儿顺利分娩,但出生后随访过程中发现鱼鳞状红皮病[20]、儿童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2]等,认为孕期NACT治疗可能引起或加剧胎儿/新生儿全身性皮肤损伤,存在可能诱发恶性肿瘤的不确定风险。因此,妊娠期NACT的安全性评价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更长期的随访进一步明确。

4 妊娠期宫颈癌NACT的治疗时机

目前国内外尚无妊娠期宫颈癌NACT的治疗指南,已达成的一些专家共识如下:ⅠB1期(肿瘤直径<2 cm)的淋巴结阴性的孕中晚期患者,可考虑行NACT;ⅠB1期(肿瘤直径2~4 cm)的淋巴结阴性患者,可在淋巴结切除前或直接行NACT;ⅠB2~ⅡB期孕妇,推荐行NACT,以期使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23]。

妊娠孕周是选择治疗时机的主要考虑因素。众所周知,孕早期是胚胎快速分化及器官形成期,细胞毒性药物会增加胎儿畸形和流产的风险,化疗药物在这个阶段是不宜使用的[24]。我国专家共识以妊娠20周为分界点,对于孕20周前的患者,原则上建议终止妊娠,进行宫颈癌的常规手术治疗[4]。

孕20~30周ⅠB期以上的患者,建议采用NACT 2~3个疗程后,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并进行规范化手术辅以后续放化疗。多篇文献报道,对于继续妊娠意愿强烈的患者,知情告知后在妊娠20~30周进行NACT,可延长孕妇妊娠时间,胎儿成熟后顺利分娩,产后进行宫颈癌的规范手术治疗或综合放化疗,大多数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母儿结局[10-11,16]。

孕30周以上诊断的宫颈癌患者,也可考虑进行NACT,一般用药1个疗程,化疗应与预计分娩时间间隔2~3周,让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代谢,以避免化疗对母儿产生骨髓抑制导致自发性早产。若化疗后很快分娩,会导致药物滞留在新生儿体内,而早产儿肝肾发育不成熟,代谢药物的能力有限,所受影响更大。因考虑妊娠34周后发生自发早产的可能性大,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不建议在妊娠33周后进行NACT。

5 总结

通过新辅助化疗延迟分娩直到胎儿肺成熟,为妊娠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选择,其目的是达到疾病稳定期,延长患者孕周,待胎儿出生后对疾病进行标准化治疗。妊娠中晚期使用抗肿瘤药物相对安全,孕期需要多学科协作,要注意胎儿生长受限、小于孕龄儿、早产等风险,需进一步随访新生儿远期神经系统、心脏、听力、肿瘤疾病等情况。NACT的具体应用细则仍需进一步探索,需要与患者及家属和多学科小组协商,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新生儿损害,以期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猜你喜欢
铂类紫杉醇宫颈癌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浅谈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肺癌治疗中的配伍用药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PC-3/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
平消胶囊(片)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